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會破壞心性的清淨。何況清涼大師又說,事事無礙。事與事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礙啊。所以說是心裏面有阿彌陀佛,心定在阿彌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聰明,格外的伶俐。爲什麼呢?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想,所以眼見耳聞比一般人一定來得聰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周到,心越清淨。今天修行,要這個修法,要抓到這個綱領。這個修行方法,適合于現代開放的社會。要用過去保守的方法,今天人不能接受,今天環境不適合了。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用什麼方法度自己,用什麼方法幫助別人?一定要用開放的胸懷,一定要用大乘圓頓的教學,才能收到非常殊勝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夠歡喜地接受,幫助他的生活更美滿,幫助他的心情更調適。
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這個迷就是感情,情呀,迷情。智是理智,這個照就是理智。情越深,迷的就越重,就很難見到事實的真相。我們世間人害怕了,世間人都喜歡這個情要深才好呀!一旦要是情沒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意思呢!大家都怕這個。其實諸位不曉得,世間人那個情,是從迷妄裏面生的,所以那種情它的真相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爲什麼呢?它會變化。會變,當然就不是真的,唯有從理智裏面生出來的那是真的,永遠不變,這個就是真情。諸位要記住,世間沒有真情,你們千萬不要上當,世間決定沒有真情,都是假的,虛情假意。我們不會被人欺騙,自己也不要欺騙自己,這個才叫有智慧。那麼,什麼時候才會有真情呢?實在講,佛在大小乘經裏面都跟我們說過,他說你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能相信你自己。換句話說,阿羅漢的情就比較真,就不是假的了。爲什麼呢?不會變的,不會隨著自己感情變,不會隨著外面境界變,那是真的。這個真的情,佛法裏頭不用這個字,換了個名詞,叫慈悲。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真的情,不會變的。所以我們用一個慈悲,用一個情與愛,來辨別真與假。情跟愛都是假的,都是會變的,都不是永恒的;慈悲是不變的。爲什麼呢?慈悲是從寂照裏面生出來的。寂就是清淨心,照就是清淨心的起作用。佛教裏常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個不變就是寂的意思。本來無一物嘛,它怎麼會變呢。有一物才會變,無一物當然就不變了。照就是隨緣,像一面鏡子一樣,它不變,但是它照的時候,隨著外面的境界。
"次勸發願以導行",像佛在這個經上講的,"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像這些話,在本經裏面說過叁次,一而再、再而叁地勸勉我們,勸勉我們應當要發願,要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要問爲什麼呢?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四種利益。第一種利益是壽命長久,無量壽呀。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太短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時間不夠用。所以辦大事業,一定要長壽。西方世界無量壽。所以成佛,你看釋迦牟尼佛講,成佛在我們娑婆世界需要多長時間?要叁個阿僧祗劫,這個時間太長了。但是西方世界的人無量壽,對他來講,叁個阿僧祗劫不算什麼,那時間不長。譬如我們人的壽命,算一百歲吧,成個佛要多少時間?叁天,那還算什麼呢,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這個原因,我們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第二個好處是見佛。佛是最好的老師,真是全知全能。我們在這個世間,遇一個善知識很不容易。縱然是個善知識,他爲我們講的東西,跟佛相比那還差得遠。所以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親近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第二個好處。第叁個好處,聞法。在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的,六塵說法,我們聞法的時間幾乎不中斷的。這是任何一個世界所沒有的。西方世界聞法沒有中斷,所以他不會退轉,他只有進步,不會退步。第四個好處,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同學好,朋友好。哪些人做朋友呢?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同學,是同參道友呀。跟這些人天天在一起,你怎麼會墮落,怎麼會退步!所以有這四種好處,你要是想通了,那你就會下決心,非去不可。這四種好處,娑婆世界一個都找不到,所以這是勸我們要發願,一定要去。你想去了,真正發了心了,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那要修什麼法門才能去呢?念佛。就是這一句佛號,所以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千萬不要以爲,這一句阿彌陀佛恐怕不行吧,恐怕力量不夠吧!這太簡單、太容易了,連叁歲小孩都會念,這就能到西方世界,一生就能成得了佛嗎?你要這麼懷疑,那就錯過了,那真叫大錯特錯了。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我在去年講《無量壽經》跟諸位講過,跟大家分析過。那麼這句佛號要怎麼個念法?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把念佛的方法教給我們,念佛要淨念,著重在這個淨字。怎樣才做到淨呢?我心裏有妄想,就不淨;心裏面有雜念,就不淨;心裏面有懷疑,就不淨。要用清淨心去念。所以不懷疑,不夾雜,這才叫淨念。底下是相繼,相繼就是不中斷。所以要記住,不懷疑,不夾雜,不中斷,這就成功了。念的方法,大聲念,小聲念,默念,都可以。你怎麼樣念得舒服,你就用什麼方法念。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淨念,這個是不變的一個原則。你念六個字也好,念四個字也好,都可以。這個經裏面講,"執持名號",名號就是四個字。南無兩個字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歸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也就是歸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如果真正決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學蓮池大師,那個恭敬客氣話不要了,就念四個字。蓮池大師自己念佛是念四個字,教別人是念六個字。人家問他爲什麼你教別人念六個字,自己念四個字?他說我自己這一生當中,決定求往生,所以客套都省掉了。我教別人呢,別人未必想生極樂世界,加一個歸依、恭敬客氣一點,跟阿彌陀佛結個緣。所以看看你是念四個字,還是念六個字,自己決定了。
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去查一查,沒有一部經上是這樣說的。經論裏頭沒有說過,十方諸佛世界裏也沒有這回事情,唯獨西方世界特殊,特別呀。
較彼頓悟正因。僅爲出塵漸階。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
這一段是拿禅宗做個比較。爲什麼不用其他的法門做比較呢?因爲在一切法門裏面,禅宗是最快速的,禅宗是頓教,頓悟,其他各宗是屬于漸修。但是禅宗不容易。禅宗頓悟正因,這叫開悟了。悟了以後,並不就成佛呀。理雖頓悟,事須漸除。理是明白了,煩惱習氣不是一下就斷得了的,那還得慢慢去斷。他斷得比別人快一點就是了,比別人順利一點,這是真的,但是他不能在一生當中就斷幹淨了。那個很困難,很困難。所以他要生生不退。禅宗徹悟之後,生生不退不容易。在中國佛教史裏面,大徹大悟的人,來生退轉的,就太多太多了。禅宗裏面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叫叁生石,這是講的圓觀法師。這位法師很了不起,他能知道過去未來,還是免不了來生去投胎。這一投胎,他很難得,他沒有隔陰之迷,他前生的事情記得清清楚楚,可是還要輪回。來生做人,也是輪回。從老再換一個身體,換一個小孩的身體,繼續再修。換一個身體,他也沒有機會跟等覺菩薩在一起呀,也不能圓證叁不退呀。所以,禅宗大師到第二生,因爲他前生修持,有福有慧,所以到第二生,享福,大富大貴,聰明、才智外泄的非常之多。那麼他再死了之後,再一次投胎,就越投就越迷了,們可以先,逐漸退轉了。所以,要保持不退,那談何容易呀。這就是佛所說的了,要叁個阿僧祗劫,要無量劫才能成就。他跟淨宗帶業往生,不可同日語,不能爲比呀!
實實在在遇到這個良好的機緣,這個就是一時。《彌陀經》上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一時就是因緣,就是機會。我們真正遇到了。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裏頭尤其說得好,說得我們真的心服口服了。他講到西方極樂世界九品往生,九品往生需要什麼樣的資格呢?我們有沒有份呢?像從前古大德說,上品往生的是菩薩,中品的是阿羅漢,那完了,我們都是下品了。善導大師不是這樣講法的,他說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而有差別。這個我們服了。假如我們遇到的緣好,我們也能上品上生。所以說不關什麼菩薩羅漢凡夫,總在遇緣不同。我們今天遇的緣,實在說是第一殊勝,無比的殊勝。只要我們能夠領悟,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上輩往生人人都有份。《要解》裏面所說的,《無量壽經》所說的,《觀無量壽經》、善導大師所講的,把這些事情、這些道理都講得非常的清楚,非常的透徹。這個緣真的不容易呀,所以人人在緣上來講,都是上品之緣。那麼現在問題呢,就在善根與福德了。善根是什麼呢?是理解,是深信不疑,這是善根。福德是我們真正發願,我們一心一意要想見阿彌陀佛,要想生極樂世界,二六時中老實念佛,這個是福德。什麼人最有福?願意見阿彌陀佛,願意生極樂世界,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的人。這是第一大福,沒有人比他的福報更大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間這些富貴是假的,古人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在這個世間,這一切財富威勢權力地位,死的時候一樣都帶不走,全是假的。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那是真管用,到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帶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這是真的。同時要曉得,人生苦短,這個世界不值得留戀。一定要覺悟,一定要把這個機會抓住,決定不能放松。如果我們想幫助家人,幫助親戚朋友,幫助父母兄弟,你就格外要認真念佛。經上講的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了智慧,具足了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得見他。他在那裏有什麼聲音的時候,你都聽得清楚,你就有能力幫助他了。如果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個報身終了的時候,各人隨各人的業力去流轉,誰也不能幫…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