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四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四

   自下第二明其所成。謂成法身淨土之果。然此所成。遂前四十八之大願。應別對之。文顯可知。文中有二。一略明所成。二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已下。廣明所成。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爲已成佛而取滅度。爲未成佛。爲今現在。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刹。其佛世界名曰安樂。阿難又問。其佛成道已來爲經幾時。佛言。成佛已來。凡曆十劫。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爲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人。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衆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第叁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衆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比法。但爲將來衆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

   [疏]略中有四。第一阿難就身爲問成佛已未。如來具答。二其佛界下。約之明土。叁又問下。阿難重複就身爲問成來久近。如來具答。四其國自然七寶已下。約之明土。就初段中。阿難先問法藏比丘爲已成佛。爲未爲現。此約叁世時別以問。佛答可知。第二段中。直列彼佛國土名號。未辨其相。第叁段中。先問後答。文顯可知。第四段中。先明所有。又其國土無須彌下。彰其所無。明所有中。自然寶成。明其體相。恢廓曠蕩。明其量相。悉相雜等。明莊嚴相。明所無中。初先正辨。阿難白下。問答重顯。前正辨中。初無山等。次無四趣。後無四時春秋等別。後重顯中。文別有叁。初阿難問。若無須彌。四天王等依何而住。如來反質。二阿難正答。如來約之以顯彼事。叁阿難彰己爲他故問。非自不知。上來略竟。

   就下廣中。文別有四。一明佛身。二即約身明其從衆。叁明國土。四即約土明其人民。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照一由旬。二叁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叁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叁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複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衆鹹共歎譽。亦複如是。若有衆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爲諸菩薩、聲聞之衆所共歎譽、稱其功德。至其然後得佛道時。普爲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甯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衆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

   [疏]就初段中。應先解釋叁佛之義。然後釋文。義如別章。文中初先明佛光相。後顯壽命。前明光中。奇歎以顯。先別。後結。別中有四。一釋迦自歎。二其有衆生遇斯光下。明諸衆生見聞利益。叁無量壽光顯赫已下。諸聖共歎。四若有衆生聞其光中下。重明衆生見聞獲益。初中有叁。一辨勝過劣。無量壽佛光明第一。二諸佛光明所不及下。舉劣顯勝。佛光實等。隨化故爾。叁是故下。歎顯勝。有十二句。初無量光。無邊。無礙。此之叁種。當相以歎。無量。多也。無邊。廣也。無礙。自在也。無對。炎王。此之兩種。寄顯勝。他光不敵。名無對光。此光勝余。名炎王光。清淨。歡喜。智慧。不斷。此之四種。當相以歎。離垢稱淨。能令見者心悅。名喜。于法善照。名智慧光。常照不絕。名不斷光。難思。無稱。超日月光。此之叁種。寄對顯勝。過世心想。故曰難思。過世言相。名無稱光。過世色相。名超日月。上來第一釋迦自歎。自下第二見聞獲益。初有遇者叁垢消滅。明除障益。此名叁毒爲叁垢耳。身意暖等。明生善益。若在叁下。明滅苦益。壽終後下。明得樂益。第叁共歎。文顯可知。第四重明獲益之中。初明稱說隨意往生。次爲諸聖鹹共歎譽。後明得佛一切共歎。上來別歎。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已下。總以結歎。上來明光。下明佛壽。文顯可知。上來第一明其佛身。

   聲聞菩薩、天人之衆。壽命長短亦複如是。韭算數譬喻所能知也。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衆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能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爲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雲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爲多。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曆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佛語阿難。如目連等。于百幹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獨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疏]第二約身明衆。于中有四。一明其土人壽長遠。如無量壽。二又聲聞下。明其衆多。叁神智洞下。彰其德勝。四重顯衆多。且就初會顯其多相。余不可論。初會聲聞不可稱計。菩薩亦然。當不辨多相。就目連不知以顯。于中初明目連不知。如大海下。借事顯之。佛先立喻反問阿難。次阿難答。下佛約之。彰顯目連所知多少。

   自下第叁明其國土。是中應先解淨土義然後釋文。義如別章。文中泛論。有叁莊嚴。一事莊嚴。色香味等五欲精上。二法莊嚴。純論妙法。叁人莊嚴。勝善衆生居住其中。今此所明國土勝中。有事莊嚴及法莊嚴。下第四段人民殊勝。是人莊嚴。然彼土中莊嚴妙事。不可具辨。今此文中略舉四事。一明寶樹。二明伎樂。叁明講堂宮殿等事。四明寶池。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黎樹、珊瑚樹、瑪瑙樹、砗磲之樹。或有二寶、叁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黎爲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爲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爲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爲菜。華果亦然。或砗磲樹。衆寶爲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爲本。白銀爲莖。琉璃爲枝。水精爲條。珊瑚爲葉。瑪瑙爲華。砗磲爲實。或有寶樹。白銀爲本。琉璃爲莖。水精爲枝。珊瑚爲條。瑪瑙爲葉。砗磲爲華。紫金爲實。或有寶樹。琉璃爲本。水精爲莖。珊瑚爲枝。瑪瑙爲條。砗磲爲葉。紫金爲華。白銀爲實。或有寶樹。水精爲本。珊瑚爲莖。瑪瑙爲枝、砗磲爲條。紫金爲葉。白銀爲華、琉璃爲實。或有寶樹。珊瑚爲本。瑪瑙爲莖。砗磲爲枝。紫金爲條。白銀爲葉。琉璃爲華。水精爲實。或有寶樹。瑪瑙爲本。砗磲爲莖。紫金爲枝。白銀爲條。琉璃爲葉。水精爲華。珊瑚爲實。或有寶樹。砗磲爲本。紫金爲莖。白銀爲枝。琉璃爲條。水精爲葉。珊瑚爲華。瑪瑙爲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紫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官商自然相和。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裏。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裏。一切衆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衆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璎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偏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叁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叁者無生法忍。比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

   [疏]樹中初先泛明諸樹。第二別明道場之樹。叁總就之校量顯勝。前泛明中。先列其樹。後明出聲。就列樹中。其國寶樹周滿世界。總以標舉。金銀樹等。明純寶樹。或二寶下。明雜寶樹。所出聲中出五音者。所謂宮商角徵羽等五種音也。第二所明道場樹中。先明樹相。次明出聲。下明衆生見聞獲益。前明樹中。先明量相。一切衆寶自然合成。明其體相。以月光等。明莊嚴相。出聲可知。就明見聞獲益之中。初明六根見聞覺知悉得利益。下明得忍差別不同。彼國天人皆得叁忍。總以標舉。慧心安法。名之爲忍。忍隨淺深差別爲叁。次列叁名。尋聲悟解。知聲如響。名音響忍。叁地已還。舍诠趣實。名柔順忍。四五六地。證實離相。名無生忍。七地已上。下明衆生得忍所由。皆無量壽威神力者。由彼如來現在威力。故獲叁忍。本願力等。由其過去本願之力。故獲叁忍。本願是總。余四是別。滿足願者。願心圓備。明了願者。求心顯著。堅固願者。緣不能壞。究竟願者。終成不退。以此願故。生彼國者悉得叁忍。前明諸樹。次別明其道場之樹。下通就之格量顯勝。偏…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