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當我們的正當權益受到損害時,是通過各種途徑極力爭取還是多思考業果法則做保守退讓呢?

  生活中,當我們的正當權益受到損害時,是通過各種途徑極力爭取還是多思考業果法則做保守退讓呢?

  答:當你正當權益受到損害時有兩種方法:第一種、你可以通過正當方式去爭取,也就是說本來這個可能是屬于你的,假如你沒有經過爭取的話,你可能會失去很好的機會,畢竟來說即使是一個果報的成熟,它也要有很多種業。舉個例子,我們不要片面的理解業和果報。在講到業和果報時,例如:一個人生病了。生病的因有很多種因。例如:有的因是由于我們心造成的,有的是氣候的因,有的是外在傳染的因,有的是吃不當食物造成的因,有的是帶來的因。體驗到的我們這個果報身就是果報,只要我們有這個業果身,我們體驗的是果報。但是它的原因可以有好多種,如果我們因爲生病了,說:這是我的業,所以也不去吃藥,隨它去。那麼你的病會怎麼樣?會越變越重。這個是片面的理解因果法則。我們講到業的時候講到有一種業可是使我們得到什麼,但還有另外一種業是支助業(支持業),例如: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可以得到很好的藥物、治療、可以得到看護、得到休息,這也是我們支持業。這種支持業可以很快地減弱和盡量地讓原來的這些不善業慢慢地消減,所以並不是說有了業,我們什麼東西都不管,不去做任何的努力,就好像即使你在過去生修了很多世,今生如果你放逸、你懈怠的話,你仍然不可能成功。假如你很精進修行的話,也許你可以在很短時間成功,但是如果你放棄努力的話,你的業能夠成熟嗎?能不能?所以不要片面理解業啊!不要認爲我來了,什麼都是業果關系。其實業果關系是主體,但是它必須有很多的促成才能夠有一種果。所以當你的正當權益受到損害時,你必須用正當途徑去爭取。但假如你多方爭取都不行,那個時候,你就可以思維:確實我已經爭取了,但是沒辦法讓這種支持業成熟,阻止這種不善業的成熟,那個時候接受業果法則,你就不會痛苦。如果因爲業的成熟,你放棄用支持業去挽救,那變成有另外一些善的因緣也不能成熟。所以我們說要用兩種方法來對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