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死、出叁界。修積功德,回向求生淨土才行。做好事,念念放在心上,你自己業障阻擋住,跟阿彌陀佛不能溝通。清淨心、平等心跟佛菩薩去溝通,就有感應。
2、持戒
◎ “諸惡莫做,衆善奉行”是戒律的原理、原則。
◎ 初學必須從“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戒、佛製定的規矩,老老實實依教奉行。心才會清淨,才能得定。
◎ 守法,遵守佛菩薩的教法,遵守國家憲法,遵守地方上一切規章,還有不成文的倫理道德、風俗習慣,都要遵守,叫持戒。
◎ 戒爲無上菩提本。不持戒,清淨心不能現前,不持戒,無論修行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戒學的根本是十善五戒。從十善業學起。
◎ 十善、五戒要落實。我們要想續佛慧命,挽救佛教,希望正法久住,從我做起,不要求人。這樣做是救佛教,是救一切衆生的慧命,你做什麼樣的功德都不能跟這個功德相比。你能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你是真有功德,是大功德。
◎ 功德必須自己修行。“功”是修行的功夫,“德”跟“得”是一個意思。持戒有功,清淨心是德;修定有功,開智慧是德。如果持戒很嚴,得不到定,你的戒就變成福德。何以持戒精嚴而沒功德?自己持戒很好,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裏就不痛快,這人破戒,那人犯戒,你的清淨心得不到,你只有修福德沒有功德。
◎ 功德是戒定慧叁學。福德可以給人,功德不能給人。功德自己修自己享受,不修的人享受不到。功德裏有福德,福德裏沒有功德。修功德一定從持戒下手。你修五戒,你得五福。這五種大福超出了世間。“五戒”是世間福德的真因,“十善”是生天必須具備的條件。
◎ 從接受佛戒條,一生中盡形壽,只要有一口氣就決定不違犯佛的禁戒,叫真受。對再小、再討厭的動物,你要殺它,你破戒了。沒有殺它,很恨它,想殺它,你的戒也破了。爲什麼?你殺業雖沒造,殺的心沒斷。“大乘經”常常贊歎佛弟子持淨戒,“淨”怎麼說?就是連個念頭都沒有。不殺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不盜果報得大富,他是世間福德之人。受戒不奉行,哪來的福德?
◎ 佛弟子接受佛陀教誨,決定不做違背社會利益、害社會、害國家、害衆生的事情,“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製”。
◎ 漏稅是盜戒,偷國家的。這罪可重了!納稅人有多少,你的債主就有多少。欠一個人的債好還,欠全國人的債就難還。要從內心把占人便宜的念頭斷掉。對人、事、物,絕對沒有絲毫占人便宜的念頭,這條戒才能做得圓滿。不能有控製的念頭,不能有占有的念頭,你會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
3、忍辱
◎ “忍辱”,無比的耐心、永恒的耐心。學佛沒有忍耐,決定不能成就。人爲的加害、嫉妒、毀謗、侮辱、陷害,都要忍受,要若無其事、心平氣和。特別是我們對別人好、善意,人家回報是惡意,更要忍。別人惡言惡語罵街,侮辱、毀謗對自己,或毀謗侮辱我們的父母、親屬、老師、同學,這種種要能忍,不生嗔恚,決定不起報複的念頭。小小的侮辱陷害不加以理會,他有大成就。小小不如意事都不能忍受,這種人沒前途。
◎ 對自然的災害,也不可減緩修學,要勇猛精進。大災難是增上緣,不但對道業沒絲毫妨礙,反而促進、提升。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有它的深度、廣度,不是短時間能修習成就,要長時修學,還要去親近善知識。
◎ 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來,道業就很難成就。能安于貧苦的生活,不必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真修道人生活隨緣。物質、精神生活,遇到苦難,饑寒交迫、憂悲苦惱時要能忍受。忍辱要從能舍、能放處下手。
◎ 貪圖享樂,不能吃苦,這人沒有忍辱。佛說“以戒爲師”、“以苦爲師”。生活過得苦點,對人間沒有貪戀,出六道輪回容易。如果生活過的太富裕,你享福就害了你,那個福就是魔,障礙你的道業。
◎ 佛法求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怕經曆長劫的時間,認真努力的學習。古大德教學,“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用這個方法不准你看、不准你隨便聽,以這個來約束你,讓你的心從雜亂轉趨精純,長時這樣熏習,不知不覺走入禅定。古人有二十年、叁十年才能開智慧,這要很大的忍耐功夫。
◎ “一切法得成于忍”,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忍辱對治嗔恚,“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 斷煩惱、斷習氣,難舍能舍、難行能行,都靠忍辱。
◎ 我們要想在世出世間法得到圓滿的成就,忍是功夫,忍是關鍵。“小不忍則亂大謀”。
◎ 一定要記住“忍人之所不能忍,爲人之所不能爲”,別人不肯幹的事我們幹,別人不能忍的我們能忍。我們所作所爲都是利益社會、利益衆生,決定不爲自己。
◎ 破迷開悟的關鍵在忍耐,什麼都要忍。決定不會有一個念頭爲自己,修行也不是爲自己,爲衆生。修學苦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沒一樣不是爲衆生。
◎ 修定的人,沒有忍辱,不能得禅定。人家贊歎幾句就高興得不得了;罵幾句氣得幾天消不掉,怎會得定!起心動念還有名聞利養、是非人我,所以,不能得定。得生淨土,“和、忍”重要。與大衆和睦相處,他對我不和,我對他和睦,順、逆境,善、惡人,統統要忍,怎麼忍法?不放在心上,是真的忍。放在心上,會忍的很苦。一切隨緣而不攀緣。
◎ 怎麼消業障?忍辱。逆境惡人要忍,順境善人也要忍。順境善緣不生貪愛,要忍;逆境惡緣不生嗔恚,永遠保持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平等是道,是真心。心一動,就不叫真心。
◎ 要修忍讓,把冤結化解。別人欺負我,侵占我的財物,毀謗我、陷害我,我知道是前世的冤家,要做還債想,決定不跟他爭。你的財被別人霸占去了,不是你命中的財。你命裏真的有財,什麼人都占不去。
◎ “忍不過”,他失敗了、退轉了、墮落了。對冤家對頭,決定不能有嗔恨心、報複心,要用慈悲心去感化他。
◎ 修忍辱,每天不要看別人的過失,要檢點自己的過失。不要把別人過失放在心上,立刻回頭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你才能找到自己的過失,找到後要反省、改過。一天能改一個毛病,天天改,叁年你就是聖賢了。凡人做聖人不是難事,難就難在你能不能認真改過。果然能認真改過,凡夫成佛,一生就可以做到。有自信又能信佛,對佛的教誨深信不疑,這人當然會成就。
◎ 布施能修大福報,忍辱能成就大福報。如果只曉得布施,不能忍辱,所修的福報一面修一面漏掉,很難成就。
◎ 你有多大的心量,才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才修多大的福。首先從容忍做起,要能包容,尤其包容常找我麻煩、嫉妒傷害的人,首先把妖魔鬼怪包容,這才叫真功夫。
◎ 不嗔恚你成就得快。離嗔恚,相貌就好,身體也好,每個人看到都生歡喜心。
4、精進
◎ “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就是將心止于善念上,惡念就進不來,這叫真精進。
◎ 我們現在懈怠懶散,這是煩惱,是習氣。精神提不起來,是什麼原因?精進裏面沒有十善,精進裏面具足十善,是真精進。
◎ “精勤修學”是秘訣。一門深入是精,不夾雜才精,最要緊的是一門深入。專修決定得事半功倍之效,利益非常殊勝明顯。勤就是不間斷。修是把毛病習氣改正過來。學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 精進,精是專精、精純,純而不雜的進步。精進決定不攙雜自私自利的意念,叫精。攙雜絲毫自己的念頭在其中就錯了。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叫真精進。著相修善,那只有進不叫精。離什麼相?我相。我相就是執著,是煩惱障,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是分別,是所知障。分別執著兩種障礙斷掉,自性裏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統統現前。
◎ “精進”意思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門門都好,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修學,這叫契機。對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成就就快,障難就少。如果自己沒能力選擇,可找善知識,找同參道友,初學也不妨幾種法門嘗試之後再決定,決定後絕對不改變,一門深入,這叫精進。你入的愈深,智慧就愈大。千萬不能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涉獵的不深,常識豐富,講的天花亂墜,自己不得受用。
◎ 精進,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其他經論開悟之後再修。沒開悟,你現在都去涉獵,把開悟的時間拉長,本來可以五年開悟,現在要十年。
◎ 精進是斷煩惱開智慧的秘訣。
◎ 精進是菩薩善根,不少人學的很多,他雜進亂進,所以他怎麼努力也得不到結論,不精不純,虧吃在這個地方,學講經,一門不學好,不可以學第二門,要精要專,把全部精力用在一部經上。
◎ 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放過一天假,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的學生也是每天晝夜無間的學習,才能開悟、證果。學習確確實實日夜沒有間斷的。
◎ 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是中斷。一天的假,十天都不能恢複正常。放幾個星期假,全部就完了。
◎ 古人用功日夜不間斷,出家人睡眠,晚上十點鍾睡覺,兩點鍾起床,他二十小時用功四小時睡眠,所以他能成就。我們要想在一生中成就,不能不用功、不能不發奮。
◎ 真的通達、真的勇猛精進,業報的確能轉。轉不過來,是你不夠勇猛精進,貪嗔癡沒完全放下,以爲做這一點好事就可以彌補了,做十分惡,才做兩分善,當然轉不過來。做了十分惡,必須有十二善,就可以轉過來了。
5、禅定
◎ 禅定的定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叫禅,內不動心叫定。《金剛經》上所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是真的禅定。
◎ 禅定是佛法修學的總樞紐、總的關鍵。無論大、小乘,顯、密教,只要是佛法,沒有不修禅定的。只有修定才能見到一念,也是見到自性。參禅、觀心、參話頭、讀誦、念佛、持咒、持戒樣樣都是修定。
◎ 修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六度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