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人間佛教——讀(人間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有感
蒲勇均(四川師範大學美學專業碩士生)
二OO一年元月佛光山《普門學報》誕生,星雲大師在辦刊願望申明確指出:“希望抛開過去玄談甚至批評、考據、辯難的佛教,我們要把佛教的研究論述落實在當代的社會,我們著重于人間社會層面的研討,我們致力于人間家庭倫理的建設,讓我們回歸到人間佛教生活化的懷抱。”爲人間佛教指出了一條光明而平坦的弘化之路。
從《普門學報》第七期發表陳錫中先生的(人間佛教思想在高科技社會的切人點),至第十叁期,已發表關于人間佛教的論文七篇,從不同角度闡發了人問佛教的理念和思想體系。筆者有幸拜讀了第十叁期刊載的劉高武先生的大作(人間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劉先生在文中對人間佛教的特性及其思想,做了系統闡述和概括總結。在此筆者想談談自己讀後的一些粗陋感受和見解。
佛教是流傳于此地球問的一種文化,從來便是人間佛教。我們從佛教經論中得知人間佛教不但是適應時代的,而且還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從人而學習菩薩行,由菩薩行修學圓滿而成佛——人間佛教,爲古代佛教所本有,現在不過將它的重要理論,綜合地抽繹出來。印順法師在(人間佛教要略)一文中指出:“人間佛教,是整個佛法的重心,關涉到一切聖敦。”這一論題的核心,就是“人—菩薩—佛”——從人而發心學菩薩行,由學菩薩行而成佛。而“人間佛教”自近代太虛大師等大德倡導以來,經過八十余年的探討、實踐、弘揚,已獲得佛教界和社會的贊可認同,成爲當今海峽兩岸佛教界共同高揚的旗幟,被譽爲二一十世紀中國佛教最寶貴的智慧結晶”。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人類的自我意識和人文思想日益發達,契理契機的人問佛教思想亦隨之更爲深入社會人心,成爲當代佛教思想的主流。二十世紀五O年代以後,星雲大師創建了佛光山事業,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爲宗旨,以貫徹“佛教現代化”爲理念,以“人間佛教”爲旗幟,積極關懷社會、服務社會,從多個方面實踐著人問佛教,將人間佛教思想導向世界,爲弘揚人間佛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星雲大師在“佛光山的十大性格”中,曾將人間佛教概括爲人問性、大衆性、文化性、教育性、國際性、慈濟性、菩薩性、融和性、喜樂性、包容性等十大性格,其根本目的在于倡導人間佛教,建立喜樂、豐足、現世的人間淨土。劉高武先生在(人間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一文中則進一步將其濃縮爲二吾樂性、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並以“經”與“論”爲主要根據,論述了此四種特性的核心思想是源于佛陀的基本敦法與其所宣揚的義理,以及曆代祖師們的弘展與诠釋,並簡述了現今佛教所面臨的問題與人間佛教所帶來的解決問題的契機。
劉高武先生的文章寫得高妙,富于啓發性。筆者想指出的是,我們一定不要忽略了人間佛教另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國際性,此點星雲大師曾在人間佛教的十大特性中強調過。與其他宗教相比,佛教較少排他性,它以法身佛應衆生,有無盡化身佛和應身佛,且以不舍世間爲理念,因此一向被稱爲世界性宗教。佛法雲:“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即是從無限時空中的一切衆生,一切人類去觀察,超越了自我執著,而沒有任何局限性的立場出發的。佛教的世界性,准確地說應該稱之爲“法界性”,它是由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覺大悟的體證而來的。體證到的,在不可說中,說爲“法界”:依此而宣揚的佛法,就名爲“稱法界性”的“法界等流”。印順法師在(發揚佛法以鼓鑄世界性之斬文化)一文中把法界性概括爲兩個方面:一是從事事差別解了法從緣生而深入空平等性,二足從念念分別解廠意言無實而深入心光明性。由此可知,佛教的世界性,是根源于法界現證的,而從中流出的“法界等流”諸如語文、思想、製度,無不體現了世界性,而充滿平等、自由、民主、寬容、慈善的內容。
人類曆史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文化和宗教的全球化發展。在全球化進程中,宗教發展已經很難“遁世”、“隱居”,也不可能離開社會,回避現實,必須面向世界、面向社會、面向現實、面向個己人生。作爲世界宗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教在宗教的“現代化”轉型中,也提出了“佛教現代化”。在星雲大師創建的佛光山各種事業中,貫徹著「佛教現代化”的理念,它采用了現代化的管理體製、現代化的營運模式、現代化的弘法方式以及現代化生活化的佛法和修行方式等。同時爲了將人間佛教推向海外,星雲大師還在各地創辦弘法中心,遍及五大洲。一九九二年,他倡導成立了“國際佛光會”,將佛光事業推向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並依托其所辦教育機構,舉辦了各種國際學術交流會議,這些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問佛教理念在世界的普及。
人間佛教不僅在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蓬勃發展,同時在海外的佛教人間化也有很大發展和影響,尤以活躍于歐美的一行禅師和日本的創價學會爲代表。他們都從發揚佛法中,化除了實體的世界觀,消融了自我中心的人生觀,闡揚了世界性原理,培養了人類世界性的新意識,使每一個國家、民族、個人,都能和樂善于生活在新的文化、新的時代中,使人間佛教走向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