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教”與現代化的一點思考(安虎生)

  “人間佛教”與現代化的一點思考

   安虎生

  一,當代佛教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佛教傳人中國兩千多年,經過碰撞、激蕩和交融,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最爲優秀的組成部分,並且遠播韓國、日本,成爲世界叁大宗教,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佛教深刻的義理所反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更是人類智慧寶庫中最爲璀璨的明珠。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根本利益之所在。沒有和平便沒有發展,乃至沒有人類的生存。所以,維護世界和平是各國人民普遍關心的頭等大事。

  然而,當今世界還存在著大量不穩定的因素,埋伏著各種嚴重的危機。不和諧乃至戰爭的隨處可見,核武威脅和大規模生化武器仍然是高懸在人類頭頂的毀滅之劍。因此,廣泛團結一切熱愛和平的人們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仍是當前全球仁人志士的迫切而光榮的任務,也是所有佛弟子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今,世界上信仰各種宗教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叁分之二以上,宗教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特別是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無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大的事情,都可以看到這些宗教的影子。而作爲世界叁大宗教之一的佛教,雖然在所有的宗教中最具有和平精神,但是由于曆史等諸多因素,一直未能在社會主流領域裏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這不僅是所有佛弟子的遺憾,也是全人類的遺憾。

  傳播和發揚佛教的和平精神,已經成爲全人類刻不容緩的任務,正像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說:“作爲人類大家庭中的成員,我們同整個人類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對人類的和平與幸福有著共同的責任感。……我們堅信,時代的和平潮流是不可阻攔的,人類持久和平的理想終將變成現實。”他指出“我們人類原來是一個因果相續,自他相依的整體!正因爲如此,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個人之間應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共同致力于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

  偉大的佛教革命家太虛大師早在上個世紀初就提出了世界佛教的理念,並畢生致力于佛教教育和佛教製度建設。趙樸初居士也明確指出,佛教只有現代化,才能化現代。這無疑指明了當今佛教應當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就筆者所見,要想實現人類永久的和平,實現大乘菩薩道普度衆生的願望,就應當團結一切有識之士,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采用現代化的組織管理模式,結合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緊緊圍繞人們的生活模式,不斷提高人們生命質量,以系統工程的思維方式,盡快建立世界佛教的大格局。

  二,“人間佛教”的理念和現代價值

  太虛大師在《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中強調。他說:“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裏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太虛大師明確提出新佛教應當從舊佛教消極出世、厭棄人生的處世態度向重視人生,進而注重社會的方向轉變,使佛教適應近代社會的發展,並將解決現代社會中的各種問題當作自己的使命。這無疑大乘菩薩道的具體顯現,對于佛法的弘傳和人類的和平幸福具有劃時代的積極作用。

  “人間佛教”思想的建立,不僅是廣大佛法信仰者的信仰實踐有了清晰可行的路徑,而且透過現代化、組織化和人間化的實施,廣結善緣,使佛法廣爲流布,緣起、共生的思想成爲社會大衆、特別是精英階層普遍共識,進而實現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真正實現“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叁、佛教複興的幾個要點

  1、現代化,由于“人間佛教”需要實現深度的社會化、人間化合組織化,並通過以佛教理念來改良社會,建設人間淨土,使國家社會民衆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每個人都能由菩薩道而進至于成佛。因此,要想實現這一理想,就必須基于現代人類的生活現狀,利用現代科技成果,采用現代組織管理模式,發揮現代傳媒的巨大作用,使佛法廣爲流布乃至深入人心,成爲現代人類的共識。

  2、社會化,擺脫狹隘的教條主義,緊密結合社會現實,采取豐富多彩的傳播方式,提高競爭能力。

  3、産業化,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模式,實現産業化進程,深人人們的生活,爲大衆提供更爲廣泛的、具有佛教文化內涵的産品。

  4、國際化,立足全球,建立宏觀戰略發展計劃,積極推進各國、各地區的佛教交流,加強與其他宗教,特別是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建立高層的宗教對話,在涉及人類安全與發展的各個層面,立足佛教緣起、共生的觀點,積極展開研究,提供獨特的解決方案。

  5、建立菩薩學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