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氏門中不舍一人
四弘誓願是大乘教裏面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願,只說了四句,四句把菩薩在因地裏面無量的大願全都包括了。第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度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幫助、協助,成就他們。衆生無量無邊,經教裏面所說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衆生,佛菩薩決定不會舍棄,爲什麼?菩薩們知道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體,比一家還要親。一個衆生有苦有難,怎麼可以舍棄!既然一個衆生都不舍棄,現在苦難的衆生這麼多,佛爲什麼不度他?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曉得,經上有解釋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個叁無差別的意思很廣,不是一個意思。第一個解釋,這叁個是平等的,一而叁、叁而一,衆生、佛、心,是一樁事情,不是叁樁事情,是一不是叁。第二個解釋,這叁種力量是相等的,衆生的業力、諸佛的願力、心的力量是平等的。心是體,佛跟衆生都是作用,一個是正面的作用,佛是正面的,衆生是負面的作用。也可以說,佛是善的作用,衆生是不善的作用,力量均等。所以衆生有感,佛就有應,衆生罪業沒有消除,佛的力量加不上,就是心的力量也加不上。心、佛、衆生,必須衆生不善的業力能消除,佛的力量就幫得上忙。這個心,它無所謂善惡,它是本體,但是無論是真,無論是妄,都是從體而起的作用。心是隨緣的,能隨染淨緣,衆生造罪業,它隨染緣現六道輪回,現叁途果報,它隨緣。諸佛菩薩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它也隨緣。華藏世界是心的隨緣,極樂世界也是心的隨緣,它能隨染淨緣,它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所以佛才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指的是我們的念頭,現代人講心態,它來作主,主宰這個千變萬化,是這麼個意思。
所以四弘誓願,第一願是度衆生的本願,是真的,不是假的。確確實實,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佛菩薩對一切衆生平等,業障沒消除,幫助他消除業障。消除業障又不能勉強,要恒順衆生,衆生幾時覺悟,悟有小悟、有大悟,等級差別太多了。菩薩對于沒有覺悟的衆生,總是以善巧方便幫助他覺悟。開始覺悟之後,也以善巧方便幫助他提升,希望他的覺悟愈深愈廣,一直達到圓滿。圓滿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成佛,成佛就圓滿了,這是度衆生的這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