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三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三

   下明出世。于中初略。如是修已诸彼佛下。广明所行。略中有三。初法藏请。如来反答。彰彼先知。不为宣说。二法藏重请如来为说。三法藏闻说。依之奉行。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谓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

   [疏] 初中先请。后佛反答。请中法藏说此颂已。结前起后。而白佛下。彰彼请辞。我发无上正觉之心。牒前起后。向前偈中求身求土。名发无上正觉之心。心为行本。彰己有本。明堪起行。生彼请也。愿佛为我广说经法。正请宣说。我当修等。彰请所为。所为有三。一是所行。二是所成。三是所摄。我当修行。是其初门。修行法身净土之因。摄取已下。是第二门。明己所成。身所成土摄取佛国清净庄严等。是所成土。于世速成。是所成身。拔生死等。是第三门。明己所摄。摄取众生。教化令出生死苦本。拔生死者。出生死果。拔勤苦本。离生死因。由因数受生死之苦。故名彼因为勤苦本。下佛返答。饶王佛者。世自在王之别名也。告法藏等。返请之辞。此初段竟。

   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己。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疏] 第二段中。初法藏请。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彰己不知。 旨据其自分所修。道言自知。法藏今就胜进所习。言非己境。不相乖违。斯谓此也。弘谓大也。此前所请出世之行。其义大深。非我境界。为是次请唯愿广等。请佛宣说。文中偏求净土之行。身行略无。我 闻此下。彰请所为。下佛为说。知高明志愿深广。知其心大。下佛授法。即为法藏而说经言。总明所说譬如下别。别中初先教其坚心。先喻。后合。于是世已下。正为宣说净土之法。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泛说一切诸土之因。国土粗妙。泛宣一切诸土之果。粗犹粗也。说恶说粗。令其舍远。说善说妙。使其修习。于诸说中随欲广教。名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此第二竟。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

   [疏] 第三法藏闻说依法修行。于中初别。法藏比丘摄取下结。别中初先见上所说净土之果。超发已下。修上所说净土之因。因中初先更发胜愿。其心寂下。依愿起行。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世无及者。明修证行。理绝众相。故无所著。求入名志。证深离相。故世无及。具五劫下。明修教行。于中初明法藏比丘五劫起行。阿难白下。彰彼如来寿命长久。成前法藏于彼佛所五劫修行。阿难先问。后佛答之。彼佛寿命四十二劫。法藏寿命亦应如是。故彼法藏于一身中在彼佛所五劫修行。问曰。若彼得寿多劫。劫尽之时居住何处。而得修行。释言。余人见其劫尽。其法藏等。见彼国土安隐不动。故得起修。与法华中。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其义相似。上来别竟。法藏比丘摄取下结。一人具修无量土行。未来还得无量种土。随人异现。上来略竟。

   自下第二广明所修。于中初先广前大愿。时彼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下。广前所行。就前广愿中。文别有六。一法藏诣佛所彰己行。二如来遣说。三法藏自宣己所发愿。四我建下。说已重复立誓自要。五法藏比丘说此颂下。如要相现。六于是法藏具足修下。总以结叹。

   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疏] 就初段中。如是修已。结前生后。诣彼佛等。启白方便。而白佛等。申己所修。我已于前五劫之中。摄取严土清净行矣。

   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比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

   [疏] 第二段中。佛告比丘。汝今可说。正劝宣说。宜知是时。催令速说。发起悦等明说所为。为益诸众。故须宣说。发起悦可一切大众。为益凡夫二乘故说。由彼法藏自说已愿。令众同喜愿生其国。名发起悦可一切众矣。菩萨闻下。为益菩萨。由彼法藏自说己愿。令诸菩萨学之同发。故云闻已修行此法满足大愿。闻已修行。起愿始也。缘致满等。愿心成也。

   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疏] 第三法藏比丘自宣己愿。唯垂听察。请佛得说。如我所愿当具足说。总许宣说。

   下正说之。于中合有四十八愿。义要唯三。文别有七。义要三者。一摄法身愿。二摄净土愿。三摄众生愿。四十八中。十二。十三。及第十七。是摄法身。第三十一。第三十二。是摄净土。余四十三。是摄众生。文别七者。初十一愿。为摄众生。次有两愿。是其第二。为摄法身。次有三愿。是其第三。重摄众生。次有一愿。是其一愿是第四。重摄法身。次有十三。是其第五。为摄众生。次有两愿。是其第六。为摄净土。下有十六是其第七。重摄众生。

   第一愿国无恶道(以下四十八愿标目会刻经疏时增添)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第二愿不更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第三愿身真金色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第四愿形色相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第五愿宿命智通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第六愿天眼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七愿天耳普闻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第八愿他心悉知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第九愿神足无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愿不贪计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第十一愿住定证灭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疏]就初段中。初有两愿。愿生无苦。后之九愿。愿生得乐。无苦中。初一愿愿其自国无苦。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不取正觉。不取正觉者。诸愿不满。终不成佛。假设所愿不满得成。誓终可不取。是故说言。设我得佛。国有地狱畜生饿鬼。不取正觉。余亦如是。言地狱者。地下牢狱。是其苦处。故云地狱。言饿鬼者。饥渴名饿。恐怯多畏。故名为鬼。言畜生者。此乃从生畜养为名。一切世人或为敢食。或为驱使。畜养此生。故云畜生。后之一愿。愿己国中所有众生命终。不向他国受苦。此之两愿。愿生无苦。后九愿生得乐之中。初之两愿。愿生身乐。后之七愿。愿生心乐。心中五通各别为一。漏尽分二。故有七愿。

   第十二愿光明无量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第十三愿寿命无量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疏]第二段中。明摄法身。文相易知。

   第十四愿声闻无数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第十五愿随愿修短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十六愿不闻恶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疏]第三段中。明摄众生。文相易知。

   第十七诸佛称叹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疏]第四段中。明摄法身。文相易知。

   第十八愿十念必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临终接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欲生果遂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一愿三十二相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二愿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