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一

  尊者世親造

  叁藏法師玄奘奉 诏譯

  分別世品第叁之四

  如是已說有情世間。器世間今當說。頌曰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下八洛叉水  余凝結成金 此水金輪廣  徑十二洛叉 叁千四百半  周圍此叁倍 

  論曰。許此叁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虛空有風輪生廣無數。厚十六億逾繕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設有一大諾健那。以金剛輪奮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增上力。起大雲雨澍風輪上。滴如車軸積水成輪。如是水輪于未凝結位深十一億二萬逾繕那。如何水輪不傍流散。有余師說。一切有情業力所持令不流散。如所飲食未熟變時。終不流移墮于熟藏。有余部說。由風所持令不流散。如篅持谷。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擊此水上結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膜。故水輪減唯厚八洛叉。余轉成金。厚叁億二萬。二輪廣量其數是同。謂徑十二億叁千四百半。周圍其邊數成叁倍。謂周圍量成叁十六億一萬叁百五十逾繕那。頌曰

  蘇迷盧處中  次逾健達羅 伊沙馱羅山  朅地洛迦山 蘇達梨舍那  頞濕縛羯拏 毗那怛迦山  尼民達羅山 于大洲等外  有鐵輪圍山 前七金所成  蘇迷盧四寶 入水皆八萬  妙高出亦然 余八半半下  廣皆等高量 

  論曰。于金輪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處中而住。余八周匝繞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複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界。持雙等七唯金所成。妙高山王四寶爲體。謂如次四面北東南西金銀吠琉璃頗胝迦寶。隨寶威德色顯于空。故贍部洲空似吠琉璃色。如是寶等從何而生。亦諸有情業增上力。複大雲起雨金輪上滴如車軸。積水奔濤。其水即爲衆寶種藏。由具種種威德猛風鑽擊變生衆寶類等。如是變水生寶等時。因滅果生。體不俱有。非如數論轉變所成。數論雲何執轉變義。謂執有法自性常存有余法生有余法滅。如是轉變何理相違。謂必無容有法常住可執別有法滅法生。誰言法外別有有法。唯即此法于轉變時異相所依名爲有法。此亦非理。非理者何。即是此物而不如此。如是言義曾所未聞。如是變生金寶等已。複由業力引起別風。簡別寶等。攝令聚集成山成洲。分水甘鹹令別成立內海外海。如是九山住金輪上。入水量皆等八萬逾繕那。蘇迷盧山出水亦爾。余八出水半半漸卑。謂初持雙出水四萬。乃至最後鐵輪圍山出水叁百一十二半。如是九山一一廣量。各各與自出水量同。頌曰

  山間有八海  前七名爲內 最初廣八萬  四邊各叁倍 余六半半陝  第八名爲外 叁洛叉二萬  二千逾繕那 

  論曰。妙高爲初輪圍最後。中間八海。前七名內。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叁軟。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如是七海初廣八萬。約持雙山內邊周量。于其四面數各叁倍。謂各成二億四萬逾繕那。其余六海量半半陝。謂第二海量廣四萬。乃至第七量廣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說周圍量者。以煩多故。第八名外。堿水盈滿。量廣叁億二萬二千。頌曰

  于中大洲相  南贍部如車 叁邊各二千  南邊有叁半 東毗提诃洲  其相如半月 叁邊如贍部  東邊叁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圓無缺 徑二千五百  周圍此叁倍 北俱盧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複有八  四洲邊各二 

  論曰。于外海中大洲有四。謂于四面對妙高山。南贍部洲北廣南陝。叁邊量等。其相如車。南邊唯廣叁逾繕那半。叁邊各有二千逾繕那。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上起金剛喻定。以無余依及余處所有堅固力能持此故。東勝身洲東陝西廣。叁邊量等。形如半月。東叁百五十。叁邊各二千。西牛貨洲圓如滿月。徑二千五百。周圍七千半。北俱盧洲形如方座。四邊量等。面各二千。等言爲明無少增減。隨其洲相人面亦然。複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屬。謂四大洲側各有二中洲。贍部洲邊二中洲者。一遮末羅洲。二筏羅遮末羅洲。勝身洲邊二中洲者。一提诃洲。二毗提诃洲。牛貨洲邊二中洲者。一舍搋洲。二嗢怛羅漫怛裏拏洲。俱盧洲邊二中洲者。一矩拉婆洲。二憍拉婆洲。此一切洲皆人所住。有說。唯一邏刹娑居。頌曰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內 無熱池縱廣  五十逾繕那 

  論曰。此贍部洲從中向北。叁處各有叁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無熱惱。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二信度河。叁徙多河。四縛刍河。無熱惱池縱廣正等。面各五十逾繕那量。八功德水盈滿其中。非得通人無由能至。于此池側有贍部林樹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號。複于何處置奈落迦大奈落迦。何量有幾。頌曰

  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上七奈落迦  八增皆十六 謂煻煨屍糞  鋒刃烈河增 各住彼四方  余八寒地獄 

  論曰。此贍部洲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奈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逾繕那。以于其中受苦無間非如余七大奈落迦受苦非恒故名無間。且如等活奈落迦中。諸有情身雖被種種斫刺磨搗。而彼暫遇涼風所吹還活如本。由斯理故立等活名。阿鼻旨中無如是事。有余師說。阿鼻旨中無樂間苦。故名無間。余地獄中有樂間起。雖無異熟而有等流。七奈落迦在無間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者極熱。二者炎熱。叁者大叫。四者號叫。五者衆合。六者黑繩。七者等活。有說。此七在無間傍。八奈落迦增各十六。故薄伽梵說此頌言

  此八奈落迦  我說甚難越 以熱鐵爲地  周匝有鐵牆 四面有四門  關閉以鐵扇 巧安布分量  各有十六增 多百逾繕那  滿中造惡者 周遍焰交徹  猛火恒洞然 

  十六增者。八奈落迦四面門外各有四所。一煻煨增。謂此增內煻煨沒膝。有情遊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燋爛墜。舉足還生平複如本。二屍糞增。謂此增內屍糞泥滿。于中多有娘矩吒蟲。[此/束]利如針身白頭黑。有情遊彼皆爲此蟲鑽皮破骨[口*(一/巾)]食其髓。叁鋒刃增。謂此增內複有叁種。一刀刃路。謂于此中仰布刀刃以爲大道。有情遊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斷碎墜。舉足還生平複如本。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铦利劍刃爲葉。有情遊彼風吹葉墜。斬刺肢體骨肉零落。有烏駁狗揸掣食之。叁鐵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樹時。其刺铦鋒下上镵刺。有鐵[此/束]鳥。探啄有情眼睛心肝爭競而食。刀刃路等叁種雖殊而鐵杖同故一增攝。四烈河增。謂此增量廣滿中熱堿水。有情入中或浮或沒。或逆或順或橫或轉。被蒸被煮骨肉糜爛。如大镬中滿盛灰汁置麻米等。猛火下燃。麻等于中上下回轉舉體糜爛。有情亦燃。設欲逃亡。于兩岸上有諸獄卒。手執刀槍禦捍令回。無由得出。此河如塹。前叁似園。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說名增。本地獄中適被害已重遭害故。有說。有情從地獄出更遭此苦。故說爲增。今于此中因論生論。諸地獄卒是有情不。有說。非情。如何動作。有情業力。如成劫風。若爾雲何。通彼大德法善現說。如彼頌言

  心常懷忿毒  好集諸惡業 見他苦欣悅  死作琰魔卒 

  琰魔王使諸邏刹娑。擲諸有情置地獄者名琰魔卒。是實有情。非地獄中害有情者。故地獄卒非實有情。有說有情。若爾此惡業何處受異熟。即地獄中。以地獄中尚容無間所感異熟。此何理遮。若爾何緣火不燒彼。此定由業力所隔礙故。或感異大種故不被燒。熱奈落迦已說有八。複有余八寒奈落迦。其八者何。一頞部陀。二尼剌部陀。叁頞唽吒。四臛臛婆。五虎虎婆。六嗢缽羅。七缽特摩。八摩诃缽特摩。此中有情嚴寒所逼隨身聲變以立其名。此八並居贍部洲下如前所說大地獄傍。此贍部洲其量無幾。下甯容受無間等耶。洲如谷聚。上尖下闊。是故大海漸陝漸深。如上所論十六地獄一切有情增上業感。余孤地獄各別業招。或多或二或一所止。差別多種。處所不定。或近江河山邊曠野。或在地下空及余處。諸地獄器安布如是。本處在下。支泒不定。傍生住處。謂水陸空。本處大海。後流余處。諸鬼本處琰魔王國。于此贍部洲下過五百逾繕那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爾。從此展轉散居余處。或有端嚴具大威德。受諸富樂自在如天。或有饑羸顔貌醜陋。如是等類廣說如經。日月所居量等義者。頌曰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洲等 雨際第二月  後九夜漸增 寒第四亦然  夜減晝翻此 晝夜增臘縛  行南北路時 近日自影覆  故見月輪缺 

  論曰。日月衆星依何而住。依風而住。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共引風起。繞妙高山空中旋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彼所住去此幾逾繕那。持雙山頂齊妙高山半。日月徑量幾逾繕那。日五十一。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俱盧舍。其最大者十六逾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火珠所成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冷能照。隨有情業增上所生。能于眼身果花稼穑藥草等物。如其所應爲益爲損。唯一日月普于四洲作所作事。一日所作事爲四洲同時不。不爾。雲何。北洲夜半東洲日沒。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時等。余例應知。日行此洲路有差別故令晝夜有減有增。從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從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晝增減位與此相違。夜漸增時晝便漸減。夜若漸減晝則漸增。晝夜增時一晝夜增幾。增一臘縛。晝夜減亦然。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何故月輪于黑半末白半初位。見有缺耶。世施設中作如是釋。以月宮殿行近日輪。月被日輪光所侵照。余邊發影自覆月輪。令于爾時見不圓滿。先舊師釋。由日月輪行度不同現有圓缺。日等宮殿何有情居。四大天王所部天衆。是諸天衆唯住此耶。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等宮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諸層級等。有幾層級。其量雲何。…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