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害覺。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衆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叁昧常寂。智慧無礙。無者虛僞谄曲之心。和顔愛語先意承問。
[疏]離煩惱中。初就自行明離煩惱。無有虛下。就利他行明離煩惱。前自行中。文曲有四。第一明離煩惱因緣。二忍力下。明修對治。叁無染下。離煩惱體。四叁昧下。複明修治。就初段中。先離惑因。不著色等。明離惑緣。前離因中。不生欲覺嗔覺害覺。正明所離。覺有八種。如地持說。一是欲覺。思財思色。二是嗔覺。亦名恚覺。思欲嗔他。叁者害覺。亦名惱覺。于他人所念欲加害。四親覺。追憶親緣。五國土覺。念世安危。六不死覺。謂身不死。廣集資生。七族姓覺。念氏族高下。八輕誣覺。念淩他人。此八種中。初叁過重。爲是偏舉。不起欲想嗔想。重複顯之。不起欲想。名離欲覺。不起嗔想。名離嗔覺。不起害想。名離害覺。亦可前言不生叁覺。就始彰離。不起欲想嗔想害想。據終明離。未對境界。預起邪思。名之爲覺。對緣生心。說爲叁想。此皆離之。不離惑緣。不著色聲香味觸等。此初段竟。次明修治忍力成就不計衆苦。能忍遠緣。故離叁覺不起叁想。少欲知足。能忍順緣。故離色聲香味觸等。此兩段竟。次離惑體。無染恚癡。染猶貪也。此叁段竟。下複修治。叁昧常寂。止行深也。智慧無礙。觀行勝也。上來四段。合爲自利。下就利他明離煩惱。無有虛僞谄曲之心。明離心過。言和顔者。明離身過。愛語先問。明離口過。由無煩惱。故身口意中不起過矣。上來第一明離煩惱。
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叁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衆行。令諸衆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
[疏]第二明其修善。于中有叁。一起願心。二恭敬下。依願起行。叁住空下。行成入證。初起願中。勇猛精進志願無倦求清白法。自利願也。惠利群生。利他願也。第二行中。先明自利。後明利他。前自利中。恭敬叁寶奉事師長。攝行方便。恭敬叁寶。攝福方便。奉事師長。攝智方便。以大嚴等。彰行成就。以大嚴者。謂以福智二種莊嚴而自嚴也。具衆行者。隨別以分。謂具檀等一切行也。下明利他。以行教他。故令衆生功德成就。第叁證中。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諸法非有。人法無性。名之爲空。假人假法。相亦不有。名爲無相。于此二中。無有希求願樂之心。名爲無願。又離妄想。亦名無願。于此叁中。無果可爲。名爲無作。故維摩雲。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故知無作約果以論。于前叁中。無因可生。名雲無起。故維摩雲。雖行無起而起善行。故知無起約因以說。然諸經中說理不定。或說一空。如大品中所說獨空。辨一不多。故名爲獨。或說二種。謂二無我。或說叁種。空無相無願。或說四種。如維摩說。謂空無作無相無起。又大品說。有法空。無法空。自法空。化法空。亦是四種。別章廣釋。或說五種。如此中說。空無相無願無作無起。備如向釋。或說七空。如大品說。或說九空。如毗昙說。或說十一。如涅槃說。或說十四。如大品說。或說十八。如大品說。 或說二十五空。如涅槃說。廣則無量。今據一門。且說五種。于此理法證會名爲觀法如化。證法非無。此第二竟。
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疏]第叁明離惡業。于中初先明其離過。修習善下。彰其攝治。前離過中。遠離粗言。明離口惡。遠離自害害他俱害。明離身惡。下攝治中。修習善語。治前口惡。自利利人。人我俱利。治前身惡。此第叁竟。
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密。教人令行。
[疏]第四重明修善。于中初先明其自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明其所舍。自行六度。彰其所修。下明利他。以前六度教人令行。
上來四段。別明身因。
無央數劫積功累德。
總以結之。上來第一明修具。
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衆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或爲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爲刹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爲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缯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人天。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疏]第二彰報殊勝。于中有二。一對上所修淨土之因。明得報勝。即勝依果。二或爲長者居士已下。對上所修法身之因。明得報勝。得勝正果。前中初言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自得勝財。在猶任也。教化安立住于正道。以財攝他令歸正法。後中初明功德之果。次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明智慧果。功德果中。先別。後結。別中有四。一身報尊上。二常以四事供養已下。依身起行。叁口氣下。身報微妙。于中叁句。文相可知。四手出下。依身起行用。手出供具供養諸佛。上來別竟。如是之等超諸天人。總以結歎。慧果可知。
上明所行。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叁終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