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誰的忙。唯有生到淨土,他有能力幫助一切衆生。
文殊菩薩特別代表的是智慧第一,大乘菩薩裏面智慧第一。文殊師利確確實實是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嚴會上看到,他跟普賢菩薩兩個人同時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毗盧遮那佛的助手,我們中國人稱爲華嚴叁聖。這個地位不可思議,非常的不尋常。他都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值得我們深深地去思考。前面的這些阿羅漢要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我們還不難懂: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斷兩種生死,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一生成就,我們可以理解的。文殊、普賢是華藏會上的等覺菩薩,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呢?換一句話說,沒有必要了。可是我們在《華嚴經》上,依然見到這兩個人發願求生。華藏會上的候補佛,等覺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換句話說,只有一個目的:成佛。成佛在華藏世界成佛還不行嗎,還要到西方世界呢?大概西方世界成佛快速,穩當,所以才到那裏去。這就說明,西方世界如果不超勝華藏世界,他們兩個去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一點意義都沒有了。這兩個人去,我們也明白了一樁大事,什麼大事呢?佛法修學,在我們這個世間,無論你學哪一宗,無論你學哪一個法門,你將來的歸宿都是華藏世界,都是以這個地方爲歸宿,是你修學真正成就了。你要不成就了,還是搞六道輪回。這是講你真正成就了,你最後的歸宿在華藏世界。你到了華藏世界之後,你再遇到文殊、普賢,他們還勸你念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拐了好大的一個彎子才去了。你想想看,你要到華藏世界去做菩薩,這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像佛講的,至少是叁個阿僧祗劫,吃盡了辛苦,到最後還是老實念佛,去見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很幸運,一下就遇到這個。我們這一生就去了,他們要搞幾個阿僧祗劫之後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跟我們碰頭。一碰頭,我們在西方世界已經是老資格了,他是剛來的。諸位好好地想一想這個問題,你才知道這個法門的可貴,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說是無量無邊的法門,殊途同歸。今天不管人家學什麼法門,我們聽了,"阿彌陀佛",好,你學你的,你有本事,你慢慢學你的。他不清楚,我們清楚。我們走直路,一下就到了。他去繞圈子,繞大圈子,不曉得繞到哪一生哪一劫才繞到。我們曉得,將來統統都是歸到這個地方。所以這個道場,這個國土,是十方一切諸佛所贊歎的,一切諸佛都勸衆生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那麼也許你要問,那爲什麼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這一部經就好了,何必要四十九年講那麼多,說那麼多廢話呢?諸位要知道,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衆生機緣不成熟,跟他講這個法門,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啊。這個法門,前面蕅益大師說得好,是對什麼人說的呢?成佛機熟,是對這樣人說的。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到了,給你說這個法門。所以這個法門是對佛說的,不是對菩薩說的。那些人是菩薩根性,那佛就跟他講大乘經,教他去做菩薩;小乘根性,那就跟他講小乘經,教他去做阿羅漢去;人天的根性,連叁界都出不了,教他來生做一個好人,得人天福報,如此而已。唯獨這個法門,是對成佛機緣成熟的衆生而說的。所以,世尊出世才說了無量的法門。無量法門,這一個法門是最精、最純,最爲第一。我們今天得到了,也沒有生歡喜心,好像很平常,換句話說,我們成佛的機緣還沒有成熟。如果真成熟了,得到這個會發無量的歡喜心。無量劫來去找這個門路沒有找到,這一下,一下遇到了。這一生當中,我們這個身在娑婆世界六道輪回叫最後身,來生做佛了,不是做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一生成佛。所以文殊、普賢,他不在華藏世界成佛,他要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我們細心去想一想這個道理。我從前也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對于這個法門采信了,就是讀《華嚴經》,看到文殊普賢,看到善財童子,他們一個個都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就認真地去反省,仔細地去思量,這才明白了西方世界的殊勝,才回過頭來把經教舍棄掉了,來修學這個法門。如果不是這些人給我的啓示,雖然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導,還是很難接受。在華嚴、法華、楞嚴會上看出門道了,才認識清楚,得來實實在在不容易。所以這兩個人勸願。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他現在是候補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過去了,將來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那麼他什麼時候來呢?現在有人造謠,說釋迦牟尼佛退位了,彌勒佛現在掌天盤,現在是彌勒佛的時代了。這叫胡說八道。佛在《彌勒下生經》裏面告訴我們,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佛講了,以我們這個世界時間來算,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這是經上說的概略的數字,實際上詳細的數字諸位可以能夠推算得出來。他現在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也照我們人間這個例子,一年叁百六十五天,照這樣計算。兜率天的壽命是四千歲,四千乘叁百六十五,再乘四百,這個數字就是正確的。他在兜率天壽命盡的時候,到我們這個人間來示現成佛,這個年代是這樣子來的。彌勒菩薩,我們在《無量壽經》上就看得更清楚、更明了了。《無量壽經》前一半,阿難尊者當機;後一半彌勒菩薩當機。彌勒菩薩現在在哪裏?說實實在在話,彌勒菩薩也在極樂世界。兜率天,那是他住的地方,他的家,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他天天上學,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裏還要多,這個我們要知道的,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見到彌勒菩薩。我們這個世間有一些人跟彌勒菩薩感情很厚,一定想生彌勒淨土,將來彌勒下生成佛,他們就做彌勒的大弟子,就像釋迦牟尼佛身邊的舍利弗、目犍連一樣,他們想這樣做法。但是到兜率天親近彌勒佛不容易,沒有那麼簡單。兜率天去的條件要修定,你沒有那個定功去不了。夜摩天以上都要修定。四王天、忉利天,修福可以升天;夜摩以上單單修福不夠,還要修定。兜率內院的條件更高了,彌勒菩薩是唯識學專家,他是學法相唯識的,他們的修行方法是修唯心識定,根據法相唯識的理論修這個定。這個定修成功了,才能夠到達兜率天,修不成功去不了。難啊,非常非常難,比起念佛求生淨土的話,那就困難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也曾經教給一些對彌勒菩薩感情很深厚的,我說不要修這個定,我有辦法教你見彌勒菩薩。什麼辦法呢?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一到極樂世界去,彌勒菩薩天天到西方世界去上課,我們拉著彌勒菩薩,今天我到兜率內院去參觀,好不好?彌勒菩薩一定歡迎,走,跟我一道去。你看,走近路啊,不修唯心識定也去了,也見到了。這個實在值得我們考慮,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諸位要曉得,我們是彌陀弟子啊。彌勒菩薩也是彌陀弟子,我們跟彌勒菩薩是學長學弟的關系,身份大大不同。你在這裏修唯心識定,去到兜率內院,他是老師,你是學生,是晚一輩。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跟他是平輩,大大的不相同。這一些事實真相都應當要明白,要了解,然後你才知道,這一個法門實在是無比的殊勝,真實不可思議。
大小乘經典裏面標榜的都是戒、定、慧,慧是佛法終極的目標,戒跟定都是手段,都是方法。因戒得定,可見得戒的目的是要得定,定的目的是要開智慧。所以智慧才是佛法修學真正的目標。可以說,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學是智慧的學問。我們今天稱佛教爲教育,佛教是智慧的教育,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要認識明白的。在菩薩衆之中,哪一位菩薩智慧神通德能也是平等的,也沒有高下的。爲了表法起見,每一個菩薩特別標榜一個特長,像文殊菩薩標榜的智慧第一,意思就在此地,顯示這個法門確確實實需要高度的智慧。聲聞衆當中舍利弗智慧第一,菩薩衆當中文殊師利智慧第一。不是高度的智慧,這個法門很難理解,很難接受。所以一定是叫著智慧第一的人,他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所以才能將這個第一法門、殊勝無比的法門傳授給他。這是在此地代表這個意思。我們聽到這個法門之後,能夠生起大歡喜心,能夠發大願、依教奉行,那麼我們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抉擇,就是選擇這個法門),這一個選擇,我們跟文殊師利菩薩跟舍利弗尊者沒有兩樣。這是至高無上智慧的選擇,其他地方我們比不上文殊菩薩,比不上舍利弗,選擇法門來說我們不比他差,跟他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將來我們的成就也是相同的。在序分裏面一定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非勇猛實智",實智是真實的智,這個是揀別不是世間人那個聰明智慧,世間人聰明智慧不能解決問題。這是真實的智慧,才能夠親證,才能夠了解佛所說的這個法門。所以菩薩衆當中,文殊排在第一。 第二位是彌勒。
前面我曾經給諸位同學報告過,文殊、普賢在華藏會上居等覺菩薩的地位,爲什麼還要求生淨土?在此地我們又看到,彌勒菩薩、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這叁位菩薩也是等覺菩薩,都要發願求生淨土。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求生淨土的好處第一個是不離見佛,時時刻刻跟佛在一起;第二個是不離聞法,見佛當然就聽佛說法,聞法不間斷;第叁個,能夠親近海會大衆,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你能夠親近供養。如果是以這叁樁事情來看,我還有點不服。爲什麼呢?像對我們來講,是講得通的。對等覺菩薩來講,等覺菩薩有能力,十方一切諸佛刹土,他想去就去,你何必到極樂世界呢?這叁個條件都很難叫我們心服口服,還不能夠顯示出極樂的殊勝。《華嚴經》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隨普賢求生淨土,顯示出無比壯觀的大場面,那真正叫我們警覺了。實在是說明,見佛聞法、親近諸善知識,沒有一分一秒的間斷,這是西方世界的特色。等覺菩薩今天想親近這個佛,去聽法了,明天想到那個世界去見佛聞法,當中總有間斷的時候。縱然間斷的時…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