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業處此法門在緬甸是否適合每個人的根基,每個聖者都是觀此法門而契入的嗎?

  觀業處此法門在緬甸是否適合每個人的根基,每個聖者都是觀此法門而契入的嗎?假如此法門不契機或有什麼反應,此法門對鈍根和利根之人各自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能證入禅那?此法門是否也是信者能入?在此期間有一點點感覺的性質,在離開此地後如何保證好增進,回去後又沒有請問的對象,以什麼方法來檢驗自己的用心是否正確?請問尊者您到馬祖道場弘揚上座部禅法有何感想?對北傳佛教的發展是否可以提點意見呢?修學應該具備的是什麼?忌諱的是什麼?具備什麼樣的心才會有所成就?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原諒。

  答:只要你想要斷煩惱證入涅槃,你非依戒定慧不可。因爲能斷煩惱的必須得是道智,道智必須得要修觀智,你觀智成熟才能夠生起道智,而如果你沒有修觀、你沒有觀智,你就不可能斷煩惱。假如不修觀可以斷煩惱,那麼外道修定也可以斷煩惱,外道修苦行也可以斷煩惱,是不是?那這樣的話,那魔外不分,內外也不分。我們可以說,佛陀的教法不共外道,就是佛陀的教法有觀智。因此,沒有所謂的這種法門適不適合的,只能夠說你的選擇。你選擇回的話,你選擇什麼樣都可以;但如果你要選擇出離世間的話,那麼你就要依照戒定慧的次第來修行。每個聖者都是要依靠戒定慧的這種方法來修行。此法門對鈍根和利根,鈍根就是剛才所說到的你是屬于苦行道,你是屬于遲通達;對利根來說,你可能是樂行道,你也可能是速通達。至于說要多長時間才能證入禅那呢?這個我們也很難說。證得禅那必須得要具備很多種條件,例如:個人的精進,你過去生的巴拉密、你的智慧、導師啊等等這些因,每個因緣缺一不可,所以我們不可能武斷地說我能保證你能夠多少天證得禅那,或者多少天證果,如果這樣的話,那我教的這種方法就有問題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