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側記
王家軒
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Venerable Yin-Shun and the Humanist Buddhism), 第五屆海峽兩岸佛教學術研討會于四月二十四、二十五日(農曆叁月初六、初七)在臺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筆者因爲商務旅行臺灣之便,特別提早報名,安排兩天參加;開幕典禮時,蒙研討會總幹事現場介紹,才知自己是唯一在美國報名,遠從美國來參加,甚感榮幸。這次研討會日期選在臺灣周休二日,以及爲慶祝印順長老百歲嵩壽(農曆叁月十二日),主辦單位基于提前祝壽的習俗,才選定這兩天。
這次研討會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學院聯合主辦;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香光尼衆佛學院共同協辦;另由歡喜堂素食餐廳贊助兩天所有素食午、晚餐和中場交誼時各式茶點。
四月二十四日晨,拜臺北市大衆捷運之賜,八時許順利抵達會場,大門口左右分列叁十幾位佛光山、法鼓山、慈濟和佛教弘誓學院的義工們歡迎參加的來賓。領完參加證之後,到領書處領取印順長老著《戒律學論集》等等贈書和盒裝的兩個壽桃。走入會場,迎聲而來的是佛光山的梵呗與慈濟的音樂,立刻感到莊嚴的氣氛,只見場內外,義工們穿梭往來,調整音效、安排來賓入座,忙得不亦樂乎。九點准時開幕典禮,在全體來賓起立,莊嚴的唱頌“叁寶歌”中拉開序幕;接著向臺上中央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相行叁問訊禮,並向印順長老法相行問訊禮。
大會主席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李志夫教授致開幕詞時表示:印順長老的人間佛教思想,從臺灣的星雲法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到海峽對岸的大陸都受到影響。大會總幹事昭慧法師說明研討會籌備過程表示:爲印順長老的思想辦學術研討會,已是第五屆,在臺灣社會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從來沒有爲一思想家連續召開五次,是這次學術研討會的一大特色。
另外,由于星雲法師和聖嚴法師對印順長老極爲推崇,而且證嚴法師是長老的弟子,這次研討會適逢印順長老百歲嵩壽,經由前四屆主辦的弘誓學院,征詢佛教界叁大僧團聯合主辦,實是臺灣佛教界一大盛事。接著介紹主辦、協辦、贊助單位的貴賓代表,和來自香港、新加坡、美國的來賓,與會來賓約七百多人,幾乎坐滿一樓大禮堂。特別讓筆者欣喜的,是得見久仰多年的法師、大德們,數位曾被美國佛教會邀請到美國巡回弘法,如宏印法師、傳道法師、昭慧法師、性廣法師等等。也很高興有如此衆多年青的佛學院和大學相關系所的學子們一起與會,象征臺灣佛教的蓬勃發展。
貴賓致詞時,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推崇印順長老對佛教界的貢獻, 並以“佛門至尊”祝賀。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秘書長蕭家振先生,特別將四個主辦單位名稱的第一個字,“佛、法、慈、弘”四個字,編出一首歌,而且現場唱了起來:讓我們一同來把佛法慈弘……,帶動熱絡的氣氛。接著由法鼓山李志夫教授宣讀聖嚴長老的賀詞,慈濟大愛電視臺姚仁祿總監宣讀證嚴法師的賀詞;佛光山星雲大師因爲人在國外,主辦單位臨時聯絡不上,雖然來不及准備賀詞,大會司儀仍代主辦單位向星雲大師的支持表示謝意。
緊接著播放由慈濟大愛電視臺錄製,今年叁月五日在華雨精舍,臺灣陳總統頒發國家二等卿雲勳章給印順長老的實況錄影,突顯國家對長老的尊敬,也代表對佛教的重視;陳總統並且推崇印順長老不只是佛教界的瑰寶,也是國家的瑰寶。尤其令筆者感動的,是印順長老在答謝時,簡潔平常的表示:“我很慚愧,沒有爲佛教做什麼,只是讀書寫字而已”,慈祥的笑容,簡短的感言流露出長老的風範。開幕典禮就在全體來賓熱烈的掌聲、贊歎聲中完成。全體與會來賓接著到大門口合照留念,由于人數衆多,分成兩梯次拍攝。在茶點交誼之後,開始各場次的論文研討會。
此次學術研討會分成兩大部份:第一是論文研討,主題是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再分成四個子題,分別是:一。印順學之研究、二。人間佛教的回顧、叁。人間佛教的前瞻、四。人間佛教的弘化。第二是座談交流,主題是人間佛教的藝術展現。論文研討部份共邀請海峽兩岸法師和著名佛教學者十九位發表論文,座談交流部份共邀請四位極具代表性的法師、居士們發表各僧團創新的理念。據主辦單位說明,大陸的學者因大陸SARS 疫情關系,都無法到臺灣參加研討會,另外邀請數位臺灣學者代爲宣讀論文。
筆者認爲這次學術研討會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嚴格控製發言時間,雖然不免有發言意猶未盡的搶時間狀況發生,負責按鈴提醒的義工還是嚴格的執行,力求時間公平分配;
二。每場次都有一位主持人介紹各論文發表人,並且負責提問討論,協調各發表人回答問題和作總結,遇到突發狀況時,例如答問之間言語沖突,或是各有看法相持不下時,作比較圓融的處置。有幾次緊張狀況,還須由大會主席和總幹事出面打圓場,才緩和氣氛,可見討論情況的熱烈;
叁。與會僧俗四衆人數衆多,尤其是佛學院的學僧們,分坐在會場各處, 讓來自美國,很少有機會親近僧衆法師的筆者,感到因緣殊勝,能夠和這麼多僧衆們共聚一堂,聆聽人間妙法的論文;
四。論文集印刷精美,發表人都是一時之選,二十叁篇論文、論述依英文字母排列,約五百七十多頁,論文格式、注解也很容易參閱。
第一場論文研討會,由李志夫教授主持,有叁位論文發表人,依次爲:
楊惠南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表:不厭生死
不欣涅槃—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精髓。
釋昭慧法師(玄奘大學宗教系所副教授) 發表:“叁乘究竟”與“一乘究竟”—兼論印順導師由緣起性空論以證成“一乘究竟”的可能性。
盧蕙馨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發表:證嚴法師“人間菩薩”的生命觀。
第二場論文研討會,由許國宏教授(華梵大學副校長)主持:
魏道儒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發表:關于印順長老“人間佛教”理論的幾點思考。
釋性廣法師(佛教弘誓學院院長) 發表:“止觀綜合”與“定慧分別”—《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與《清淨道論》“定、慧”二品處理定慧二學之比較。
第叁場論文研討會,由蕭金松教授(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主持:
陳榮波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系主任) 發表:印順導師的學行與人間淨土。
遊祥洲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發表:論入世佛教與當代印度佛教複興運動—從安貝卡博士到 TBMSG 的發展進路。(筆者注:論文指 Trailokya Bauddha Mahasangha, Sahayaka Gana )
第四場論文研討會,由黃運喜教授(玄奘大學宗教系所副教授)主持:
釋悟殷法師(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教師) 發表:記《中國佛教史略》之特見—真空妙有與真常唯心。
王亞榮教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 發表:試論長安佛教之“社會佛教”特征—以隋唐時期爲中心。
林建德居士(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 發表:漢傳佛教的展望與願景—以印順“人間佛教”爲重心的探討。
第一天研討會結束前,由嘉義妙雲蘭若住持慧理法師,帶領全體來賓齊唱“導師無量壽”祝福導師法體康泰,爲法住世在人間,爲印順長老百歲嵩壽祝福,研討會就在莊嚴的祝壽聲中暫時結束。
第二天研討會准時于上午九點開始,精彩的論文發表和激烈的問答座談。
第五場論文研討會,由賴澤涵教授(玄奘大學通識中心教授)主持:
楊郁文教授(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發表:人本的佛法與人本爲中心的佛教。
鄧子美教授(江南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發表:當代人間佛教的走向—由宗教與社會互動角度審視。
宋立道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間佛教的現代含義。
第六場論文研討會,由江燦騰教授(光武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主持:
楊曾文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發表:新世紀人間佛教與佛教文化建設—祝賀印順大師百歲嵩壽。
樓宇烈教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發表: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第七場論文研討會,由陳一標教授(玄奘大學宗教系所助理教授)主持:
釋惠敏法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 發表:印順導師之部派佛教思想論(Ⅰ)—叁世有與現在有。
釋覺培法師(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 發表:人間佛教對全民教育的影響—以“人間佛教讀書會”爲例。
第八場論文研討會,由宏印法師(佛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持:
侯坤宏博士(國史館協修) 發表:從太虛大師到印順法師:一個思想史角度的觀察。
黃夏年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雜志社社長) 發表:印順法師與王恩洋先生—以《印度之佛教》爲中心。
十九位論文陸續發表結束後,緊接著是“人間佛教的藝術展現”座談會,由黃麗明居士(瀚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持,有四位引言人發表論述, 依次爲:其中妙虛法師引言部份由傳道法師(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董事長)代爲發表。
釋妙虛法師(中國佛教藝術家,九華山天華峰吉祥禅院住持) 發表:禅與中國傳統美學。
釋永本法師(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 發表:人間佛教藝術的展現—佛教梵呗的新生命。
王端正居士(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發表:慈濟在人間佛教的展現。
陳俊宏建築師(蘭陽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發表:傳統與創新—法鼓山建設的理念與實踐。
閉幕典禮由主辦單位代表:法鼓山李志夫所長、佛光山永本法師、慈濟基金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佛教弘誓學院昭慧法師主持;另請贊助單位李正富董事長致謝詞。慈濟王副總執行長並且預告,今年年底,慈濟大學將和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合作舉辦(印順導師思想研究(的國際研討會。大會總幹事昭慧法師接著介紹此次研討會義工團隊,到臺上接受全體來賓最熱烈的掌聲感謝,兩天的大會功德圓滿。美佛會的佛友們,如想進一步閱覽論文詳細內容,請上弘誓雙月刊網站《www.hongshi.org.tw》列有此次學術研討會完整資料。
《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側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