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論卷第四

  中論卷第四

   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問曰。一切世中尊。唯有如來正遍知。號爲法王。一切智人是則應有。答曰。今谛思惟。若有應取。若無何所取。何以故。如來

   非陰不離陰  此彼不相在

   如來不有陰  何處有如來 

  若如來實有者。爲五陰是如來。爲離五陰有如來。爲如來中有五陰。爲五陰中有如來。爲如來有五陰。是事皆不然。五陰非是如來。何以故。生滅相故。五陰生滅相。若如來是五陰。如來即是生滅相。若生滅相者。如來即有無常斷滅等過。又受者受法則一。受者是如來。受法是五陰。是事不然。是故如來非是五陰。離五陰亦無如來。若離五陰有如來者。不應有生滅相。若爾者。如來有常等過。又眼等諸根不能見知。但是事不然。是故離五陰亦無如來。如來中亦無五陰。何以故。若如來中有五陰。如器中有果水中有魚者。則爲有異。若異者。即有如上常等過。是故如來中無五陰。又五陰中無如來。何以故。若五陰中有如來。如床上有人器中有乳者。如是則有別異。如上說過。是故五陰中無如來。如來亦不有五陰。何以故。若如來有五陰。如人有子。如是則有別異。若爾者。有如上過。是事不然。是故如來不有五陰。如是五種求不可得。何等是如來。問曰。如是義求如來不可得。而五陰和合有如來。答曰

   陰合有如來  則無有自性

   若無有自性  雲何因他有 

  若如來五陰和合故有。即無自性。何以故。因五陰和合有故。問曰。如來不以自性有。但因他性有。答曰。若無自性。雲何因他性有。何以故。他性亦無自性。又無相待因故。他性不可得。不可得故不名爲他。複次

   法若因他生  是即爲非我

   若法非我者  雲何是如來 

  若法因衆緣生。即無有我。如因五指有拳。是拳無有自體。如是因五陰名我。是我即無自體。我有種種名。或名衆生人天如來等。若如來因五陰有。即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我。若無我雲何說名如來。是故偈中說法若因他生是即爲非我。若法非我者雲何是如來。複次

   若無有自性  雲何有他性

   離自性他性  何名爲如來 

  若無自性。他性亦不應有。因自性故名他性。此無故彼亦無。是故自性他性二俱無。若離自性他性。誰爲如來。複次

   若不因五陰  先有如來者

   以今受陰故  則說爲如來

   今實不受陰  更無如來法

   若以不受無  今當雲何受

   若其未有受  所受不名受

   無有無受法  而名爲如來

   若于一異中  如來不可得

   五種求亦無  雲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陰  不從自性有

   若無自性者  雲何有他性 

  若未受五陰。先有如來者。是如來今應受五陰。已作如來。而實未受五陰時先無如來。今雲何當受。又不受五陰者。五陰不名爲受。無有無受而名爲如來。又如來一異中求不可得。五陰中五種求亦不可得。若爾者。雲何于五陰中說有如來。又所受五陰。不從自性有。若謂從他性有。若不從自性有。雲何從他性有。何以故。以無自性故。又他性亦無。複次

   以如是義故  受空受者空

   雲何當以空  而說空如來 

  以是義思惟。受及受者皆空。若受空者。雲何以空受。而說空如來。問曰。汝謂受空受者空。則定有空耶。答曰不然。何以故

   空則不可說  非空不可說

   共不共叵說  但以假名說 

  諸法空則不應說。諸法不空亦不應說。諸法空不空亦不應說。非空非不空亦不應說。何以故。但破相違故。以假名說。如是正觀思惟。諸法實相中。不應以諸難爲難。何以故

   寂滅相中無  常無常等四

   寂滅相中無  邊無邊等四 

  諸法實相。如是微妙寂滅。但因過去世。起四種邪見。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常無常。世間非常非無常。寂滅中盡無。何以故。諸法實相。畢竟清淨不可取。空尚不受。何況有四種見。四種見皆因受生。諸法實相無所因受。四種見皆以自見爲貴。他見爲賤。諸法實相無有此彼。是故說寂滅中無四種見。如因過去世有四種見。因未來世有四種見亦如是。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有邊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問曰。若如是破如來者。則無如來耶。答曰

   邪見深厚者  則說無如來

   如來寂滅相  分別有亦非 

  邪見有二種。一者破世間樂。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間樂者。是粗邪見。言無罪無福。無如來等賢聖。起是邪見舍善爲惡。則破世間樂。破涅槃道者。貪著于我。分別有無。起善滅惡。起善故得世間樂。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無如來者。是深厚邪見。乃失世間樂。何況涅槃。若言有如來。亦是邪見。何以故。如來寂滅相。而種種分別故。是故寂滅相中。分別有如來。亦爲非

   如是性空中  思惟亦不可

   如來滅度後  分別于有無 

  諸法實相性空故。不應于如來滅後思惟若有若無。若有無。如來從本已來畢竟空。何況滅後

   如來過戲論  而人生戲論

   戲論破慧眼  是皆不見佛 

  戲論名憶念取相分別此彼。言佛滅不滅等。是人爲戲論。覆慧眼故不能見如來法身。此如來品中。初中後思惟。如來定性不可得。是故偈說

   如來所有性  即是世間性

   如來無有性  世間亦無性 

  此品中思惟推求。如來性即是一切世間性。問曰。何等是如來性。答曰。如來無有性。同世間無性

   中論觀顛倒品第二十叁(二十四偈)

  問曰

   從憶想分別  生于貪恚癡

   淨不淨顛倒  皆從衆緣生 

  經說因淨不淨顛倒。憶想分別生貪恚癡。是故當知有貪恚癡。答曰

   若因淨不淨  顛倒生叁毒

   叁毒即無性  故煩惱無實 

  若諸煩惱。因淨不淨顛倒。憶想分別生。即無自性。是故諸煩惱無實。複次

   我法有以無  是事終不成

   無我諸煩惱  有無亦不成 

  我無有因緣若有若無而可成。今無我諸煩惱雲何以有無而可成。何以故

   誰有此煩惱  是即爲不成

   若離是而有  煩惱則無屬 

  煩惱名爲能惱他。惱他者應是衆生。是衆生于一切處推求不可得。若謂離衆生但有煩惱。是煩惱則無所屬。若謂雖無我而煩惱屬心。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如身見五種  求之不可得

   煩惱于垢心  五求亦不得 

  如身見。五陰中五種求不可得。諸煩惱亦于垢心中。五種求亦不可得。又垢心于煩惱中。五種求亦不可得。複次

   淨不淨顛倒  是則無自性

   雲何因此二  而生諸煩惱 

  淨不淨顛倒者。顛倒名虛妄。若虛妄即無性。無性則無顛倒。若無顛倒。雲何因顛倒起諸煩惱。問曰

   色聲香味觸  及法爲六種

   如是之六種  是叁毒根本 

  是六入叁毒根本。因此六入生淨不淨顛倒。因淨不淨顛倒生貪恚癡。答曰

   色聲香味觸  及法體六種

   皆空如炎夢  如乾闼婆城

   如是六種中  何有淨不淨

   猶如幻化人  亦如鏡中像 

  色聲香味觸法自體。未與心和合時。空無所有。如炎如夢。如化如鏡中像。但诳惑于心無有定相。如是六入中。何有淨不淨。複次

   不因于淨相  則無有不淨

   因淨有不淨  是故無不淨 

  若不因于淨。先無有不淨。因何而說不淨。是故無不淨。複次

   不因于不淨  則亦無有淨

   因不淨有淨  是故無有淨 

  若不因不淨。先無有淨。因何而說淨。是故無有淨。複次

   若無有淨者  何由而有貪

   若無有不淨  何由而有恚 

  無淨不淨故。則不生貪恚。問曰。經說常等四顛倒。若無常中見常。是名顛倒。若無常中見無常。此非顛倒。余叁顛倒亦如是。有顛倒故。顛倒者亦應有。何故言都無。答曰

   于無常著常  是則名顛倒

   空中無有常  何處有常倒 

  若于無常中著常。名爲顛倒。諸法性空中無有常。是中何處有常顛倒。余叁亦如是。複次

   若于無常中  著無常非倒

   空中無無常  何有非顛倒 

  若著無常言是無常。不名爲顛倒者。諸法性空中無無常。無常無故誰爲非顛倒。余叁亦如是。複次

   可著著者著  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滅相  雲何而有著 

  可著名物著者名作者。著名業。所用法名所用事。是皆性空寂滅相。如如來品中所說。是故無有著。複次

   若無有著法  言邪是顛倒

   言正不顛倒  誰有如是事 

  著名憶想分別此彼有無等。若無此著者。誰爲邪顛倒。誰爲正不顛倒。複次

   有倒不生倒  無倒不生倒

   倒者不生倒  不倒亦不生

   若于顛倒時  亦不生顛倒

   汝可自觀察  誰生于顛倒 

  已顛倒者。則更不生顛倒。已顛倒故。不顛倒者亦不顛倒。無有顛倒故。顛倒時亦不顛倒。有二過故。汝今除憍慢心。善自觀察。誰爲顛倒者。複次

   諸顛倒不生  雲何有此義

   無有顛倒故  何有顛倒者 

  顛倒種種因緣破故。墮在不生。彼貪著不生。謂不生是顛倒實相。是故偈說。雲何名不生爲顛倒。乃至無漏法尚不名爲不生相。何況顛倒是不生相。顛倒無故何有顛倒者。因顛倒有顛倒者。複次

   若常我樂淨  而是實有者

   是常我樂淨  則非是顛倒 

  若常我樂淨是四實有性者。是常我樂淨則非顛倒。何以故。定有實事故。雲何言顛倒。若謂常我樂淨倒是四無者。無常苦無我不淨。是四應實有。不名顛倒。顛倒相違故名不顛倒。是事不然。何以故

   若常我樂淨  而實無有者

   無常苦不淨  是則亦應無 

  若常我樂淨是四實無。無故無常等四事亦不應有。何以故。無相因待故。複次

   如是顛倒滅  無明則亦滅

   以無明滅故  諸行等亦滅 

  如是者如其義。滅諸顛倒故。十二因緣根本無明亦滅。無明滅故叁種行業。乃至老死等皆滅。複次

   若煩惱性實  而有所屬者

   雲何當可斷  誰能斷其性 

  若諸煩惱即是顛倒。而實有性者。雲何可斷。誰能斷其性。若謂諸煩惱皆虛妄無性而可斷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煩惱虛妄  無性無…

《中論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大乘破有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