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個經常思維善法而心生歡喜,另一個人經常思維自己的過失而生忏悔之心。這兩個人在未來果報有何不同?

  如果有兩個人,一個經常思維善法而心生歡喜,另一個人經常思維自己的過失而生忏悔之心。這兩個人在未來果報有何不同?或者說是否都俱叁因和二因?那麼這兩個人在前生是如何做思維的?或者說可以知道他們兩個前生的性格如何?

  答:如果一個人經常思維善法和心生歡喜,他生起的善心;如果一個人經常思維自己的過失,心生忏悔,他經常生起的是不善心,他生起的是追悔,巴利叫做kukkucca,我們聽了Mallikā(瑪莉咖)夫人的故事了吧?我們都知道, Mallikā夫人就是在她臨終的時候,她想起了她做過的一件錯事,結果她死的時候生起的是不善心,她墮落到地獄。因爲,一個人想起他該做的沒有做,不該做的已經做了,這種心巴利叫做kukcca(後悔或者懊惱),它是屬于嗔恨心的一種。如果一個人經常想到他做的錯事,經常耿耿于懷,爲此後悔、爲此懊惱,他的不善心在一遍一遍的生起。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知道自己錯了,發露出來,決心改掉,從此不再犯,然後就不要再去想它。一想它你等于重新再做一遍,因爲,在我們的叁業當中的意門,你想好的你猶如重新再造善的一樣,你想不好的,那就猶如再造不善的一樣。因此,我們應當要爲自己做的善事經常感到歡喜,應當要自做的不善事,要懸崖勒馬然後改過。在《法句經》裏面就講到了:一個人行善,當他想到自己的善事之後他爲此感到歡喜,他未來會更加快樂;如果一個經常作惡的人,他想到自己已經造的惡,他會感到很悔恨,而他未來會更加痛苦。我們知道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經常思維善法,而且知道這種善法是好的,那下一生如果他在思維善法的時候,又歡喜、又有智慧的話,下一生是叁因心。如果經常思維著自己所做的錯誤,他下一生投生是無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