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教、理、行、果

  教、理、行、果

  《華嚴經》中,世尊詳細的敘說了世主護持正法。何謂正法?如來所說的“教、理、行、果”,稱之爲正法。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佛所說的音聲,整理成文字,稱爲經典。這些音聲和文字,就是“教法”。教法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理,此理就是如來說教之依憑,即《般若經》所說的“諸法實相”,所以教裏有正確、圓滿的理論,這就是“理法”。一切衆生的生活,若與此理論、事實真相相應,就稱爲正行,也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反之,與事實真相相違背,就是錯誤的思想、行爲。將錯誤的思想行爲修正過來,與諸法實相相應,就稱爲修行,這是“行法”。我們的思想、言行與諸法實相相應,生活就能得到真實究竟圓滿的快樂,就是“證果”。

  這是如來出現在世間,爲衆生所做的貢獻。這是一切衆生所迫切需要的,無論是正行衆生(即菩薩、緣覺、聲聞),還是邪行衆生(即六道衆生),都迫切需要。諸佛如來將自己修學的經驗、方法,修證後所得到的好處、利益,毫無保留的教導一切衆生,這就是佛陀教育,就是佛的教學,故稱之爲“佛陀對九法界衆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而佛陀的示現與教學,對一切衆生毫無所取。但現今有些講經說法還賣門票,這是“裨販如來”,破壞佛教的形象。《華嚴經》中說,這是末法時期的怪現象。佛是一位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義務”是只有付出,絕無希求,這是佛菩薩令人敬愛之處。佛陀住世,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爲衆生做榜樣、做示範,我們應當要效法、學習。

  發心出家做爲佛弟子,要肩負起佛陀教化衆生的願望。首先要明了,這個身體形相是假的,不是定相,若執著這個相是一定的,這個相就是我,就永遠不能脫離輪回。而且這個執著,也決定不能如你的願望;死了之後,若墮畜生道就現畜生身,墮餓鬼道就現餓鬼身,跟現在這個身體不一樣;縱然投生到人道現人身,也是改頭換面,這是事實。所以決定不能執著,一定要把分別、執著舍棄。諸佛如來沒有身相,所以才能隨類現身,衆生有感,佛就示現應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千變萬化,相有用沒有體,所以決定不能執著。

  相是假的,佛說法也是假的,佛無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說法全是根據衆生的毛病,對症下藥;而衆生的毛病千差萬別,所以,佛是應機說法。我們學說法,以爲法是定法,一定要用哪種講法,這就錯了。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則,但是沒有一定的方法,故佛說經是循著一定的原理原則。結集經藏之人,雖說是佛的學生,其實是諸佛如來應化而來,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因此經藏的結集能掌握其原理原則。所以,真正領悟的人展開經卷,字字句句都是活活潑潑,橫說、豎說都不違背原理原則,這就是正法。

  正法就是“教、理、行、果”,正教、正理、正行、正果,只要不違背,無論怎麼說法,都稱作正法。但經中教導我們,“正法”一定要建立在“正行”的基礎上,沒有正行,就沒有正解。所以要做到“信解行證”,將正法的“教理行果”完全落實,就是“信解行證”。

  在這當中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所以與一切衆生相處,要念念利益衆生。凡夫修學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沒有想到別人。諸佛菩薩念念爲衆生,沒有爲自己,因爲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衆生就是自己,上從諸佛如來,下至阿鼻地獄衆生,就是自己。譬如,我們的身體是無數細胞所組成的,好的細胞、健康的細胞比作佛菩薩;壞的細胞、有毛病的細胞比作叁惡道,都在自己一身,並沒有離開自體。所以,爲衆生才是真正爲自己,爲自己而舍棄衆生,那是大錯特錯。

  于是我們才恍然大悟,佛爲一切衆生就是真正爲自己;佛家講叁身,這是法身。報身是智慧,徹底覺悟明白,這是報身。然後,全心全力爲一切衆生服務,幫助一切衆生覺悟,幫助一切衆生回頭,就好比幫助自己的身體,哪裏有病痛就趕緊治療。能認知虛空法界是一體,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觀念就完全不同了。

  念念爲一切衆生,念念爲整體的幸福,就是真正爲自己。對人、對事、對物,才逐漸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相應就是菩薩,圓滿的相應就是成佛。這一念相應,就像這個細胞健全了,永遠不會生病了。所以,我們應當愛護團體、愛護世界、愛護一切衆生,這樣心量自然就拓開。心量拓開,真心本性就顯露,無量的智慧德自然現前。所以借重佛陀的教誨,認真努力修學,就能恢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

  

✿ 继续阅读 ▪ 明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