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緬甸戒谛臘長老禮雲居之方便開示

  緬甸戒谛臘長老禮雲居之方便開示

  好,我們就開始吧,開始之前我們按照南傳的習慣先念誦,大家聽著我們念就好了。有機會來到雲居山,看到各位比丘師傅大衆,還有諸位居士大衆,那麼看到有這麼多佛教的人物,非常感到欣慰。大家都是佛教徒,緬甸中國只是國家不同而已,大家都是信奉佛教,在佛教的教法裏面,大家好象親人一樣,今天等于是親人相聚。當初還沒有來中國之前,那麼要來中國心中想大概中國佛教徒不會太多,想不到來到這裏以後看到那麼多佛教徒,心裏面覺得非常震動。那麼尤其難以想象的是雲居山這樣的地方,可以說雲居山這樣的地方是佛教徒衆多而昌盛。那麼從這一點看來,同時呢剛才又參拜了虛雲老和尚紀念堂,可以想見虛老古德興複這個道場當初的辛苦,還有他在解行方面的成就,那麼由他解行方面的成就和接引了那麼多的人,以及雲居有這麼多的佛教徒、雲居山的建築、環境都可以想像得到。由各方面看來虛老解行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時呢,他也盡到了作爲一個比丘的責任,弘宗演教,教化民衆,盡到了一個比丘的責任,是一位有道德、有學問、有修行的古德。尤其看到有那麼多比丘衆在這裏,看到他們在這裏很精進地修行,踏著虛老的足印,在解方面用功,在行方面用功,那麼可以說雲居山真正是一個修行道場。

  那麼我們是從緬甸來的,那麼緬甸呢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依照佛陀的教法,做解行方面的工作,做相同的工作。那麼在修行的方法上呢,猜想各位在雲居山所用的應該是觀,現在主要是在止門方面用功,通過止再觀證得禅定。因爲根據佛陀的教導呢,這個在行方面的修行有兩種,止觀裏面先修止再修觀,而我們的方法呢就是直接修觀,觀裏面就有止,純觀的這種修。這種先修止後修觀的方法,在古時候呢,比較盛行,因爲古人在佛陀的那個時代呢,那時侯,古人福德也比較厚,生活也比較簡單,容易生活,不像現在在生活方面是比較辛苦,當時,平均的人壽命也比較長,現在呢,已經少了二十歲。也就是說,在緬甸呢,大家的也就是修行人的看法就是,現代的人生活不容易,不像古時候那麼容易,能夠修行的時間比以前少很多,平均壽命又短,工作又忙,然後不得清閑,福德又不如古人厚,比較薄,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要想通過七天修行得到四禅八定,顯得更困難,而且,在緬甸來說,應該是用第二種方法,直接修觀,更方便更有利一些。所以在緬甸修觀的比較多,那麼在緬甸直接修觀的方法,大家直接修觀的方法也就是四念住谛觀,那麼現在呢親人相聚,就把它就像見面禮一樣介紹給大家。

  諸位在雲居山修行的法門呢,也是佛陀的教法,那麼我們在緬甸修行的四念住谛觀呢也是佛陀的教法。雖然說都是佛陀的教法,差別還是有的,那麼這裏面的差別大家在聽了之後,心裏自然知道,那麼,自己作爲一個了解。那麼,純修觀的方法就是四念住谛觀,是根據佛陀所說的大念住經,大念住經是緬甸所有修行人所根據、所依賴的最重要經典。那麼在大念住經的一開頭,佛陀呢就給弟子們說這種修行的利益,這種修行總共有七種殊勝的利益,一是遠塵離垢,遠離煩惱,第二種第叁種就是能解除憂愁,能夠解除悲傷,第四五是能夠清除身苦,清除心苦,那麼,你修這個法呢,就是身心方面都能得到清淨,第六就是能證得道慧跟果慧,也就是說能證得法眼淨,那麼第七呢就是能證得涅槃,那麼在這部經後面呢,佛陀也給弟子們做了保證,只要依照這部經修行呢,就可以證得四果阿羅漢,如果不能證得四果阿羅漢呢,也可以證得叁果阿那含。佛陀也在經裏面說呢,按造這個方法修行七年,可以證得阿羅漢,修了七年還是沒有得到身心安靜,那麼就是可以證得叁果阿那含。那麼,七年呢,是有點長,在佛陀的時代也有人不能修那麼久,那麼有人向佛陀反映,佛陀說不能修七年那就更加精進修六年、五年、四年、叁年、兩年、一年,最短就是一年,也可以證得阿羅漢,那麼還剩下一些煩惱的話呢,就是證得叁果阿那含。那麼一年太久了呢,沒有那麼多時間,佛陀在經裏面也說,可以減少,一年嫌太久呢,可以用功七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叁個月、二個月、一個月、半個月,最短呢不能少于七天。那麼有福德的人,因緣好,你的福德充足的話,就可以證得阿羅漢,那麼就是還有一些煩惱呢,沒有斷盡,也可以證得叁果阿那含,佛陀在經裏面呢,由其年講到七個月以至七天,要你的福德很厚才有可能的,福德很厚的人呢七天就可以修成阿羅漢,佛陀的弟子這樣成就是有的,那麼現在的人呢,不像古人,福德很薄,在七天就能成就是不可能。最起碼需要七個月才能有所成就。那麼佛陀在大念住經先把四念住谛觀的意義呢先以說明。後面部分呢說修行的法所需的時間,那麼能夠實修的話,就會有成就。中間呢,佛陀也把修行方法介紹的很詳細,在這部份一開始佛陀就說,修行四念住谛觀的呢,在行的時候可以修,在站的時候呢也可以修,在坐的時候可以修,在臥的時候可以修,在四威儀之外,以及舉手投足之間,一切行動都可以修。先在行的方面怎麼用功呢,先站好,雙手交叉放在前面或後面,或交叉擺在胸前,叁種方法,任選一種,這樣呢,先把手安靜的放好。這樣子手處理好之後呢,眼皮要低垂,但是不要閉攏,視線呢放在距離腳前方五六尺遠地面之內,不可以看遠處,也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因爲看遠處,左顧右盼的話,心就會散亂,也可以低頭看腳的前面,不能看腳,否則頸部太低的話容易酸痛,這樣既不能太低,也不能看遠處,視線始終保持在距離腳前方五六尺之內。那麼這就是在經裏面所說的在行的時候,站的時候所用功的方法,眼睛也照顧好,手也擺好,這是要使你的心念也就是意念把它安放在腳板上,也就是心要守在腳板上,邁出左步的時候,默念左步,不要出聲,心也要跟好,邁出右步也是如此,始終要跟好,站住的時候呢,心也要守住,慢慢的轉身,心面中是流轉的相貌,也要觀照的清清楚楚。轉過來先站,仍然是左步右步。這樣子左步右步,慢慢的走,是一種方法,你也可以再慢一點不分左右。提起的時候,心也要跟到那裏。提起、踩下、提起、踩下,這樣子慢慢的觀照。第叁種也不部分左右,提起、推前、踩下,腳到哪裏,心也跟到哪裏,緩慢、重複。叁個步驟的方式來觀照。步驟呢都要觀照的清清楚楚,心要跟隨到那裏。所以,你可以用第一種,左步右步,第二種,提起、踩下、提起、踩下,第叁種,提起、踩下、向前、慢慢的行走,這就是佛陀在經裏所說的行時用功的方法。那 剛才講的左步右步,提起、踩下,提起、推前、踩下,這叁種方法,只不過是經行的時候基本用功的方法,這樣子慢慢用這叁種方法,如果心散亂呢,就停下來,聚精會神觀照雜念。觀照那個散亂的心,出去的心,這樣子觀照之後呢,正念就會提起來。在沒有雜念妄想了後呢,繼續剛才叁種方式的經行。如果說觀照很久,雜念妄想還是沒有熄滅,還是這樣子繼續雜念妄想的話,就不理它,這個時候更加聚精會神專注在腳上,更認真的用所說的這叁種方式經行。那麼同樣的道理,經行的時候,如果有聲音強烈幹擾,精神要更加觀照經行。實在不行就停下來觀照,聽到、聽到、聽到。那麼如果眼皮低垂,並沒有閉攏,那麼看到一個東西,若不能提起正念,你就停下來觀照,看到、看到、看到。不過這樣觀照呢,是看到腳前方五六尺之內的,之外的不會影響你的經行,地板也不用觀照,只是突兀出現的事物。那麼你身上如果有酸麻痛癢,也是一樣,停下來觀照這些酸麻痛癢,觀照酸麻痛癢之後,消失了再提起正念來經行。這樣子經行的話要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這樣經行完了之後呢,經行呢,並不是說就是爲了消除疲勞,這樣子經行有助于提升精力,因爲這樣子左步右步。同時,你這樣子專注經行呢,心也就自然越來越安靜、清涼,這也就是一種定。這樣子經行呢,可以培養精力,心裏的輕安。安靜的定力能夠帶到晏坐裏面去。這樣子培養的精力心力可以在坐的時候發生作用。這樣子你左步右步,認真的經行之後,走到你晏坐的地方,你就站觀照。然後坐下去,坐下的動作你也要觀照,坐、坐、坐,那麼坐下來呢,要調整坐的姿勢,坐呢,可以雙盤、單盤,如意盤,也可以用你最合適舒服的方式。那麼坐好呢就要開始觀照。觀照呢也就是大念住經裏面所說的正姿坐,以及用功的方法。那麼你的手呢左掌翻上來放在下面,右掌翻上來疊放在左掌上面。拇指呢,可以相接觸,也可以不接觸,那麼你把手這樣子放好之後呢,眼睛要閉攏,可以看到外面,輕輕的閉攏。腰要直,頸項也要直,這樣子平直,這樣腰、頸、手通通這樣直,你的意念呢就要放在肚皮上。那麼你也可以用你的意念呢,來觀照你坐的相貌,也就是坐在蒲團上的姿態,那麼模模糊糊一個坐的輪廓。還有呢臀部跟坐墊的那個觸點,就是相接最明顯的那個觸點。用你的意念呢來觀照,坐、觸、坐、觸。先觀照坐的相貌,再觀照臀部的觸點。心用在這兩點上。兩個方面來觀照它,坐、觸、坐、觸。坐、觸呢是你坐的時候采取的一種基本觀照方法。但是你六根門頭種種現起的時候,你也要去觀照,六根門頭,也就是說你的眼睛,好象仍然看到某個影像、某個面孔,那麼就是要觀照看到、看到,這時候呢,坐、觸的觀照就要停下來。專心的、聚精會神的觀照看到、看到,聲音就是聽到、聽到,不管眼、耳、鼻、舌、身、意現前,哪一個明顯,你就觀照哪一個。聽到、聽到等等,就這樣觀照。

  那麼,你聽到的聲音就聚精會神的去觀照聽到、聽到,這個聲音就是說它的現前幹擾到你目前的用心,你去觀照,如果它不影響你坐、觸的觀照,就不用理它,可以繼續你的觀照。這樣子如果聲音強烈到幹擾你坐、觸的觀照,你就停下來。看到東西也是這樣的,把握這個原則。鼻子嗅到聞到也是這樣子,你就觀嗅到、嗅到,舌頭也是,嘗到、嘗到,身體也是,觸到、觸到,心念呢,種種貪嗔癡心,散心,亂心,也是這樣子,按照這個原則來觀照散心、亂心。等等。觀照之後明顯強烈的話還去觀照。那麼如果身上現起酸麻痛癢,坐久了酸麻痛癢,強度達到幹擾你坐、觸的用心的話,也是一樣去觀照。就把坐、觸的工作停下來,去觀照這些酸麻痛癢。酸麻痛癢同時現前你要觀照其中最明顯的,如果大家差不多,分不出來哪個最明顯,哪個最強的話,就任選其中一個。酸麻痛癢跟聲音這些所源也是同樣的道理,那麼在酸麻痛癢方面來觀照,觀照的目的不是要讓它消失掉,對它觀照是要保持覺知。覺知本來面目。這樣子觀照也許它消失,你就回來,觀照坐、觸,如果它久久都不消失,越來越難過,那你不能忍受了,必須要做處理了,可以做調整這些工作,也要觀照來坐,不可以就腿放下不觀照了。調整心念觀照。那麼,其他身體上屬于這個色身的種種現前都可以觀照。所以說呢,在坐的時候,坐、觸是你基本的觀照材料。當其他現前強烈的時候你就停下來,也要去觀照它們。好像這樣比喻,我們吃飯,這樣吃白米飯,坐呢好比吃白米飯,眼、耳、鼻、舌、身、意等等現前好比六道菜。我們飯也吃,菜也吃,有菜吃菜,沒菜呢我們就扒飯吃。這個坐的時候呢,六根門頭現形的法呢沒有,你就用坐、觸的工夫,當幹擾時呢,就停下來去觀照他們,看到、看到、聽到、聽到、嗅到、嗅到,酸麻痛癢等等,這樣子坐著得一個小時。那麼晚上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也可以觀照,躺在床上呢你就觀照躺在床上的那個狀貌,觀照躺,觀照躺的那一個模模糊糊的狀貌。那麼接下來用心去觀照躺著的那一個觸點,觀照躺、觸、躺、觸,那麼和坐的時候一樣觀照,躺、觸是你基本觀照材料,如果其他六根門頭現形的話就是一樣停下躺、觸的觀照,去觀照它們,這是躺的用功的基本方法。那麼你這樣子修行,在行、站的時候呢是可以助長精力,身心輕安,那麼在躺的時候、坐的時候這樣用功能助長、增長你的定力。定跟進呢這樣的交互培養,精神發展呢,谛觀呢久而久之自然得到提升,就這樣觀照,定進平衡,這樣你的慧品也得到發展。逐漸見到諸法的生滅相,見到諸法的生滅相,也就知道苦,知道無我,所以呢,可以證得叁法印,這樣一個佛教基本的法印慧,隨著逐步的修行,你的慧品呢就一步步的提升,然後這樣觀照,有一天你這能觀的心,所觀的景,所觀的景就沒有了,能觀的心也沒有了,能、所雙亡,能、所寂滅的時候呢也就是證得道慧、果慧。那麼你這樣子用這個方法經行、晏坐,每一天呢能夠經行七枝香,坐也是七枝香,然後這樣子精進用功,叁個月後呢,應當可以證得圓滿種種慧品。而證得道慧、果慧以至涅槃。今天給諸位介紹四念住谛觀的修行方法,如果諸位有興趣的話,不妨按照這樣的方法如法如實用功,希望諸位能夠對這個法産生信心之後呢,精進修行,早晚證得圓滿慧品,道慧,果慧,乃至涅槃。祝大家健康快樂。

  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七日叁零叁二年乙酉六月十二日雲居山真如寺講堂

  慚愧學識有限,整理倉促,略有遺漏,未能盡尊者之雍容含蓄。尊者此次系由包勝勇居士聯絡,寶峰馬祖道場代住持衍真法師及常住懇請,來馬祖道場法指導四念住谛觀禅修,止語,每日十二枝香,參加人員四十位,半爲比丘師傅沙彌,半爲來自國內各地居士,多爲年輕學生,余以在雲居蒙師傅慈悲,學習規矩,間或略效犬馬之勞,未克前往。雲居曬藏經翌日,六月十二,尊者由翻譯、衍真法師及包居士陪同,來禮雲居,見祖師道場清淨,颔首稱贊,而行、住常不發一言,若一無知無識之老僧,及其方便開始,跌跏趺坐,垂目,娓娓到來,不急不緩,無多余語,即入正題,一畢則戛然而止,比丘威儀俱在,令人油然生敬。此所以重親近善知識,衍真師及包居士不顧重重阻隔禮請尊者來華之初心。雲居祖師道場,自有風範,而所以宗教兼通,兼收並蓄,擇一而專,此又虛雲老和尚諄諄囑咐也。宗門自始不立文字,不落文字,心心相印而相傳,而虛雲老和尚上山伊始,首建藏經樓,此又宗門古德不離文字之證,要之掩卷回光印自家可也。此所以不憚愚昧,錄製尊者開示,又整理成文,因近寫雲居山簡史及將編雲居藏經樓藏書目錄,時間不足,未免遺漏錯訛,待呈包居士改正後,長存雲居,讀者幸不以文害辭、以辭害意。

  雲居弟子合定十叁日謹志

  

  

《緬甸戒谛臘長老禮雲居之方便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