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請問不是故意的無心的兩舌绮語是否犯不妄語戒?是否造了不善業?

  我很愛說話,學佛後檢查自己的說話內容發現主要是評論周圍的人和事,以及重複無意義可有可無的話,即:兩舌绮語。但我發現我並不是在講是非,而是在講事實。因爲沒有挑撥是非的心,只是習慣性的愛評論是非、好壞、對錯,否則就無話可說了。請問不是故意的無心的兩舌绮語是否犯不妄語戒?是否造了不善業?修行人是否應該養成保持沈默的習慣?

  答:愛評論別人不一定是好事,因爲你評論的也許是真的,也許是虛假的,也許只是你個人的猜測,或者你看錯了你去評論。如果別人對你評論你生起的是什麼心啊?別人對你品頭評足,你會怎麼樣?在你評論別人的時候,如果別人都在評論你,那你會不會感覺到很舒服呢?你很喜歡別人去評論你嗎?如果你是用一顆不滿的心去評論別人,那你是在造嗔恨的業、嗔恚的業。如果你是看不起別人來評論別人,那你造的是慢的業,如果你是因爲妒忌而評論別人是在造妒忌的業,這些都是不善業。即使有的時候是事實,但是我們難道就可以肯定是事實嗎?在我們在學戒律的時候,講到有一個故事就是即使有一個比庫看到另外一個比庫和一個女的坐在床上,那個時候他去批評他,其實那位已經是阿拉漢比庫了,他不可能和一位女的坐在床上,而是因爲他坐在床上,那個女的在後面,他看到去好像那兩個人都坐在床上,于是他去批評。他批評了,他自己造了很重的惡業。所以他是親眼看到的,所以即使是親看的,可能都是假的,因爲那個女的正好在床的那一頭,她只是站著,所以這一位阿拉漢也沒有錯,他也沒有犯戒,但是他看到的就是他和那個女的坐在床上,所以他批評了就自己造了自己的惡業。那這是不是事實?他看到的確實是事實,但是他還是造了誹謗聖者的惡業,因此對于修行人來說,世尊允許十種話題是允許講的。第一、少欲論;第二、知足論;第叁、遠離論;第四、獨處論;第五、精進勤勉論;第六戒論;第七定論;第八慧論;第九解脫;第十、解脫知見論。這十種是世尊允許講的話題。至于誰是誰非、談國王、談盜賊、談戰爭、談女人、談什麼世間的起源、談烏鴉是白的啊、或者是黑的,這些沒有意義的話,世尊都禁止的。這些都稱爲雜穢語又稱爲绮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