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叁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叁

   下明出世。于中初略。如是修已諸彼佛下。廣明所行。略中有叁。初法藏請。如來反答。彰彼先知。不爲宣說。二法藏重請如來爲說。叁法藏聞說。依之奉行。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爲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謂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

   [疏] 初中先請。後佛反答。請中法藏說此頌已。結前起後。而白佛下。彰彼請辭。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牒前起後。向前偈中求身求土。名發無上正覺之心。心爲行本。彰己有本。明堪起行。生彼請也。願佛爲我廣說經法。正請宣說。我當修等。彰請所爲。所爲有叁。一是所行。二是所成。叁是所攝。我當修行。是其初門。修行法身淨土之因。攝取已下。是第二門。明己所成。身所成土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等。是所成土。于世速成。是所成身。拔生死等。是第叁門。明己所攝。攝取衆生。教化令出生死苦本。拔生死者。出生死果。拔勤苦本。離生死因。由因數受生死之苦。故名彼因爲勤苦本。下佛返答。饒王佛者。世自在王之別名也。告法藏等。返請之辭。此初段竟。

   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爲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己。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爲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爲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疏] 第二段中。初法藏請。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彰己不知。 旨據其自分所修。道言自知。法藏今就勝進所習。言非己境。不相乖違。斯謂此也。弘謂大也。此前所請出世之行。其義大深。非我境界。爲是次請唯願廣等。請佛宣說。文中偏求淨土之行。身行略無。我 聞此下。彰請所爲。下佛爲說。知高明志願深廣。知其心大。下佛授法。即爲法藏而說經言。總明所說譬如下別。別中初先教其堅心。先喻。後合。于是世已下。正爲宣說淨土之法。即爲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善惡。泛說一切諸土之因。國土粗妙。泛宣一切諸土之果。粗猶粗也。說惡說粗。令其舍遠。說善說妙。使其修習。于諸說中隨欲廣教。名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此第二竟。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

   [疏] 第叁法藏聞說依法修行。于中初別。法藏比丘攝取下結。別中初先見上所說淨土之果。超發已下。修上所說淨土之因。因中初先更發勝願。其心寂下。依願起行。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世無及者。明修證行。理絕衆相。故無所著。求入名志。證深離相。故世無及。具五劫下。明修教行。于中初明法藏比丘五劫起行。阿難白下。彰彼如來壽命長久。成前法藏于彼佛所五劫修行。阿難先問。後佛答之。彼佛壽命四十二劫。法藏壽命亦應如是。故彼法藏于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問曰。若彼得壽多劫。劫盡之時居住何處。而得修行。釋言。余人見其劫盡。其法藏等。見彼國土安隱不動。故得起修。與法華中。衆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其義相似。上來別竟。法藏比丘攝取下結。一人具修無量土行。未來還得無量種土。隨人異現。上來略竟。

   自下第二廣明所修。于中初先廣前大願。時彼比丘于其佛所諸天魔下。廣前所行。就前廣願中。文別有六。一法藏詣佛所彰己行。二如來遣說。叁法藏自宣己所發願。四我建下。說已重複立誓自要。五法藏比丘說此頌下。如要相現。六于是法藏具足修下。總以結歎。

   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繞佛叁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疏] 就初段中。如是修已。結前生後。詣彼佛等。啓白方便。而白佛等。申己所修。我已于前五劫之中。攝取嚴土清淨行矣。

   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衆。菩薩聞已。修行比法。緣致滿足無量大願。

   [疏] 第二段中。佛告比丘。汝今可說。正勸宣說。宜知是時。催令速說。發起悅等明說所爲。爲益諸衆。故須宣說。發起悅可一切大衆。爲益凡夫二乘故說。由彼法藏自說已願。令衆同喜願生其國。名發起悅可一切衆矣。菩薩聞下。爲益菩薩。由彼法藏自說己願。令諸菩薩學之同發。故雲聞已修行此法滿足大願。聞已修行。起願始也。緣致滿等。願心成也。

   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疏] 第叁法藏比丘自宣己願。唯垂聽察。請佛得說。如我所願當具足說。總許宣說。

   下正說之。于中合有四十八願。義要唯叁。文別有七。義要叁者。一攝法身願。二攝淨土願。叁攝衆生願。四十八中。十二。十叁。及第十七。是攝法身。第叁十一。第叁十二。是攝淨土。余四十叁。是攝衆生。文別七者。初十一願。爲攝衆生。次有兩願。是其第二。爲攝法身。次有叁願。是其第叁。重攝衆生。次有一願。是其一願是第四。重攝法身。次有十叁。是其第五。爲攝衆生。次有兩願。是其第六。爲攝淨土。下有十六是其第七。重攝衆生。

   第一願國無惡道(以下四十八願標目會刻經疏時增添)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第二願不更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更叁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叁願身真金色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形色相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宿命智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天眼普見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天耳普聞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他心悉知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九願神足無礙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不貪計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住定證滅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疏]就初段中。初有兩願。願生無苦。後之九願。願生得樂。無苦中。初一願願其自國無苦。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不取正覺。不取正覺者。諸願不滿。終不成佛。假設所願不滿得成。誓終可不取。是故說言。設我得佛。國有地獄畜生餓鬼。不取正覺。余亦如是。言地獄者。地下牢獄。是其苦處。故雲地獄。言餓鬼者。饑渴名餓。恐怯多畏。故名爲鬼。言畜生者。此乃從生畜養爲名。一切世人或爲敢食。或爲驅使。畜養此生。故雲畜生。後之一願。願己國中所有衆生命終。不向他國受苦。此之兩願。願生無苦。後九願生得樂之中。初之兩願。願生身樂。後之七願。願生心樂。心中五通各別爲一。漏盡分二。故有七願。

   第十二願光明無量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叁願壽命無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疏]第二段中。明攝法身。文相易知。

   第十四願聲聞無數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隨願修短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不聞惡名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疏]第叁段中。明攝衆生。文相易知。

   第十七諸佛稱歎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疏]第四段中。明攝法身。文相易知。

   第十八願十念必生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願臨終接引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欲生果遂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叁十二相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叁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