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八百拜,好象拜了五個半月,也應該超過十萬拜了,這是顯教,不是密教。
十萬拜拜下去之後,確實心就定了,信心也就生了。沒有信心,心浮氣躁,學什麼都不能成就,不要說佛法,世間法也不能成就,所以恭恭敬敬地拜佛。一天要是拜一千拜並不困難,…… 入門最主要的是聽經,如果你所學的,你對它的理論沒有基礎,時間久了就會厭倦、會懈怠、會退轉。你對它了解的愈深,你的信心就愈堅固,能生歡喜心。……所以聽經、好學是我們修行的基礎,修行的根本。
問:念佛會念到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身體支持不下去,要如何克服?
答:這是初學的人往往有這個現象,這種現象實在講是功夫不得力,不是你才有這個現象,這種現象自古以來在初學這個階段普遍的存在。釋迦牟尼佛在世,他講經說法大會裏頭也有不少人在打瞌睡。所以這是一般的現象,也可以說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你不必憂慮,但是要用另外一個方法來克服。大概念佛念到打瞌睡,多半在止靜的時候,就是我們常講打坐的時候,打坐閉著眼睛念佛,沒有多久就睡著,打瞌睡了,這叫昏沈。另外一個現象呢?坐在這裏是坐立不安,就是妄念特別多,七上八下,這叫掉舉。這都是用功不得法,功夫不得力,但是這兩種現象一定要把它克服。
如果是昏沈,你就起來不要再坐了,起來幹什麼?經行,經行就是散步,散步念佛。或者用拜佛,恭恭敬敬拜佛,拜幾十拜,拜一、二百拜,你這個瞌睡自然就沒有,所以你要懂得如何來調適身體。如果是妄念太多,妄想紛飛,這個時候你就定下來,你可以打坐,用這種方法,精神著重在佛號,或者帶一點觀想也不妨,我們供的佛像,觀想佛像,使你精神集中,你的妄想漸漸就會少。或者是觀想佛在經上所講的理論,講的道理,總而言之把那個念頭轉過來,不要讓雜念、妄想繼續的去發展,這樣就好。在佛經裏面,「叁十七道品」裏面,七覺分就是講求對治這兩種毛病,它的方法很好。諸位可以把「叁十七道品」七菩提分裏面所說的這種方法找出來看看,你好好的去研究,能夠用得上。
問:一看經書及錄相帶就想睡覺,請問該怎麼辦?
答:讀經書時,精神提不起來,就不要讀很長的時間,譬如讀半小時,讀二十分鍾,或者讀十五分鍾,這樣就行了。你可以早晨念一段,下午念一段,晚上再念一段,慢慢的把時間加長。看錄相帶也用這種方法。你的心就會慢慢的定下來,業障漸漸消除了,智能就漸漸增長。沒事的時候,就多念佛、繞佛。繞佛就是散步,無論在什麼地方,心裏面就默念這句佛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對于外面的境界,學著不去理會它。在繞佛時,我們只注意前面的路,不要顧及路人及兩旁的狀況,這樣就能收到「都攝六根」的效果。念佛是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這樣去做就好了。
問:請問繞佛有什麼好處?
答:繞佛的好處非常多,繞佛是養生之道中最殊勝的方法。要曉得生命是精神與物質和合的,肉體是物質,靈性是精神。我們的心要靜,愈清淨愈健康;身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就生鏽、就生病了。
繞佛是身動心不動,繞佛與拜佛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叁千拜,拜佛的時候心清淨真誠,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雜念,身不斷在運動,這是修禮敬。繞佛是經行,就是緩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沈、不掉舉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會兒會打瞌睡,散步就不會了;有些人心裏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是在緩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養生之道。《華嚴經》的德雲比丘專修念佛法門,一般稱爲「般舟叁昧」,完全是繞佛,不坐下來也不躺下來,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繞佛、念佛。
問:請問繞佛和拜佛有什麼分別?
答:繞佛是一種緩慢的運動,非常適合于年歲大的人,體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種激烈的運動,適合于年輕人,身體強壯的人,而繞佛、拜佛效果是一樣的。
拜佛是禮忏,禮拜忏悔,第一個目標就是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佛之足,在此學習一切恭敬。爲什麼?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我們要把所有一切衆生當作佛一樣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
問:「請問分區共修念佛,是否以繞佛爲主?有人提倡多禮佛,方能消業障,難道念佛、讀經不是消業障嗎?」
答:對,統統都消業障。念佛,我們把念佛堂劃做叁個區域:繞佛、禮佛、止靜,劃成叁個區域,這個方法很受現代人歡迎。我們過去在美國這樣作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確實是以繞佛爲主,這個方法是《華嚴經》德雲比丘所傳的。德雲比丘他的念佛方法,就是我們後人所講的「般舟叁昧」、「佛立叁昧」,是以繞佛爲主。
繞佛實在是累了,這是對我們現在人講的,我們業障重,沒有那麼好的體力,可以坐下來休息,休息好了,趕緊再出來繞。繞的時候出聲,坐下來的時候止靜不出聲,可以默念,也可以不念;不念怎麼樣?聽繞佛念佛的聲音,專心去聽,這都叫「攝心念佛」,這方法都很好。如果精神提不起來,昏沈的時候就拜佛,在昏沈的時候拜佛,這是最好的對治方法。分叁個區是這個意思,樣樣都能消業障。如果是「這個能消業障,那個不能消業障」,這業障就很重了。爲什麼?業障是從妄想來的,念佛還要打妄想,業障怎麼能消得了?
問:請問夜間繞佛昏沈該如何對治?
答:現在衆生煩惱習氣比較重,也就是業障較重,在這種情形之下,谛閑老和尚教我們的方法好,「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他的鍋漏匠徒弟,念佛叁年多就成功了,站著往生。鍋漏匠用這個方法站著往生,谛閑老和尚對他贊歎說:「當代寺院叢林的方丈住持及講經的法師都比不上你。」這個方法真簡單,累了就睡覺,睡好了再念,不要勉強。這個方法很好,而且有非常顯著的效果,非常適合于現代人。
問:每逢誦經就會想睡覺,請問如何才能克服?
答:這是昏沈的煩惱很重。克服的方法,就是你把自己讀經的聲音錄成錄音帶,當你誦經時,把錄音帶放很大的聲音,你跟著念。你也可以走著念,用經行、散步的方式,不要坐著念,就能克服睡眠的煩惱。
問:弟子經常失眠睡不著,心恐拜佛不夠精神,但雖有一點不適,還可以堅持拜佛,請問這是否業障重?
答:對,是業障重。但業障重不怕,要有毅力、決心克服這個關口。拜佛的方式有很多,如果要對治昏沈,可以加快拜佛的速度,就像追頂念佛。如果快速度拜佛,一個小時可以拜兩百拜到叁百拜,這時你就不容易打瞌睡了。聚精會神,身禮佛,口念佛,心想佛,就能消業障。
問:弟子學佛不到兩年在禮佛忏悔或讀誦經書時常有很多妄想,不知要如何做才不會有妄想?
答:你學佛兩年,妄想這麼多是很正常的現象,到什麼時候妄想才少?大概學佛十年、二十年。你時間不夠,這個事情很正常,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爲妄想憂慮;爲妄想憂慮,你的妄想愈多;妄想來的時候根本不理它,妄想就沒有了。你要把精神、意志集中在念佛,集中在讀誦,當中起妄想,根本不理,你的妄想一年比一年少。所以功夫很得力的時候,大概總是叁年到五年,一個小時還有四、五次;一個小時一個妄想沒有,至少要十年功夫。所以大家要很認真努力。
在中國以前沒有鍾表,用長香,我們用香作爲時間的單位,一支長香是一個半小時,普通短香是一個小時。所以我們拜佛、誦經都燃一支香,那是什麼?時間,不要看鍾。拜佛也是如此,拜佛也不必計數,計數很累,你心不清淨。一面拜佛一面想我拜多少拜了,這就是打閑岔,你怎麼得清淨心?不能斷妄想,所以燒一支香好。
我拜佛拜一個半鍾點,一個半鍾點香燒完了我就拜完了,用這個方法好。
《關于拜佛消業障的開示彙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