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尊者,請問如果生起阿拉漢道智,在此之前是否需要次第生起初、二、叁道的道智,可不可以一次性不需要斷五下分結,一次全部斷盡十結?
煩惱的斷盡必須得由不同的道來執行,初道的功能是斷邪見、戒禁取見,和斷疑;第二道能減輕貪、嗔、癡但不能斷煩惱;第叁道能斷欲貪、能夠斷嗔;初道和第叁道斷的是五下分結,而第四道能夠斷五上分結,即:色貪、無色貪、掉舉、慢和無明。所以要斷除所有的煩惱,它是分別由各種道所執行的。即使一個人站在原來的地方而證悟阿拉漢,由凡夫到阿拉漢,但是他的道很快地生起,其實還是次第的生起。
頂禮尊者,請問如果生起阿拉漢道智,在此之前是否需要次第生起初、二、叁道的道智,可不可以一次性不需要斷五下分結,一次全部斷盡十結?
煩惱的斷盡必須得由不同的道來執行,初道的功能是斷邪見、戒禁取見,和斷疑;第二道能減輕貪、嗔、癡但不能斷煩惱;第叁道能斷欲貪、能夠斷嗔;初道和第叁道斷的是五下分結,而第四道能夠斷五上分結,即:色貪、無色貪、掉舉、慢和無明。所以要斷除所有的煩惱,它是分別由各種道所執行的。即使一個人站在原來的地方而證悟阿拉漢,由凡夫到阿拉漢,但是他的道很快地生起,其實還是次第的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