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須知

  《學佛須知》

  ◎問:你學佛了,佛是什麼?

  答:佛是佛陀的教育,佛法是心法,讓我們明心見性。

  ◎問:佛經裏面講的是什麼?

  答: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環境,人生是我本人,就是說我本人與生活環境的真相。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必需有真正的智慧。

  ◎問:佛法所求的是什麼?

  答: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佛門裏面求財、求富貴、求功名、求兒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夠求到真正的智慧,那麼這些事情樣樣都可以求得到。爲什麼呢?有了智慧,那一樣辦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講的有求必應,有求必應是建立在圓滿究竟智慧的基礎上。

  ◎問:智慧是什麼?

  答:智慧是定心的起用;換一句話說就是清淨心起作用,那就是智慧。我們今天妄想、執著、分別、煩惱很多,就是心不清淨,所以看人、看事、看物,雖然在面前,往往看錯,想錯,說錯,做錯,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不清淨。

  ◎問:智慧怎麼求?

  答:佛教給我們要修行。每一個衆生,每一個人,都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的智慧、德能、才藝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可是現在諸佛菩薩智慧、德能流露在外面,我們的智慧、德能到那裏去了呢?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已經被「汙染」了。我們今天:思想有汙染、見解有汙染、心地有汙染。佛法在叁千年前就教給我們要如何保護我們心地的清淨。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萬德萬能。

  佛法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 「法」是方法。 「門」是門徑。這麼多方法、門徑作什麼用的呢?都是幫助我們把精神的汙染、心地的汙染、思想的汙染、見解的汙染……,統統化除掉,把它斷掉,恢複自性清淨心。

  ◎問:如何修正錯誤的行爲?

  答:錯誤的行爲就是汙染,如何把錯誤的行爲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行爲不外乎叁大類,就是身、口、意叁業:身是身體的造作;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這叁大類的行爲有了錯誤,就把它修正過來。那麼到底什麼是正?什麼是錯?這個正的標准是什麼?佛實在是高明,實在偉大,佛沒有製訂一個標准要我們去遵守,佛給我們講,標准就是自性,是你自己的自性,不是從外面來的。

  ◎問:什麼是業障?

  答:業障就是分別、執著。怎麼能夠把分別、執著離開呢?這個話不能聽錯,聽錯犯的過失更大。倘若不分別、不執著,父子也不分了,男女也不分了,那還得了嗎?你去打戰連敵人、自己人也不分了,這不是糟糕了!那就犯了大錯了。

  真正的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自己心裏頭確確實實沒有分別,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隨著衆生分別而分別,隨著衆生執著而執著。自己有沒有呢?自己決定沒有。這就對了,這是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法就是分別執著,並沒有破壞衆生的分別、執著;衆生有這個分別、執著,他才能建立社會的秩序,世間才不至于亂。

  ◎問:如何打好修行的基礎?

  答: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一定要以叁福作基地。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無論蓋什麼式樣的房子,蓋得多高,千千萬萬種,但基地是一樣的,一定要做非常堅固的基地,從這個地基上才能夠建造各種不同的建築屋。由此可知淨業叁福是修行的基礎。今天我們修學,費的時間比古人長,用的精神比古人多,爲什麼沒有古人的成就呢?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把基礎疏忽掉了。

  ◎問:怎樣讀經才能收到真實的利益?

  答:讀經這個方法是修定,用讀經的方法斷煩惱。到你煩惱斷了,心地清淨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思維經義了,你不會把經的意思想錯了,因爲智慧開了;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不清淨,不要去胡思亂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經的意思錯解了。我們初學要讀一點古人的注解,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作爲補助。初學者以修定爲主,修清淨心爲主,一天用八小時來修清淨心,修定;研究注解、注疏,研究經典的理論,一個小時,頂多兩個小時足夠了,那是補助。這個補助是怕自己老是在念,念到自己不開悟,念到自己興趣沒有了,會退轉了,所以叫你讀一點注解、聽聽講,調劑調劑,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真正開智慧的。讀誦大乘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在什麼程度,應該要如何的修學,我們才不會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一生當中才真正的能得到殊勝的成就,殊勝的利益。

  ◎問:佛經跟世間書有什麼不同?

  答:佛經跟世間書不一樣,所有聖人的經論完全沒有意思;因爲它沒有意思,所以它就有無量義。譬如說我們今天是讀《無量壽經》,我們讀得很有味道,裏面的東西我很懂得;我再學個一年、兩年,我的程度高了,看到裏面的意思愈看愈多,愈看愈豐富,原來它的意思是沒有止境的!所以佛經有無量義,它隨著你的心地清淨的純度,隨著你境界的提升,你會看到它圓滿的義理,愈看愈廣大,愈看愈圓滿。經典的受持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你念不厭,念不倦,道理就在此地。

  ◎問:何謂淨業叁福?

  答:一切菩薩成佛都以這叁條(叁福)作基礎。不管你修學那一個宗派,那一個法門,如果沒有將這個基礎修好,都不能成就。

  淨業正因者,共有叁條: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這叁條一共十一句,十一句就好比十一層大樓,後面的包括前面,前面不能包括後面;就好像這個大樓一樣,第二層一定包括第一層,第一層不見得包括第二層,因爲第二層不蓋可以。這個基礎就非常之堅固,第一是根本的根本,這一條做不到,後面統統都沒有。我們要想成佛、成菩提,假如人都沒有做好,怎麼能成佛作祖呢?

  那麼發菩提心是在第幾層?第八層!倘若前面七層都沒有,那來的菩提心呢?菩提心沒有,那麼念佛也不見得能往生。爲什麼呢?往生的正因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若修行只有一半,缺了一半,這往生靠不住了!想到這個地方,我們才真正明了爲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那麼少,倘若我們的心還是糊裏糊塗的,還是顛倒夢想的,這樣念佛怎麼能往生!原因就在那裏。

  ◎問:菩提心是什麼?

  答:菩提是覺的意思;菩提心是覺心,覺而不迷的意思。

  ◎問:菩提心是什麼「心」?

  答:這個「心」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心。具體來說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菩提心,要真正發度衆生的心。 「衆生無邊誓願度」,什麼是度呢?度是幫助他、協助他的意思。幫助裏面最重要的,是幫助他破迷開悟,是幫助他斷煩惱,恢複清淨心。如果把這個標准放到最低,就是幫助他,教他孝親,教他尊師重道,教給他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引接一般沒有學佛的衆生。不學佛的,要用這個方法教他,這是人天法。已經學佛的,要教他真正回頭,叁歸依是回頭。教他守法,教他守規矩。對于老修,那就是要勸他「發菩提心」,一定要自行化他。

  ◎問:佛法所修的是什麼?

  答:修的是覺、正、淨。

  ◎問:什麼方法修覺、正、淨?

  答: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

  參禅修覺正淨,持咒修覺正淨,念佛修覺正淨,讀經也修覺正淨。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因爲每一個法門統統修的是覺正淨,離開覺正淨就不是佛法了;覺正淨達到圓滿的程度就叫成佛。

  ◎問:苦從那裏來?

  答:苦從「迷」來的。

  ◎問:樂從那裏來?

  答:從「悟」來的。覺悟就樂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了,自然就快樂了。你能夠掌握事實,能夠自在地運用和支配這個事實;而不是被環境所支配,被環境所約束。樣樣作的了主宰,他怎麼不幸福,怎麼不快樂呢!

  ◎問:如何辨識佛陀教育學位的名稱?

  答:佛法是教育。教育有學位,像我們在世間這個教育,最高的學位是博士,其次是碩士,再其次是學士,叁種不同的學位:在佛門梩面亦複如是,名稱不一樣而已。佛法梩面最高學位叫佛陀,所以人人都可以稱佛,像我們這個世間,人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 「佛陀」是學位名稱,菩薩也是學位的名稱,像碩士,比佛陀低一級;阿羅漢又低一級,像學士一樣。

  修學分成叁階段:

  第一階段–正覺

  第二階段–正等正覺

  第叁階段–無上正等正覺

  如果你得到正覺,你就叫阿羅漢。

  如果你修到正等正覺,那麼你就拿到菩薩的學位。

  如果再往上去修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拿到佛陀的學位了。

  ◎問:家裏供養佛菩薩形像的意義是什麼?

  答:佛的弟子和學生們在家裏供養佛菩薩的形像目的有兩個:

  1)不忘本,返本報始。

  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創始人,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我們對于這個老師都念念不忘,應當尊敬,如同我們中國人懷念祖先,家裏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的牌位在家裏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們的親人,佛是我們的老師,孝親、尊師,所以可以供在一起,這叫返本報始。

  遠祖我們這樣地敬重他,眼前的父母沒有不孝順的;叁千年前的老師,我們這樣尊敬、這樣懷念,眼前的老師那有不敬愛的,不尊重的呢!這是生活教育,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要提倡。你在家裏天天敬祖先、敬老師,家裏面的子弟看到你,這個印象從小就種在他心目當中,他將來會孝親,會尊師。

  2)見賢思齊

  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應該成佛。見到佛像提醒我們覺而不迷。菩薩是佛弟子,是僧寶,菩薩僧;見到僧寶我們立刻想到身心清淨,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他給我們這樣大的幫助。

  ◎問:何謂持戒?

  答: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守法這一個理念,範圍是無限的深廣。佛是我們的老…

《學佛須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濟公爲什麼開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