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巴利叁藏聖典中不知道有沒有這種說法?

  學員:北傳的阿含經裏面講有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巴利叁藏聖典中不知道有沒有這種說法?

  尊者:有。

  學員:如果有這種說法的話,這兩種阿羅漢有什麼不同呢?第二個問題,中國禅宗說:光影門頭鬼家活記,這和我們止觀禅修所見的光,所見的禅相、似相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尊者:第一個問題慧解脫阿拉漢與俱解脫阿拉漢,他們的區別在于俱解脫阿拉漢有能力入滅盡定,慧解脫阿拉漢沒有能力入滅盡定,現在有很多書籍及佛教界對于慧解脫阿拉漢有一種誤解。其實,慧解脫阿拉漢與俱解脫阿拉漢是相對的,如果一位阿拉漢聖者他可以入滅盡定就稱爲俱解脫,如果不能夠入滅盡定就稱爲慧解脫;那什麼樣的阿拉漢才能夠入滅盡定呢?他唯有擁有四種色界禅那和四種無色界定的能力,才能入滅盡定,爲什麼呢?因爲一個者要入滅盡定之前,他先入那個定,出來之後再觀照這種定無常、苦、無我,再進入第二個,比如初禅,從初禅出來再觀初禅的名法是無常、苦、無我,再進入第二禅,再觀照無常、苦、無我,第叁禅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但是到非想非非想處他不用觀照無常、苦、無我,當他從非想非非想處定一出定之後,非想非非想定的心一滅去之後,他的心流就中斷了,中斷就進入了滅盡定;我們以這樣的標准來分,一共有8種慧解脫,第一種就是沒有任何禅,但是他有欲界近行定的定力,基于欲界近行定的定力修觀而證得阿拉漢果的聖者,是第一種;第二種是只有初禅,依照初禅的定力去修觀證得聖果的;第叁種是只有初禅和第二禅;第四種是只有叁禅,第五種是四禅;第六種是擁有空無邊處的定力;第七種擁有識無邊處的定力;第八種是擁有無所有處定的定力;因此有這八種慧解脫。也就是說,只要一位阿拉漢聖者他沒有非想非非想處定,當他證得阿拉漢的時候都叫慧解脫。慧解脫的定義就是樣,但現在有人誤解不用修禅那,沒有禅那才叫慧解脫,那就變成說如果有些禅修者只有初禅、二禅、叁禅,他應該叫什麼呢?就變成是一個空檔,所以我們應當了解什麼是慧解脫,什麼是俱解脫,是以能不能入滅盡定來分的。對于第二個問題,當一個禅修者在禅修的時候,如果他見到一些所謂的光,一些影像,或者聽到一些聲音,這個時候他應當提醒這些都是屬于聲色的東西,如果他的心著于聲色,就會有很多的幻象,就會有所謂的見光,見a¤¤à udapàdi, vijjà udapàdi, àloko udapàdi.)他講到智生、慧生、明生、光生,就是生起了智、生起了慧、生起了明、生起了光。所以一個禅修者,他的心必定是光明的、清潔的、聖潔的,由于這種光明它是由于很殊勝的心生色法生起的,我們稱爲智慧之光,由于擁有這種智慧之光,我們再來如實的去照見、觀照、諸行法的無常、苦、無我,他們是不同的,如果禅修者在經驗到的一些光,好像見到一些影像,這是很容易出問題的一種幻象,唯有我們通過培育足夠的定力和智慧,只有通過這種很殊勝的心産生智慧之光,或者稱爲禅那之光,才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工具,不是目標、不是目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