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些人對佛法的開示及修行完全無知,(6)有著錯誤的見地,例如虛無主義(斷見),或對于自我及現象實質有錯誤的見解(常見)等等,(7)生于佛未出現的時代,以及(8)生于心智殘障狀態。十滿分成兩部分:與自己有關的條件(自圓滿),以及與外在有關的條件(他圓滿)。五種自圓滿是:(1)生爲人,(2)生于“中土”,也就是有佛法的地方,(3)擁有正常身體功能,(4)並非墮入極大的負面業力,以及(5)對佛法有信心。五種外圓滿是:(1)佛出現于世間,(2)佛曾傳法,(3)佛法仍存在,(4)仍有人修持佛法,以及(5)有上師收爲弟子。
Kadampa噶當派:藏傳佛法的一個傳承,源自阿底峽尊者的開示。法教重視寺廟戒律,以及對慈悲的研究與修持。在藏傳佛法每一教派中,皆可見噶當派的影響力,但噶當派通常與格魯派法教連結在一起,而格魯派有時也被稱爲新噶當派。
Kagyupa噶舉派:藏傳佛法的新教派之一,由大譯師馬爾巴創立。
Kalpa劫:印度傳統宇宙論對于大段時間所給的時間單位。一個大劫相當于一個宇宙系統成、住、壞、空的過程。一個大劫相當于八十個小劫。一個中劫等于兩個小劫,其一爲衆生壽命增長期,其二爲衆生壽命減短期。
Karma業:在梵文中,這個字是“行”的意思,指的是因果法則。根據佛陀的法教,所有的行爲,無論是念頭、語言,或身體的行爲,都像種子一樣,終究會在現在或來世結果而産生經驗。正面的行爲和善德,會造成快樂的結果,邪惡或負面的行爲,將在未來帶來苦果。
Lower Realms下叁道:參見“輪回”。
Mahamudra大手印:噶舉派傳統的最高見地。
Mala念珠:一串珠子(通常一百零八顆),用來計算咒語的念誦。
Mahayana大乘:參見“聲聞乘”。
Mani六字真言咒:觀世音的咒語,嗡嘛尼呗美吽(Om Mani Padme Hung)。
Mantra咒語:一串與特定禅觀本尊有關的字或聲音,在密續禅觀中,念誦咒語是重要的一部分。
Mantrayana咒乘、密乘、真言乘:亦稱爲金剛乘,以密續爲根據的法教與修行。事實上,咒乘是大乘的一個面向,但有時仍被視爲分開的另一個乘。見“聲聞乘”。
Nirmanakaya化身:慈悲與方便的面向,透過化身,未覺醒的衆生能感受到佛,佛也能與衆生溝通,給予協助。
Nirvana涅槃:梵文,在藏文的翻譯是“超越苦”,指的是根據聲聞乘或大乘修行而達到覺醒的各種不同層次。
Nyingmapa甯瑪派:舊派。藏傳佛教最早的一個支派,由蓮師創立于第八世紀。
Pratyekabuddha緣覺佛:沒有上師協助而獨自達成覺醒的人,覺醒後也不向他人傳法。
Praktimosha別解脫戒:根據佛法戒律,出家及在家衆的七種戒律。
Pure field淨土:參見注釋⒂。
Rinpoche仁波切:直譯是“最尊貴者”;在藏傳佛法中,這是針對轉世喇嘛、寺廟住持及珍貴上師的尊稱。
Sadhana儀軌、法本、成就法:一種儀式或儀式之經文,是密咒乘中禅修的支柱。
Sambhogakaya報身:樂受身,一位證悟者可能顯現的一種超越人的形式,只有高證量的衆生才能直接看到。
Samsara輪回:存在之輪,未覺醒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中,由于衆生被貪、嗔、癡叁毒奴役,而無法控製自己的心。讓心從一種狀態任意演化到另外一種狀態,穿過永無止境的心理經驗續流,這些經驗的共同特質就是苦。參見“六道”。
Shravakayana / Hinayana聲聞乘/小乘:佛法修行者根據不同本質的願望,而歸屬爲兩類、不同法教或不同“乘”。分別是小乘,也被稱爲根乘,以及大乘。根乘又分兩種:佛陀聲聞派弟子,以及只依賴自己獨自尋找覺醒的緣覺佛。聲聞派和緣覺佛的修行目標是涅槃,而他們定義中的涅槃是從輪回的苦中得到解脫。大乘是菩薩之乘。菩薩接受並承認聲聞乘爲有效之道路,但菩薩卻爲利益衆生而邁向全然覺醒。因爲“小乘”一詞有貶低之嫌,故少用。許多上師們,包括達賴喇嘛和念波尼卡‧馬哈德拉(Nyanponika Mahatera)建議用“聲聞乘”來代表小乘,雖然所指範疇同時包含緣覺佛。
Six Realms六道:輪回中的衆生在傳統上被分成六種經驗類別,稱爲六種不同的道或世界。衆生的心因著過去業和行爲的結果,住留在不同道中。雖然這些不同道中受苦的程度有別,但六道都不能令人滿意。上叁道被稱爲叁善道,因爲有暫時的享樂來緩和痛苦,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及人道。下叁道(叁惡道)之中,苦的經驗超越任何其他經驗。這叁道是畜牲道、餓鬼道及地獄道。
Six Transcendent Perfections六度、六波羅密多、六圓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六度爲菩薩道的修行。
Sugatagarbha如來藏、善釋藏、佛性:見Tathagatagarbha。
Sutrayana經乘、顯乘:大乘分爲兩個支派,以佛經法教與六度修行爲依歸的稱爲經乘,依據密續的法教和修行稱爲密乘。
Svabhavikakaya自性身:最精要之身,法身、報身、化身叁身的不可分割性。
Tathagatagarbha如來藏:佛性,成佛的潛能,存在于每一個衆生的心意中。
Three Trainings叁學:戒(持戒)、定(禅定)、慧(般若智慧)。
Three Jewels / Triple Jewel 叁寶:佛、法、僧(弟子與修行者的團體),是爲叁個皈依處。
Torma食子:不同形狀,類似一種儀式用的餅,經常用于密咒乘的修行和儀式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食子可被當作供養、曼達拉(壇城)的代表和本尊的代表,甚至儀式中的一種象征性的武器,目的是爲遣除修道上的障礙。
Vipashyana內觀:向內透視直觀的禅定,能夠讓禅修者了解心和現象都沒有實質存在性。
Wheel of Dharma*輪:佛陀法教的象征。佛法分成叁種廣泛的範疇,一般被稱爲佛陀叁轉*輪。初轉*輪相對于佛陀開示四聖谛,關于苦以及苦之解脫;二轉*輪包含對空性的開示:一切現象缺乏自我和真實存在;叁轉*輪包含對佛性的開示,也就是所有衆生與生俱來的佛性。
Yidam deity本尊:密咒乘觀想和禅修所用的佛或形相。這類本尊可以是男性或女性,寂靜或忿怒,在究竟上被視爲與禅修者之心無二無別。
完成 頂果欽哲法王 慈悲心髓的遺願
興建八大和平佛塔——促進世界和平的心靈工程
============================================
世尊曾說:“任何一個看見佛塔之人,將會獲得解脫;任何一個人在佛塔附近感受到微風吹撫的人,將會獲得解脫;任何一個在佛塔周圍聽到鈴聲的人,將會獲得解脫。而任何曾經看見佛塔之人,藉由回憶當時的經驗,也將會獲得解脫。”
佛塔能夠利益所有衆生,爲衆生帶來安樂,創造吉祥的環境,降伏負面的力量。行供養來協助建造一座佛塔,將爲自己和他人的來世帶來無限的利益。
=============================================
和平佛塔的興建緣起
頂果欽哲法王在世時,曾經這樣說:“爲了世界的和平以及佛教的興盛,所以必須在八大聖地上,興建八座和平佛塔。”
“佛塔”是證悟之心的建築表現,並且象徵著成佛的不同特質。它的外觀象徵戴上冠冕的佛陀,以禅定之姿安坐在獅子座之上。在藏文的音譯中,佛塔被稱爲“卻登”,其意思是盛裝聖物的容器。佛塔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義,而經典和聖物都會被依照特定的位置,安放在其中,也都具有特別的意義。
在許多佛教傳統之中,佛塔是朝聖之地,也是人們從事大禮拜、供養和經行之地。因爲佛塔內含有珍貴的聖物和經典,尤其當它們被安置在重要的地點時,不但具有內在的力量,也能夠促進和平。
頂果欽哲法王在一九九一年圓寂之前,只在印度菩提迦耶建造八大證悟佛塔中的一座佛塔。頂果欽哲法王的孫子暨法嗣雪謙冉江仁波切,目前正致力于興建其他七座佛塔,來圓滿頂果欽哲法王的遺願。其中叁個興建地點的土地已經購得。而這些佛塔都是要致力于促進世界和平的心靈工程。
=============================================
興建和平佛塔的現況 【冉江仁波切2005在臺灣的開示】
頂果欽哲法王想在八大聖地建蓋佛塔時,也曾親自到達當地,指示佛塔要建蓋在什麼地方。但當時蓋塔的因緣,並沒有成熟。而我現在則是依照著法王過去的指示,致力于此事,以便完成他的心願。
“興建和平佛塔”這件事情已經開始進行幾年了,我們首先在印度成立了一個能永續此佛行事業的社團組織,之後,我們就用此社團的名義,在八大聖地來購買土地。目前大致情形如下:
釋尊成道的菩提迦耶,因爲有自己的寺院,所以佛塔就建蓋在自己的土地上,這一座是已經蓋好。另外,在靈鹫山聖地的佛塔,也興建好了。
吠舍離聖地的佛塔,現在正在興建。因爲它地處偏僻,所以我們也在那裏興建一座未來能供朝聖者休息住宿的平價會館,會館內還有佛堂。
鹿野苑和佛從天降處的這兩個聖地,它們的土地皆已購得。其中,鹿野苑聖地只需要興建佛塔,但是佛從天降處的聖地,則除了興建佛塔之外,尚需要另建造一座會館和佛堂,做爲未來朝聖者的修憩之處。
除此之外,拘屍那、舍衛國、藍毘尼叁處聖地,還需要購買土地和興建佛塔。
而爲了讓八大聖地的佛塔都能曆久不壞,所以佛塔的建材都是用石頭雕砌而成的。除了堅固的塔身,裏面的裝藏也做得非常仔細,皆是依照佛經上所說:無垢頂髻和無垢光二尊的壇城來畫製,同時做供養和修持。另外,興建佛塔的主持上師也都閉關六個月,修持准備八座塔的裝藏物。現在塔內的裝藏物都已經完成,光准備裝藏咒語的印製費用,就花費了叁萬美金。所以,此“興建和平佛塔”的希望工程,至今在購買土地、興蓋佛塔、建造會館以及佛堂等,在經費上還有很多的欠缺。
因爲頂果欽哲法王就如同是現代的蓮師,所以,以他的神通智慧眼所照見的佛生事業,若是能有機會參與奉獻,絕對是與一般的建塔造寺,其所供養的功德更爲殊勝不同。希望各位大德能隨喜共襄盛舉。
=============================================
八座佛塔各有的特色
八座佛塔的名稱和地點如下:
蓮花佛塔,位于尼泊爾的藍毘尼,是佛陀的誕生地。
證悟佛塔,位于印度菩提迦耶,佛陀叁十五歲的時候,在此地的菩提樹下證悟成佛。
奇迹佛塔,位于印度斯拉瓦斯蒂,佛陀五十歲時,在此展現不可思議的奇迹。他也在此地從事叁十年的暑期閉關。
合僧佛塔,位于印度拉佳裏哈,佛陀在此重新聚合被提婆達多分裂的僧團。
轉*輪佛塔,位于印度瓦拉納西,佛陀在此初轉*輪。
勝者佛塔,位于印度瓦沙利,佛陀在此宣布,他將離世,進入涅槃,但經過一位虔誠的在家衆的懇求之後,佛陀把住世的時間再延長叁個月。
降世佛塔,位于印度香卡斯亞,佛陀在此從天界降至世間,來報答母親的恩德。
般涅佛塔,位于印度庫希納迦,佛陀八十一歲時,在此圓寂。
=============================================
《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中雲:“…如是八大靈塔,若有婆羅門及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大信心,修建塔廟,承是供養,是人得大利益,獲大果報,具大稱贊,名聞普遍,甚深廣大…..。”
……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