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拜佛消業障的開示彙集

  關于拜佛消業障的開示彙集

  消災滅罪的無上法寶——阿彌陀佛

  地獄太苦,我們決定不能造惡業。但是未學佛之前,已經造了不少罪業,總想找一個好方法消災滅罪,忏除業障。怎麼忏悔?每天在佛菩薩面前把自己所造的罪過說一遍給菩薩聽,再說:我以後不再做了。這是不是忏悔呢?這不是忏悔,這是再造罪業。沒造啊!你心裏想一遍就造了!你的身業沒造,你的口業在那裏念念有辭,口業造了,意業也造了。想一次又造一次,阿賴耶識裏罪業的印象加深一遍。本來要忏除罪業!卻天天把罪業再增加一次,到什麼時候才能把罪業忏除!那麼,怎麼樣忏除罪業呢?不要去想它,老實念佛。不想它,罪業就沒有了;天天念佛,佛是善中之善,念佛是無上的善業,我們天天造善業,罪業就沒有了。過去無論造什麼罪業,都不要去想它,從今以後,一心念佛,所有一切罪過我都不造了,這叫真正忏悔。滅罪的效果力量沒有比這個更大的。

  清朝慈雲灌頂大師,在他所著觀無量壽經的批注「觀經直指」裏,告訴我們:「六道衆生所造的罪業,任何經典、任何法門、任何忏法,都忏悔不掉,都消除不了,念阿彌陀佛能消除罪業。」原來這句佛號是消災滅罪的無上法寶。他的話,不是隨便說的,這句話確實有很深的理論依據,這句話真實不假。一句佛號能滅最重的罪業,何況是小小的過失!可是我們看到許多念佛人業障沒有消除,以致使我們對祖師大德的話不敢完全相信,其實,那是我們自己看錯了。錯在什麼地方?這些人是真念還是假念,你要看清楚。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淨念相繼」,那是真念。「淨」是清淨心。我們有懷疑、有夾雜,心就不清淨。「西方確指」一書,覺明妙行菩薩有一段開示說得很清楚:念佛要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由此我們曉得「淨念相繼」要什麼樣的標准、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做到;我們功夫才能得力,才能消除叁惡道的業緣,幫助我們在這一生中決定往生。

  拜佛

  拜佛是佛家修學很重要的一個科目,其真正意義就是修平等心,消除傲慢的習氣。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禮佛最卑下的足,稱作「接足禮」。此修學的目標,在斷除我們驕慢(驕傲、怠慢)的習氣。我們對佛會行接足禮,對一般人不會,所以不起作用。因此,在佛堂是上課,學了要運用在生活當中。換言之,我們從早到晚見一切人、一切物,就像對佛一樣謙虛、卑下、尊重,以尊重佛的心去尊重一切衆生,乃至尊重一切惡業衆生,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對待,這才能成就平等心。

  然而在事上要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亦即形式上有差別,心裏沒有差別,這是菩薩。「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你不能破壞了世間法。從世法來說,禮節有差等。譬如總統、普通信徒到我們這裏來訪問,我們各要用什麼禮節來對待,這就有差等。這個差等是無差等裏面建立的差等,所以差等就是無差等。因此,學佛要懂得出世法,也要懂得世間法;要懂得無分別,也要懂得差別等次。理上、心上決定沒有差別,在形式上有差別,你就做得圓圓滿滿,應付得面面周到。心上有差等,理上有差等,就錯誤了,你是凡夫,不是聖人。如果事上也沒有差等,你也錯了,你不慈悲,你破壞社會秩序,令人民無所適從。因此,理事如何圓融,要有智慧。

  拜佛的方法

  「精進」是度懈怠、懶散的,懶散是大毛病,不是小病。治這個病要真心去忏悔,而忏悔的方法,許多古大德是用拜佛的方法。我初學也是用此方法,這是忏雲法師教給我的,每天拜八百拜,天天拜,連續拜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這是治病,把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身體也強健了,所以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初學人一天最好能拜叁百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一百拜的時間不會超過八十分鍾,並不耽誤時間,而運動量也足夠了。

  什麼是真正有福的人?

  古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重,業障深重,古德教給我們,用拜佛忏悔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萬緣放下,每天禮佛叁千拜,古人用這種方法,叁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的,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忏雲法師教我這個方法。那個時候我跟他一起住茅篷,他老人家每天拜佛叁百拜,他拜的速度很慢,我在他茅篷裏面,每天拜八百拜,我住了五個半月。我們茅篷裏面有一位達宗法師,東北人,他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叁次,早晨叁點鍾起來拜佛,拜到五點鍾,兩個小時;中午,吃過午飯之後,經行回來之後,拜佛拜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之後,六點鍾拜到八點鍾,山上九點鍾就休息了。九點鍾休息,兩點鍾起床,生活非常有規律。所以住山,確實能夠忏除業障。知道一個方法,只要能夠堅持不變,這個人就有福報,這個人一生就走向成功之道、解脫之道,所以我們讀《感應篇》,這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用這個小冊子,每天來反省、檢點。如果自己還常常犯這些惡業,自己心裏很清楚,必墮地獄。如果要畏懼地獄苦,趕緊回頭。 

  【身禮像、口稱名、心觀想、俱要專一、絕無散亂。】

  『身禮像』,禮拜佛像。我們每天拜佛,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同修,四、五十歲以上的同修,拜佛很重要。你每天能拜一百拜,拜上一年,身體柔軟,這對于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口稱名』,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心觀想』,想佛的功德,想佛的智慧,想佛在因地上的發願修行,想阿彌陀佛成就依正莊嚴的極樂世界。我們常想這些,不要去胡思亂想,想別的、想其它的東西,都在那裏造輪回業。我們想佛、想菩薩,這是造西方世界的淨業。

  『俱要專一,絕無散亂』,我們修淨土的人,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專禮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專想阿彌陀佛」,那就對了,這就是符合于「一向專念」了。

  【萬緣放下。身心解脫。纔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但念阿彌陀佛。】

  『萬緣放下,身心解脫』,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這個地方要記住,這個放下不是講事放下,事放下就錯了,這是叫你心裏都不要牽挂。事,事事無礙,沒有障礙,事沒有障礙,心裏的念頭是障礙。所以佛教我們放下萬緣,是把心裏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挂的念頭放下,不是叫你把事放下。你把每天的工作更認真、更努力做好,這就對了。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教你放下是心裏頭放下,這要搞清楚。往往世間人把這個意思錯會了,一切事情都放下了,這些事情沒人做了。在家裏你是個主婦,你把家庭放下了,叁餐飯都沒人煮,全家挨餓,這是學佛嗎?這不是學佛。放下心裏面的胡思亂想,把這個東西放下,那就對了。

  『纔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但念阿彌陀佛』,這要有信心。一般人有病,找醫生吃藥打針,住醫院。

  真正念佛人,真正對佛有信心的人,那些都不需要,把一切放下讓身心清淨,一心念佛,求願往生。如果壽命到了,佛就來接引;壽命還沒有到,念幾天病就好了,病就沒有了。

  過去我到北京看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告訴我,他跟他的一班學生有十幾二十個人,他們生病不找醫生,不吃藥。生病怎麼治?全家念《無量壽經》,念「觀世音菩薩」,一直念到病好,非常有效。這是北京他們那一班人治病的方法,念《無量壽經》,念「觀世音菩薩」。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跟念「觀音菩薩」是一樣的。

  在那邊建道場,實在講就是幫助我們離開圖書館這些同修,讓他們有個讀書修學的好環境。

  所以我們那個道場就很特殊,就跟學校一樣,我們早晚課都不做。早晚課是形式,我們現在重實質不重形式,早晚課做它幹什麼?浪費那麼多時間。所以在山上的早晚課,早晨讓大家拜佛,拜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我就用拜佛做早晚課。拜佛真有用,一方面對身體是個運動,再一方面真誠心拜佛,求佛菩薩加持。

  所有方法裏面,念佛這個方法最好、最容易、最簡單、最穩當。

  念佛的方式也很多,佛在《華嚴經》上教給我們,一開頭第一個就教給我們,教給我們用什麼方法念?用散步的方法念,在我們佛法稱爲經行,念佛的時候繞佛,散步的方法,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散步是最好的運動,特別是對中年以上的人,對身體沒有一絲毫的副作用。跑步都有副作用,如果心髒不好,跑步是很危險的事情,會出狀況。唯獨散步有百利而無一害。散步當中,心裏頭念阿彌陀佛,你看心多清淨,念阿彌陀佛修心,心也清淨,散步是修身。講到養身之道,這是最高明的,這裏頭給我們講動靜一如,念佛心清淨,沒有妄想,心清淨;身體就動。佛家有個標志代表法門,佛家用圓,叫*輪,*輪是圓。圓的意思很圓滿,圓心是不動的,圓周是在動,它這個符號代表動靜是一不是二。不但代表動靜是一不是二,還代表空有是一。輪,外面是有,裏面是空,諸位學過幾何,知道圓心那個點是抽象的,找不到的,那代表空!所以外面圓周是有,代表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真正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佛法裏叫入不二法門,那就高明了,你就入不二法門。

  知道一切萬法不二,空有!動靜不二,然後體會到來去不二,生死不二,佛跟衆生不二,你就曉得一切法都是入不二法門,這個時候你真智慧就現前了。

  拜佛是很好的運動,拜佛也是耳聽,心裏面念,不出聲,拜佛的時候出聲傷身體。

  問:我念佛有時候信念很大,有時候又沒有信心,還時常産生懷疑之心。 朋友教我要多聽經,可是有時我連聽經都定不下心來,該怎麼辦?

  答:這個問題你要問我,我可以教你一個方法,拜佛。所以密宗,你在學佛之前,師父要求你的條件是先磕十萬個大頭,然後再來;十萬個大頭磕了之後,你的業障就消了,真有效。我們雖然是沒有學密宗,可是我接觸佛法之初,我的老師教我每天拜…

《關于拜佛消業障的開示彙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