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尊者您好,請問南傳上座部與北傳佛法是什麼關系呢?爲什麼南傳佛法中沒有北傳大乘佛法呢?
答:可以這樣說吧,正是因爲有了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所以我們的佛教才多姿多彩。如果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都一樣的話,那佛教不就變得很單調了,是不是?北傳佛教又可以分爲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這樣我們要選擇的話不是更多了嗎?是不是? 爲什麼南傳佛法沒有北傳大乘佛法呢? 因爲我們知道南傳上座部佛法接受的只是在佛滅200多年Ashoka王(阿育王)時代的佛法。而且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佛教不同,南傳上座部佛教一次性傳播的,也就是當時去斯裏蘭卡和緬甸的那些長老都能背誦叁藏。當他們去了之後,很快佛教就在那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然後他們就把大門關起來了。所以我們說上座部佛教很保守,而咱們漢地的佛教接受印度佛教足足晚了一千多年的時間了。 從公元前一世紀一直到宋代、從西漢末年到宋代這一千多年的時間,佛教源源不斷地從印度經過西域或海陸傳到漢地,所以爲什麼漢地有“十宗”,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宗派,就是因它不斷接受了印度的思想,好像印度佛教一樣它又經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大乘密教的時期。如果你問爲什麼南傳佛教沒有北傳大乘佛法?那麼也可以問,爲什麼咱們漢地的大乘佛教沒有藏傳佛教的雙修法?在藏地雙修法是屬于阿底瑜伽,是無上瑜伽,是最高的心法,爲什麼沒有呢?如果我們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其實藏地佛教接受的是印度(佛教)晚期的密乘佛教。所以在藏地佛教的教法裏既包括了小乘的佛法、也包括了漢地大乘顯的佛教。而漢地佛教也包括了很多和南傳很相像的阿含經,但是由于上座部佛教只是接受的阿育王時代的佛法,所以它就不是很完整地傳承了整個印度後來發展出來的佛法,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區別。至于是想要學南傳或漢傳或藏傳,大家都可以去選擇。如果你希望我只是想修行簡單一點的,我只需要依照“戒定慧”,依照“止觀”,要趣向解脫;或者我要了解佛陀最原始的佛法,那麼上座部佛教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有人說,我想要度衆生廣學多聞,想學“大五明”、“小五明”等,那麼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則提供了很豐富的資料和方法給到大家,所以這個是選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