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痛苦的根源
本論下一個部分的重點是,我們需要辨認對“自我”這個想法的強烈執著,乃是痛苦之因。爲了消融或去除這種執著,我們要了解:
當令人厭惡的事物來到你的面前,
或當你只是希望去除痛苦時,
你必須了解,
這些正是我們必須盡除痛苦之因(不善行)的明證。
你要集合四力,
攻擊那肇事者:我執。
如先前偈頌所解釋的,痛苦不是隨機出現,也不是由外在的“神”或“惡魔”加諸在我們身上。痛苦純粹是我們過去行爲的結果。因此,若要解除痛苦,預防它再度生起,我們必須檢視它的根本原因,即不善的念頭和不善的行爲。
我們必須辨認痛苦,並且斬斷痛苦的根源。這些能夠轉化不善行爲的“四力”是什麼?第一力是悔恨力(power of regret),或生起這樣的覺察:更明智的做法是不沈溺于引起痛苦的行爲、語言和念頭。悔恨讓我們獲得教訓;它不像罪惡感讓我們軟弱無力。由于悔恨,我們了解到自己是如何透過以我執爲基礎的煩惱,爲他人和自己製造痛苦。無明是我執的根源。這種悔恨是明晰的,它分析痛苦之因,其作用有如一種療法。
第二力是支持力(power of a support,依止力),有助于改正我們錯誤的行徑。佛和上師是這種轉化的非凡支柱。第叁力是對治力(power of antidote)。在這個情況下,對治是一種清淨的法門,例如金剛薩埵修行法門。對治也包括從事善行和發露忏悔。第四力是決斷力(power of firm determination),即決心避免更多不善的行爲和念頭。
所有墮落和過患
是無量衆生痛苦之因、緣與結果。
祈願這所有的墮落和過患
在你身上成熟,
並願一切衆生離于
自身惡業所造成的痛苦。
痛苦有其正面之處;它提醒我們因果業報的法則。它也是增長我們悲心的觸媒。它提供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用自己的快樂來交換他人的痛苦。我們可以立下願望:“讓我們善用這個痛苦。願他人的痛苦都藉由我的痛苦而獲得纾解。願一切衆生離于痛苦,享受快樂。”
尤其當任何一種五毒
或世間八法生起時,
要以心的清新當下逮住它們。
諸如貪、嗔、慢等煩惱會毒害我們的心,也會摧毀我們可能體驗的任何快樂。這些煩惱是我們全神貫注于世間八法的起因。利、衰、苦、樂、毀、譽、稱、譏等世間八法使我們在希望與恐懼、懷疑與猶豫之間掙紮。這世間八法和煩惱已經如此長久地控製我們的念頭。此時是尋找“心的清新當下”的時機。
但是首先,我們必須認清這些煩惱。在你家中卻沒被你注意到的小偷,會持續偷盜你的財物。一旦你覺察到小偷的存在,小偷就此較難再進行偷竊。同樣的,用正念和警覺來認清具毀滅性的心理因素或情緒,使你能夠在這些心理因素或情緒生起時逮住它們。你早點逮住它們,你就比較不會被它們牽著鼻子走。
“用正念攫住情緒,”頂果·欽哲仁波切曾經說道,“在心之城門持著觀照之矛,並宣明:“如果你,障蔽的情緒這個敵人強力出現,我將提高警覺。唯有你消失,我才會松懈警戒”。”
以修心來消除我執,
回憶那些你曾犯錯的一切時刻。
首先,思量所有的障蔽情緒,
和以衆生與諸法爲實有的見解,
這爲一切平凡衆生和佛法修行者製造了障礙,
使他們無法生起更崇高的志向,
同時也帶來困難與逆境。
接著,聚集所有的障礙、困難與逆境,
隨著你的吸氣融攝入你的我執之中,
並且摧毀這詛咒本身。
把這一切集中在一點,
用強大的決心、對治解藥
和能防止我執的禅修
來根除我執。
我執是五種障蔽情緒(五毒)、世間八法和所有煩惱的源頭。所有佛法修行的目的,即在于摧毀我執的詛咒。
一旦我們清楚辨識問題的真正根源,我們應該下定強大的決心,立即加以根除。你或許認爲,把一切歸咎于我執是過度單純化了。雖然事情看起來這麼簡單,但我執確實“是”所有問題的根源。這是一切修行的重點。
我們可以運用一種特定的修行法門,幫助我們駕馭自負的感覺。首先,聚集所有的障礙、困難和逆境,並且隨著呼吸吸入。讓它們向炮彈一樣撞擊自負的感覺,直到我執粉碎爲止。接著,享受從我執監獄中釋放出來的自在和輕盈。
此即修行的動力。
它看似微不足道,卻非常重要,
並帶來修道上最大的進展。
此即相對的修心。
如果你專注于消融我執,你將在修道上大幅進展。此即修持相對菩提心或“相對修心”(relative mind training)的精要。
要生起真正的慈悲,以讓你的心充滿無量慈愛。這種感受不應該是短暫而淺薄的,而是你一切行爲的動機所在。你要有勇氣立下這樣的誓願:竭盡全力去獲致證悟,以使無量衆生從痛苦中解脫。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⑨中寫道:
既然話說,
“連想要治療一個衆生最輕微的頭痛,
都具有無量之善德,
那麼想要去除一切有情衆生的所有痛苦,
會有什麼樣的善德?”
⑨ 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已由蓮師翻譯小組翻譯,香巴拉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