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絺羅經 - 戒谛臘長老開示
今天開示阿含經相應部蘊品的拘絺羅經。經中由摩诃拘絺羅提問,舍利弗尊者作答,詳細說明四念住谛觀法門用功方法,大衆應熟知。此經的緣起于叁藏結集時都詳細作了批注。
經雲:一時,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住婆奈斯之鹿苑精舍。摩诃拘絺羅,晡時從禅起,詣舍利弗所,共相問訊,相娛悅己,時摩诃拘絺羅問舍利弗。首先必須知道,舍利弗尊者乃佛之首席大弟子,諸大弟子中智慧第一,僅次于佛;摩诃拘絺羅則是四無礙解的翹楚。
四無礙解者:
一、法無礙解-成就阿羅漢果之當下對佛所說之法全部通達無滯。
二、義無礙解-成就阿羅漢果之當下便澈知佛的的教法所诠之深奧義理。
叁、詞無礙解-于諸方言詞正確通達。
四、辯無礙解-又名樂說無礙。即以上述叁解爲衆生善巧解說,靈敏無滯。衆生得解而法喜勝利。
摩诃拘絺羅圓具四無礙解,成就最高,僅次于佛。況二尊者皆是漏盡阿羅漢,故兩人間之一問一答,非不懂而問答,乃權充當機衆,留傳後世,方便大衆用功而故問答。
摩诃拘絺羅首先問:「具壽舍利弗,具戒士夫應以何法用功?」在此大衆應留意到一點,所問並非「修行人」應以何法用功,而是問「具戒士夫」應修何法。由此可知,具戒清淨是用功修行的先決條件。在博學士夫經中另說具足知識也是修行的先決條件。具足那些知識呢?摩诃慈尊者就此說明,佛法中聽說過無常、苦、無我的人,就算具足了知識,可以起修。所以,具戒清淨、具足知識者應如何修法,就是摩诃拘絺羅在經中所問要點。舍利弗尊者回答:「具壽拘絺羅,具戒士夫應觀照五取蘊。」五取蘊者:1.色取蘊;2.受取蘊;3.想取蘊;4.行取蘊;5.識取蘊。也就是大衆所修的四念住谛觀。例如,觀「左步」時,邁步是「色蘊」;邁時之可意非可意受覺是「受蘊」;心中標名左步是「想蘊」;作意邁步是「行蘊」;正知左步是「識蘊」。如此運觀而五蘊全照。約言之,邁步爲色法,觀而正知爲心法;廣言之,則是五取蘊法。觀右步時亦複如是。
若不谛觀,則無法見此色法心法,或見此五取蘊法而會妄認「我在邁步」,「我在走」,「某人在走」,「某女在走」等我相、人相而起貪愛、執著,稱之爲取。觀照腹部脹癟亦然,脹爲「色蘊」;可意非可意受覺爲「受蘊」;心中標名脹是「想蘊」;作意觀脹爲「行蘊」;正知脹是「識蘊」。同理,觀「看見、看見」時,眼根與色塵境是「色蘊」;可意非可意受覺爲「受蘊」;心中標名看見是「想蘊」;作意觀看見是「行蘊」;正知看見是「識蘊」。因此,運一觀皆不出五蘊身,不出色心二法。
離五蘊之觀照而認「我看見」,「我聽到」生起我所執,執妄爲真,執苦爲樂,這種顛倒名取,稱五取蘊。舍利弗尊者說應用功綿密觀照此五取蘊,以照見無常、苦、無我叁法印。應觀照而見的當不止此,尚有不淨、病、痛等等,但可約歸爲無常、苦、無我。
舍利弗尊者複對摩诃拘絺羅說:「具壽拘絺羅,具戒士夫用功不辍觀照五取蘊,則識別色法心法,明因知果,恒生恒滅等慧品將得增長,最後能所雙亡,心境俱寂,證得須陀洹道慧而成就須陀洹果。」
要鑒定確否是心境俱寂證得須陀洹果,須作誓願鑒定法。准須陀洹作如下誓願:「願我此一座能久久成就心境俱寂」。心中設訂入寂時間爲叁十分鍾、四十五分鍾、一小時或兩小時,然後開始用功。
若入寂時間恰好符合所訂並每試不爽,須再鑒定作快速誓願:「願我此一座能迅速成就心境俱寂」。然後無須費時費力,僅稍微運觀,便能疾速入寂,並屢試不爽。此時再作如下誓願:「願我座中常常成就心境俱寂」。然後能隨心所欲,入寂出寂,再入寂出寂。能如此隨心入寂出寂屢試不爽後,更作如下誓願:于任何一座,「願我此座成就心境俱寂」,即隨所願入寂不誤;「願我此座勿成就心境俱寂」,亦依所願不會入寂,並屢試不爽。
以上屢試不爽後,應再鑒定作起座誓願:「願我此座心境俱寂後十點鍾正出寂」,或「願我此座心境俱寂後八點鍾正出寂」或作設訂「願我心境俱寂滿叁十分鍾即出寂」等等。通過此種種鑒定而曆試不爽,則可確定已證得須陀洹道慧果慧,向上一著繼續用功。
摩诃拘絺羅又問:「具壽舍利弗,證得須陀洹後,要成就斯陀含又該如何用功呢?」舍利弗回答:「具壽拘絺羅,已證得須陀洹,欲繼續向上用功,亦複觀照五取蘊。」方法是先將須陀洹所得所證舍卻,作誓進趣次一果位,然後亦複開始觀照五取蘊。但此番用功不必像前凡夫位趣證須陀洹般從頭開始,慧品亦非由色心識別慧開始,而是從恒生恒滅慧開始,再曆經歸滅慧、怵怖慧、過患慧、厭膩慧、出離想慧、整念治觀慧、行平等位慧、順就聖道慧等慧品,最後又心境俱寂,成就斯陀含道慧果慧。
舍利弗尊者並說:「具壽拘絺羅,須陀洹繼續觀照五取蘊,是成就斯陀含的因,只要肯繼續用功,一定可以成就斯陀含」。准斯陀含之鑒定也像鑒定須陀洹般,「願我此座久久入寂」、「迅速入寂」、「常常入寂出寂」、「入寂或不入寂」、「按設訂時間出寂」等測試。如此屢試不爽,即可確定爲斯陀含果。要想更上而成就阿那含果,亦同前例將所得所證一概舍卻,再繼續用功。
針對此點摩诃拘絺羅仍複提問:「具壽舍利弗,斯陀含想證阿那含,應如何用功?」舍利弗答說:
「具壽拘絺羅,斯陀含也是如前觀照五取蘊」。用功亦複從恒生恒滅慧開始,曆諸慧品,最後成就阿那含果。阿那含不僅如須陀洹般消除惡業,且無貪嗔。阿那含連細微貪欲都無故,遠離家室,過午不食,八關齋戒清淨;粗嗔細嗔亦皆無故,也就沒有憂悲擾惱。要鑒定阿那含果,作久久入寂、迅速入寂、常常入寂出寂、入寂或不入寂、按設訂時間出寂等測試,曆試不爽通過鑒定就可以確定證得阿那含果。接著複將所得所證一概舍卻,往下一果位用功。關于這點,摩诃拘絺羅問舍利弗說:「阿那含要證阿羅漢,應如何用功呢?」舍利弗回答說:
「阿那含也在觀照五取蘊上用功,不消多久就可證得阿羅漢果。」阿那含亦于舍卻前證後,由恒生恒滅慧起用功,曆諸慧品,最後心境俱寂,成就阿羅漢果。要鑒定阿羅漢果,亦同前例作久久入寂、迅速入寂、常常入寂出寂、入寂或不入寂、按設訂時間出寂等誓願鑒定,曆試不爽通過鑒定就可以確定證得阿羅漢果。作這種種誓願鑒定時,功夫純熟者極易入果叁摩缽提(返觀所證果的心境俱寂功夫),功夫不熟者則不易入。例如,某須陀洹功夫欠熟則不易入須陀洹果叁摩缽提;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亦複如是。所以必須老實用功,克服痼癖,纔能果叁摩缽提,玩味自如。摩诃拘絺羅又問:「具壽舍利弗,已成就了阿羅漢果,所作已辦,是否就停止用功。如願意繼續用功,應循何法?」舍利弗答說:
「具壽拘絺羅,阿羅漢也在觀照五取蘊上用功。」摩诃拘絺羅問:「如此繼續觀照五取蘊,阿羅漢會成就辟支佛果或無上正等正覺嗎?」
「倒不會成就辟支佛或無上正等正覺」舍利弗答。「然則有何利益呢?」摩诃拘絺羅問。舍利弗答說:
「其利爲現法樂住。阿羅漢觀照五取蘊純熟,克服痼癖,果叁摩缽提玩味自如,就隨心所欲入寂便易,世俗塵擾撼其心不得,因而現世自在安樂。」
綜上所說,舍利弗尊者開示修行四念住谛觀的精要,先須具足淨戒及基本知識,然後開始用功觀照五取蘊,偈曰:
具戒博學者 應如何修觀 四念住谛觀 觀此五蘊身 如實觀當下 能證須陀洹
初果須陀洹 又如何修觀 仍于五取蘊 綿密運谛觀 如實觀當下 能證斯陀含
二果斯陀含 又如何修觀 仍于五取蘊 綿密運谛觀 如實觀當下 能證阿那含
叁果阿那含 又如何修觀 仍于五取蘊 綿密運谛觀 如實觀當下 能證阿羅漢
四果阿羅漢 又如何修觀 仍于五取蘊 綿密運谛觀 谛觀雖依舊 更無新證得 果叁摩缽提 玩樂住世間
願大衆聽了上來舍利弗尊者與摩诃拘絺羅在「具戒士夫經」中的問答後,如法精進用功,慧品增長,迅速成就道慧果慧,證得湼盤。善哉!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