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按南傳教義,阿拉漢尊者可以成佛嗎?

  問:阿拉漢尊者證得了涅槃不再輪回受生,爲什麼世尊在有些經典裏面說,對舍利弗等大阿拉漢授記,經過多少劫之後成佛。按南傳教義,阿拉漢尊者可以成佛嗎?

  答:在上座部的經典裏面並沒有說到佛陀給阿拉漢授記而最後成佛的說法。爲什麼呢?我們先了解一下有幾種人可以證入涅槃。如果一個人證入涅槃有叁種情況。第一種,一個人在沒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證入涅槃,之後他又有能力把他所證悟的教導出來,這種人稱爲正自覺者,就是我們說的佛陀;還有另外一種人,他有智慧有能力,沒有經過導師的指導而證入涅槃,這種人證入涅槃之後並沒有足夠的智慧把他證悟的法來教導他人,這種人稱爲覺佛(paccekabuddha);第叁種人,就是自己沒有能力在不經過導師的指導下證入涅槃,他必須得依照佛陀或佛弟子所說的法才能證入涅槃,當他證入涅槃(有余涅槃)之後呢,也可以說法,但是他說的法不是他自己發現的法,而是他依照佛陀的法,這種人稱爲“弟子”。 所以有叁種人證入涅槃,一種是佛陀,一種是獨覺佛,一種是弟子。弟子的意思,巴利語叫做(sāvaka),(sāvaka)從“聽”那裏來的,它的詞根是(sāva),透過聽聞佛陀或者弟子們所教導的(法)而證悟,所以古代翻譯成“聲聞”。 這叁類人當他證入涅槃之後就沒有差別,但是他們沒有證悟涅槃前,他們的路不同。一旦證入涅槃,那所有的聖者在斷盡煩惱證入涅槃的時候,他都會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再受後有。”這就是說“無始以來,這種輪回的生死已經滅盡了,清淨的生活已經圓滿了,應該做的、應該修的全部已經完成了,從此以後再也不用繼續輪回了”。正如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的時候,他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很多佛陀的弟子在證得阿拉漢果之後,同樣會這樣(感歎的)。如果一個人聽聞了佛陀的教法他一直修行證得了初果,佛陀定義初果就是他最多只有七次的投生,絕對不會有第八次的投生;而且在這七次當中,必定不會再墮落到惡趣。那如果一個人想要成佛的話,若說成佛是果的話,那必定有成佛的因。 麼是成佛的因呢?應當要修行十種巴拉密,哪十種巴拉密pàramã呢?布施(dana)、持戒(sila)、出離(nekkhamma)、智慧(pabba)、精進(viriya)、忍辱(khanti)、真實(sacca)、決意(adhitthana)、慈(metta)與舍(upekkha),要修這十種巴拉密。修行要圓滿這十種巴拉密,他必須得經過至少四個阿僧祗劫與十萬大劫的時間。唯有圓滿了所有的巴拉密之後才能夠成佛,只要巴拉密還沒有圓滿,他就不可能成佛。 那應當如何圓滿這些巴拉密呢?也就是如果一個人想要成佛應該怎麼做呢?他必須積累種種的巴拉密,他必須在積累巴拉密的過程中不斷地利益衆生,不斷地完成他的菩提資糧,唯有通過這樣才能達到。而不是說投生到天界、享樂的地方,然後再怎麼樣。往往在樂的地方,他不能夠完成他的巴拉密。所以我們的菩薩,有時候他因爲自己很強的善業投生到天界或梵天界,在天界是很快樂,因爲太快樂他沒有機會去積累他的巴拉密,于是他會用決意死的方法,將他的生命提前結束,再投生到人間,繼續去利益衆生,繼續去完成他的巴拉密。 如果一個禅修者證得了初果,他最多輪回只有七次,所以他不可能有那麼漫長的生命去圓滿他的巴拉密。當一位禅修者證得了聖道、聖果之後,他就必定會如佛陀所說的一樣,在未來不久證得般涅磐。一旦證得般涅磐後就沒有高低之分。如果般涅磐有高低之分,那還是因緣造作之法,因爲作之法才會有差別。 有幾種人不可能成佛:第一種人是佛陀,他已經成佛了。第二種人是已經證得了某個聖道、聖果,比如:初果、二果、叁果或四果。這種人在入般涅磐就不可能再輪回了,也就沒有足夠時間去圓滿種種巴拉密。第叁種是獨覺佛,也不會再輪回。第四種人是曾經被佛陀授記,他將在未來佛的時代成爲上座弟子或大弟子,或者曾被佛陀授記將在未來成爲獨覺佛,就像未生怨王、提婆達多一樣。因爲佛陀授記就必然會如佛陀所說一樣實現,這種人也不可能再成佛。 那什麼樣的人有可能成佛呢?必定會在未來成佛的就是已經被佛陀授記他將在未來成佛,就好象我們的菩薩第一次被燃燈佛授記一樣。在過去的四阿僧祗劫與十萬大劫之前,燃燈佛出世,他給當時的須彌陀授記,所以我們現在的苟達馬佛(釋迦牟尼佛)給燃燈佛授記之後必定成佛。這種人是必定成佛。 還有很多人有可能成佛,但是不一定。哪些人呢?就是既沒有證得聖道、聖,也沒有被佛陀授記在未來成爲獨覺佛或成爲弟子的。這種人可以依他們自己的意願想要成佛,可能成佛。但是只要他還沒有被佛陀授記,他的未來還是可以改變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