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觀有無品第十五

  複次空所對治若有若無。爲令他解緣起諸法不斷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說諸法無自體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違汝自言。亦立義過故。雲何違言。如有人說我母是石女。我父修梵行。他人難曰。若汝父母審如是者。雲何有汝。汝若從生則石女梵行義皆不立。汝亦如是。若無自體。雲何名諸法。既雲諸法。雲何無自體。故是違言。亦立義過。論者言。汝謂諸法有自體者。第一義中如何等物。以無譬故。汝語非也。複次若我先于第一義中忍有諸法後立無者可違自言。而實不爾故不相違。又世谛中安立諸法如幻等者我所不遮。無立義過。或有聰明邪慢者言。何等諸法是無自體。若如虛妄分別諸法有體。汝言此法無自體者。此則成我所成。若此諸法從因緣起。而汝意欲此無體者。則違現見。及與世間所解相違。論者言。于真實中無分別識緣。色起者不可得故。此物有故者。如前已遮。世谛所說者。我不遮故。不違現見及世間所解。是故汝所說者。義則不然。複次第一義中若有一法有自體者。則無起義。如偈曰

   法若有自性  從緣起不然 

  釋曰。若謂諸法有自性者。得如是過。若汝定謂見法有起不能破我者。此中應問。汝言見法有起者。是依他因緣耶。如偈曰

   若從因緣起  自性是作法 

  釋曰。若是作法者。此則無自體因緣相。雲何若法不共無間自分生唯一能起自果者。此是因相翻此名緣雲何名作。若法有自體者。則不須作。然今有作故知無體。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內入無體。何以故。因緣起故。譬如幻師幻作牛等法。若有自體則不從因緣起。複次有人不解此中譬喻。作如是言。幻咒藥力泥草木等是有非無。由此有故。彼象馬等形像顯現。以是義故。汝譬喻中無成立法。論者言。汝不善說。我引喻者以象馬等無體爲喻。不取草木有體爲喻。複次若謂草木地等有起有實者。前已遮故。有人言。所有諸法從緣生者。皆有自體。如虛空等不從緣起而是有法。汝所出因此非一向。論者言。汝不善說。因緣生法如幻夢焰。世谛中有。非第一義。此義雲何。如偈曰

   若有自性者  雲何當可作 

  釋曰。若是作法者。不離無自性。由所對治自體無故。是故出因非非一向。于世谛中虛空等者。亦是無生。猶如兔角。豈是有耶。諸有爲法皆無自性。前已觀察令他信解。今複立驗。第一義中諸法無體。何以故。由作故。又是差別言說觀故。如幻人等。若是一物有自性者。則與上相違。複次此中外人立驗。第一義中彼內入等皆有自體。何以故。由起自他差別言說因故。譬如因長有短。長爲短因。今言自者。與他差別言說爲因論者言。諸法無體。先已立驗。由汝執故。今當複說。如偈曰

   法既無自性  雲何有他性 

  釋曰。若法有自性者。觀自性故。得說他性。自性既無觀何說他。汝言自性與他爲因者。此因不成。及違義故。又第一義中短長無故。譬喻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眼等有體。何以故。由體故。譬如火暖。論者言。火無自體。如觀陰品已破有及起滅。第一義中亦前已遮。火不成故。譬喻無體。又如偈曰

   自他性已遣  何處複有法 

  釋曰。體義已遮故諸法無性。由法無故因義不成。語意如是。外人偈曰

   若人見自他  及有體無體

   彼則不能見  如來真實法 

  如汝所言自他性已遣。何處複有法。如偈所說。此語則違。複次有如是體。由相違故。如烏角鸱。論者言。第一義中已遮起故。如偈曰

   有體既不立  無法雲何成 

  釋曰。爲遮有執。是故言無。無更無體。雖不言無。無非我欲。何以故。以無別法可執取故。是故亦非。因義不成。複次偈曰

   此法體異故  世人名無體 

  釋曰。法無體故名之爲無。更無一法名爲無體。是故汝立因義不成。及違義故。雲何違義。汝立相違法爲因。由相違破故。所立有法此亦不成故是相違。又第一義中烏鸱無體故。譬喻不成。由此觀察自他無體叁皆不成。菩薩摩诃薩以無著慧不見諸法若自若他及有無等。雲何不見。以升無分別智車故。複次諸淺智人前世未起深大法忍。于彼自他有無等法。言說熏習故。覆障實慧。如前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雲何。見自他等違正道理。及阿含故。偈意如是。違道理者。如先已說。違阿含者。汝今當聽。如偈曰

   佛能如實觀  不著有無法

   教授迦旃延  令離有無二 

  釋曰。雲何教授。如佛告迦旃延。世間多有依止二邊。謂若有若無。有深智者不著有無。如是等。又如佛告阿難。若言有者。是執常邊。若言無者。是執斷邊。複次或有人言。若第一義中諸法悉無有者。雲何得有見谛法。由世谛中法從緣起故。以智觀察從緣起法。無自無他無有無無。遮如是見名爲見谛。雲何見谛。此緣起法是見實因故。何人見實。謂諸佛子得緣起智日光所照。以此爲因故。論者言。怖畏空者作如是說。猶如世人怖畏虛空。執著有對實物依止故。生心欲得遠離虛空。遠離空者。由彼依止自他等見。如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雲何。如是見者。名爲邪見。是故佛教迦旃延中。若有若無。二邊俱遮是正道理。由此道理不應見彼自他等法。此複雲何。如偈曰

   法若有自體  則不得言無 

  釋曰。先未起時及後壞時。皆無體故。又若諸法有自性者。偈曰

   法有自性者  後異則不然 

  釋曰。如火以暖爲相。後時冷者不然。爲此故說不相似喻。如法是常而是起作者。義則不然。此中立驗。如證得實法。內入等體則不顯現。何以故。由內入等後時異故。如水得火故暖。非暖爲水自性。複次經部師言。如我阿含木中有種種界。由如是義水亦有暖。汝雲暖非水自性者。此譬不成。論者言。彼阿含中作此說者。謂有比丘獲得神通及心自在。隨其所緣草木等物欲變爲金。若水火等如意則成。故言木中有種種界。種種界者。此謂木中有多界功能。若彼物中有功能者。此物功能非彼物體。若諸功能是彼體者。如地大中有四功能。亦應具以濕暖動等爲地大體。不唯取堅。複次毗婆沙師言。世位雖別而體有不異。應如是知。何以故。由是識境界故。如現在者。以是義故。汝先出因言體異者。非我所受。若汝欲不異者。則自義不成。論者言。第一義中現在物者。有亦不成。汝喻非也。若謂有法經曆于世及諸位中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已遮起故。複次于去來中無現在法。非現在故。如虛空花。又世谛中過去未來體亦不成。若僧佉人作如是言。汝先出因言異體者。此義不然。何以故。我立諸法有二種義。一爲覆蔽。二入自性藏中。爲成此義更須立驗。定有如是不滅諸法。何以故。由覆蔽故。譬如日焰翳彼星光。又是識境界故。時節說故。如現在世。是故汝立因義不成。應如是答。現在物者。第一義中有亦不成。何以故。無譬喻故。汝立覆蔽以爲因者。義亦不成。此中應說雲何驗耶。彼未了者終是不了。何以故。以不了故。如虛空花。複次不入自性藏者。終無入義。何以故。以不入故。譬如思。又如自性藏。由此執法。有過失故。如偈曰

   若有是自性  則不得言無

   自性有異者  畢竟不應然 

  釋曰。由是自性不變異故。譬喻則無。若是無法則無變異。如石女兒。從小至大。以此變異。令人信者。終不可得。如偈曰

   若無自性者  雲何而可異 

  釋曰。二邊有過智者。不受外人言。汝說自性有體無體皆無變異。意欲爾耶。是故汝先所立義破。因亦不成。雲何不成。若有自性而變異者。此不然故。論者言。此說不然。何以故。我言無者。明自性空。非欲說有。彼自性法。如偈曰

   實無有一法  自性可得者 

  釋曰。有自性者不然。而汝爲彼煩惱習氣。自在力故。作此分別。如先偈說。若無自性者。雲何而可異。此變異過。如先已說。遮止二邊。及成立者。皆是世谛。非第一義。是故我先立義不破。于世谛中有變異故。亦非所出因義不成。複次鞞世師言。第一義中眼等諸入定有自體。何以故。此等能爲有覺因故。譬如涅槃。論者言。汝說有覺因者。此因不成。何以故。如焰中水亦爲覺因。是故因非一向。今當更說。如偈曰

   有者是常執  無者是斷見

   是故有智者  不應依有無 

  釋曰。彼斷常執有何過失。法若常者。樂應常樂。苦應常苦。亦無厭苦求樂起于聖道。先已有者不須因故。法若斷者。則無染淨及苦樂等。雖複受持禁戒空無果故。是皆不然。有無俱者。名爲惡見。由此惡見能閉天人趣涅槃門。是故欲出生死曠野者。欲共諸天婇女遊戲受樂者。欲斷一切受樂。欲受一切戲論。息樂者不應依止有無二見。何以故。依止彼者得斷常過故。雲何二見是斷常過。如偈曰

   若法有自性  非無即是常

   先有而今無  此即是斷過 

  釋曰。由如是等斷常過故。說中道者。應正思惟。依世谛故色等法起。是有覺因。色若未起及已滅者。是無覺因。第一義中覺自體空。以無起故非是有見。如幻所作故。不著無見。由如是故不墮二邊。此中爲遮諸法自性。令人信解。從緣起法不斷不常。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不斷不常。如是受想行識不斷不常。若色至識不斷不常。此是般若波羅蜜又如月燈叁昧經偈曰

   有無是二邊  淨不淨亦爾

   是故有智者  離邊不住中 

  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有無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縛解品第十六

  複次已遮有無離斷常過。此中爲明空所對治系縛解脫無自性義。此品次生。有人言。第一義中諸內入等定有自體。何以故。由彼入等有縛解故。此若無者則無縛解。如石女兒不可言說。是故定知。第一義中諸入有體。論者言。諸行相縛如幻焰夢。而彼無智極盲暗者。無始已來爲我我所執之所…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