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敦倫盡分

  敦倫盡分

  印祖一生教人,總綱領只有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他老人家自己一生做到,實在講是我們修學最好的模範。

  我們修行究竟從哪裏下手?這就是印光大師的話,“敦倫盡分”。“倫”是五倫,五倫是天然的秩序。我們中國人常講“道德”,什麼叫“道”?倫理是道,這是自然的秩序。我們從人類來說,男女結合是“夫婦”,五倫從這裏開端,有夫婦而後你生下小孩,這就有“父子”,小孩多了的時候,這就有“兄弟”,進入社會,就有“君臣”,就有“朋友”,中國人講這五倫。五倫不是孔老夫子發明的,孔老夫子非常謙虛,你看他老人家所說,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都是只述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東西也不是古聖先賢創造的,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法則,自然而然的秩序,就像這個氣候春夏秋冬一樣,決定不能錯亂,這叫“天道 ”,道是講的這個意思。當然,如果再講到其他,那佛經裏面講的範圍非常大,我們僅限于我們人類的社會,人類社會的天然之道。修道有得于心,這是“德”。修道有得于心,你把倫常之道,你能做得很圓滿、做得很好,你覺悟了、你明白了,就是我們佛家講的大徹大悟了,智慧現前了,這是德,有得于心。如果有得于身,就是剛才我講的,身體健康。你修道有得于身,你的身不會衰老、不會生病。“德”有身心兩方面,“道”是一個。

  “敦倫盡分”,印祖教我們從這裏下手,那釋迦牟尼佛怎麼教我們?給諸位說,釋迦牟尼佛也是教我們從這裏下手的。佛家修行的方法太多太多了,法門無量,又說八萬四千,這是真的。法門、方法、門道無量無邊,但是它的原理原則是一個,決定不會改變的,我們要抓住它的原理原則。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面教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我們的代表,他就是教導我們。韋提希夫人她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殊勝,很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她到極樂世界?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講理論方法之前,先教她練基本功、修學基礎。基礎是什麼?“淨業叁福”。講了叁條,叁條講了之後,有一句話非常重要,這個叁條是 “叁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從這裏就明了,“叁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成佛的人,那當然不是修一個法門,就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以這叁條爲基礎,這叁條要沒有的話,任何法門都修不成功。我們從經上懂得這個意思,知道這一個教誨。 這叁條裏面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話就是“敦倫”。所以印祖講的話,依舊是從佛那邊得來的,也不是他自己發明的,從“孝親尊師”修起。 “敦睦倫常”。如果我們把這一句疏忽掉了,你這一生學佛只是跟佛結一個緣而已,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肯定沒有成就。能不能往生?肯定不能往生。我教念佛同修,你們要想到極樂世界去,要把“叁福”第一福圓圓滿滿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念佛求生淨土,生凡聖同居土,你只能生到這個,不能往上去。要往上去,要把第二條做到,第二條有叁句:“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連前面一條七句做到了,你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把後面第叁條也做到,總共有十一句,後面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把叁福十一句全都做到了,恭喜你,你念佛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怪我們自己這些學佛人粗心大意,讀經、看經不留意,最重要的關鍵的教誨錯過了,到最後念了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最後責怪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你騙了我,你教我這樣我都照做了,又不能到極樂世界去,釋迦牟尼佛打妄語,欺騙我們,我們上他的當了。怨天尤人,那個罪造得更重!佛沒有騙我們,是我們自己粗心大意疏忽掉了。所以,“敦倫”太重要了。

  “敦倫”從哪兒做起?從夫妻做起。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教育是生活教育,是幸福美滿的教育,生活幸福美滿是從夫妻開始。夫妻要是不和,你一生沒有幸福,你也達不到圓滿。儒家講的倫理,也是講肇端乎“夫婦”,世出世間聖人對這個問題看得這麼重!所以修行成佛作祖,也是從這裏開始。中國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 ”。怎樣落實使夫妻好合、百年偕老?佛教給我們“四攝六度”。四攝六度同修們都懂,是不是真懂?不見得。爲什麼?真懂你就會做了,你還沒有能落實,沒有能做到,可見得你不懂。佛法確確實實是“知難行易”,凡夫成佛,說老實話是一念之間,念頭一轉就成佛了,轉迷爲悟,這個人就成佛了。你爲什麼轉不過來?你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清楚,所以你還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你自己做不了主,人家贊歎你一句,歡喜好幾天,罵你幾句,難過好幾天,你說多冤枉!你自己做不了主宰,你不了解外面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尤其凡夫跟凡夫在一起,他說:“我喜歡你,我愛你。”你要曉得,這是假話,不是真的。爲什麼?他的心不是真心,他用的是妄心,妄心當然說的是妄語,那不會是真的。今天愛你,結婚了,明天恨你,就離婚了,你說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現在在這個社會上太多太多了,看清楚、看明白,不要上當,不要被人騙了,全是虛情假意。

  

✿ 继续阅读 ▪ 理智與感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