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知見
【深入經藏】
“肯定虛空法界一切衆生即是自性”,這就是入佛知見,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別是在現前時代,若沒有此認知,自己與一切衆生的災難,就無法避免。要認知這個事實,就必須要深入經藏,而經藏並不是指《大藏經》,而是佛教裏的任何一部經典,一部經典所含藏的真理,就能解決問題。任何經論裏含藏的真理是相同的,所以“法門平等,無有差別”。
修學佛法依據任何一部經典,都能夠入佛知見。至于選擇哪一部經論、哪個法門,這是各人的緣分、根性、愛好及生活環境不同。諸佛如來爲利根人介紹《華嚴經》、《法華經》,爲中下根性之人,介紹《無量壽經》,畢竟衆生還是中下根性的占多數。而淨宗法門不只是釋迦牟尼佛一人介紹,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都介紹,這還會有錯嗎?問題就在于要深入經中所含藏的真理、所說的宇宙人生真相;若不能深入,煩惱習氣就伏不住,煩惱習氣伏不住決定造業,造業必定是傷害自己,也傷害一切衆生。
傷害自己無所謂,將來墮地獄、變畜生,這是自作自受;可是傷害了許多衆生,這個罪過就重了。斷一切衆生的法身慧命,沒有比這個罪更重了,因爲這個罪業才會墮地獄。他無量劫來,這一次得人身,有機會聞到佛法,你把他這個緣分斷掉,這個罪多重?佛經裏講的結罪,我們要懂得它的深義。反之,幫助一切衆生有機會聞到佛法,有機會修學佛法,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功德。在世間雖有大財富,死後一分錢也帶不去,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能帶去?幫助衆生獲得度化機緣的功德能帶去。
現今社會上有許多有地位、有財富之人,不曉得這個道理與事實,沒有智慧,不知道真正吉凶禍福的根源,所以依舊不能趨吉避凶。這些因果報應,我們不但在古德記載裏看到很多,若我們稍加留意,在現前的社會,處處都能看得到。我們今天有幸遇到這個緣分,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若我們還不曉得把握,不知道去修福,反而造業,障礙這個因緣,罪就重了。所以遇到最殊勝的緣分,到底是好、不好,很難講,端看你用的是什麼心。你用的是善心,願意成就衆生,這是好事。若自己有想控製、占有的意思,這個緣分就幫助你墮阿鼻地獄。這都是事實,完全在認知上的差別。
【聽經的重要】
智慧要如何培養?唯一方法是聽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中斷過。他的學生當中,出家常隨衆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除此之外,不是常隨衆的人數更多了。有許多人跟著釋迦牟尼佛,舍不得離開,每天聽佛講甚深微妙法。我們這才恍然大悟,要想得真智慧,不能離開經教,要天天聽,要天天講。聽了之後,自己明白了,講給別人聽。世尊一生當中,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爲人演說”,這句話說了千遍萬遍,我們要很歡喜、很願意爲別人解說。
現在講經的人少了,我們利用高科技的方法:網路、衛星,將佛法傳播弘揚出去。真正想入佛知見,使思想見解純正而沒有錯誤,不讀經、不聽經是決定辦不到。我學佛四十七年,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唯有天天薰習,一天都不能中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才不會隨順煩惱;也就是不會隨順自己的意思,因爲自己還是迷,沒有覺悟。
佛說我們在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都是錯誤的,是凡夫知見,是輪回知見。隨順自己的意思,決定造輪回業,佛講的是真話。所以沒有開悟之前,要隨順佛的教誨,但倘若對經教不熟悉,不能深入,就做不到。到自己煩惱斷了,最低限度是見思煩惱斷了,一切執著放下了,證到阿羅漢果,阿羅漢稱爲正覺,也就是思想見解不會錯了,這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菩薩比阿羅漢高,是正等正覺,也就是塵沙煩惱斷了,分別也沒有了;佛是最圓滿的,妄想、無明都沒有了,稱爲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見思煩惱統統具足,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是非人我、貪嗔癡慢、自私自利,這是輪回心,所造作的就是輪回業。輪回心、輪回業遇到佛法,往往就會障礙佛法。不但現代如是,古代亦不例外。但是古人比現在人好,因爲他們一般都受過道德的薰陶,還有道義的觀念。現在倫理道德沒有了,你跟他講倫理道德,他不但不能接受,還排斥。他認爲自私自利是對的,損人利己是對的,他在這裏面可以得利益。他不知道眼前得一點小利,轉眼之間就墮落阿鼻地獄,這就是佛法所講的愚癡,沒有智慧,才會做這種傻事情。
覺悟的人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決定沒有想控製、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與行爲。因爲他真正明了“叁心不可得”,“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他不會起一個惡念,不會有錯誤的行爲,起心動念、所作所爲都與法性相應,這是佛法裏講的“稱性”。稱性就是佛知佛見,稱性就是佛言佛行,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以此功德莊嚴法界、莊嚴衆生,這稱作諸佛菩薩。
凡夫是利益衆生的事情不肯做,念念想自己的利益,第一個念頭就是自己得利益,保護自己。而佛菩薩只要能利益衆生,犧牲自己也歡喜、樂意。犧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何況身外之物?只要能令衆生得真實利益,哪有不發大歡喜心的,這是佛與凡夫不同之處。我們學佛一定要真幹,若遇到真正利益衆生之事,還要想一想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值不值得做?有這個念頭就是迷惑。爲何會有此現象?第一是自己善根福德不夠,第二是外緣不足,外緣就是聽經聞法的機會太少。若是常常有人講給你聽,久而久之,不知不覺就薰習成種。這是佛種,佛種就是覺悟的種子。這個種子多了,就産生力量,你遇到機會就能掌握,你決定就不會舍棄。
我年歲這麼大了,還要天天講經,都是爲了衆生;若是爲我自己,我可以退休了。古書上記載:七十致仕,致仕就是現在講的退休,告老還鄉。我也可以退休,找個清淨的環境去念佛求往生,還需要勞碌奔波嗎?爲的就是這些經教沒人講,若有人講,我絕對不會再講了。沒有人講,那就不得不講,這是犧牲自己,幫助別人。
諸佛菩薩舍己爲人就是講經說法,佛菩薩爲我們示現,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萬緣放下,一無所有,清淨無爲。幫助衆生的是教法,在此娑婆世界,衆生的耳根最利,所以講經說法是第一手段;其次,再身體力行,做一個好榜樣給社會大衆看,如此而已。真正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要學佛,出家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這些高僧、高士都是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爲我們做出最佳的榜樣、模範。我們要明了,要認真努力來學習,成就自己無量無邊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