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開討論。但是從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中,我們可以深深的感覺到它與一般佛教主張出世類的經典的不同。它特別關注現世人的生活,從生活中求解脫,與現在所提倡的人問佛教有很多相關之處,對于構建人間佛教亦有莫大的啓示。吳立民先生認爲:“藥師佛的願不但重衣服,飲食這些物質生活方面,而且還注意到了教育,健康正常的娛樂以達到我們全人類和樂生存。”“從藥師十二願我們也可以看到,學佛不是死後才有好處的,不是讓我們等著死,等著往生,對現實不顧。佛法在現實的人類生活當中,就能夠幫助我們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曾有許多大德,包括太虛大師,趙樸老在內,都提倡人問佛教這樣一個指導思想,是完全正確的。佛法到今天,出世是根本精神的一面,但只有這一面不行,出世還得入世,世法,出世法要圓融。”“藥師法就是要我們在現實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已經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發大乘心來修菩薩行,像藥師佛那樣發願來利益衆生。”
叁、藥師佛的修證法門
關于藥師佛的修證法門,在佛教各宗派當中皆有不同。從大的方面講有顯教與密教之差別,而從小的方面說各種傳承亦是有所不同。筆者簡單的把它分爲六大類,即:持念佛號,持藥師咒,誦經,修藥師定,禮敬供養,秘密法門等(或還有它法,此處不錄)。以這六個方面的法門比較常見。限于篇幅,下面僅就持念佛號的法門和修藥師定的法門做簡略說明。
1、持念藥師佛聖號的法門
在所有修藥師佛的法門中,以持念藥師佛的聖號爲最簡易。弘一法師認爲:“經屢雲聞名持名,其法最爲簡易其所獲之益亦最爲廣大也。”持名念佛也是顯教常用的一種方法。弘一法師還根據《藥師經》舉出了念藥師佛的十種利益:“一,速得成佛,經中屢言之。二,行邪道者令入正道,行小乘者令人大乘。叁,能得種種戒,又犯戒者還得清淨不墮惡趣。四,得長壽富饒官位男女等。五,得無盡,所受用物無所乏少。六,一切痛苦皆除,水火刀兵盜賊刑戮諸災難等悉免。七,轉女成男。八,産時無苦,生子聰明少病。九,命終後隨其所願往生。(人中,得大富貴;天上,不複更生諸惡趣;西方極樂世界,有八大菩薩接引;東方淨琉璃世界。)十,在惡趣中暫聞佛名即生人道修諸善行速證菩提。”
那麼,簡單的念佛何以有如此多的利益呢
人們多從宗教信仰角度出發來分析這個問題,或信而不論。實則此中大有奧義,非自身體證者難明其理。南懷瑾先生的在《淨土究竟論》中的一段話可供有心者參究:“何以持名念佛,一心不亂,即可往生淨土
又何以佛光能來接引
欲明此義,須先取自然科學中之光學、力學,參酌佛法,自可會通。首須了解,佛之一名,涵有體用之義。佛之體,乃法身如來藏性,即宇宙萬有之本體。佛之用,即報身、化身,如釋迦、彌陀之各別應身。次須了解,如來藏性之爲力爲明。初有常寂光,此光無相無形,具含于宇宙萬有法界之塵塵物物。世界形器有壞,此光不滅。淨明初動,快速無比,乃發光明,于是有色之光得以生起。粗看無形,實則光波隨時自在振動。其速度之快,科學家稱之爲光年。地球高空以外進入黑暗,然黑暗亦爲有色光之一種,其振動當亦存在。唯速度之快,尚非今日科學所知。過此黑暗光層,必另有一色光之境。太虛之間,純爲光照。無論光色不同,其爲光則一。光能發熱,同時與力並具,而光與力,皆依本體這法爾(自然)功能所生,涵于常寂光中。萬有衆生之心身性命,皆爲如來藏中之一環。此心具足力之與光。念念專精得至一心不亂,則光力專精統一,自可與佛之常寂光接流。加以自他二力互相憶引,臨命終時,形器毀壞,常光現前……願力相應,自然不消彈指之間,乘彼常寂心光之無比速度,往生淨十矣。”
對于藥師佛名號的念法,一般有兩種,即:“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和“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弘一法師認爲:“今人持名者皆日“消災延壽藥師佛”似未盡善,佛名惟舉“藥師”二字未能具足。佛德惟舉“消災延壽”四字亦多所缺略,故須依據經文而日“藥師琉璃光如來”斯爲最妥善矣。”南懷瑾先生則認爲:“經典上有藥師如來的咒語,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或“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都可以,可是一定要結這個手印。誠誠懇懇地去祈求、去念。”(南先生所說的手印乃藥師印。手印爲密教身密的修法,其意甚奧,暫不論述)
筆者認爲,比較來說,“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念法更加全面。但不論念哪個佛號,念佛之時皆不可帶功利之心。重點即是藥師經上所說的“至心受持”這四個字,惟至誠一心者,乃得深入。
2、藥師定的修持方法
藥師定的修證方法亦是藥師法門當中一個殊勝的方法。“定”即“祥定”也。禅定的種類很多,《瑜伽師地論》卷十一《叁摩多地》中將之歸納爲四類,即“靜慮、解脫、等持、等至。”“靜慮”,爲梵語“禅那”之漢譯,即于一所緣境系念寂靜、正審思慮之意。靜慮有四種,就是通常所說的四禅。(初禅,離生喜樂;二禅,定生喜樂;叁禅,離喜妙樂;四禅,舍念清淨。)“解脫”類定,包括了八解脫(有色觀諸色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諸色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空
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想受滅解脫)八勝處、十遍處(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無邊、識無邊)叁種。“等持”,梵語“叁摩地”。即平等持心之意。此通攝一切有心位中“心一境性”,亦通散位定,如欲界定。(有關“等持”,《瑜伽師地論》卷十二中說有十種,文繁不錄。)“等至”,梵語“叁摩缽底”,是等引(指勝定地,離昏沈、掉舉等,平等能引諸功德)之果,故名等至。此通指一切有心、無心諸定位中所有定體,包括了五現見等至、八勝處、十遍處、四無色定、二無心定(無想定和滅盡定)等。以上四大類型的禅定,其中四靜慮是最基本的,它遍通于有漏無漏、大乘小乘,又是其它叁類禅定的基礎。
藥師定,即藥師佛修法之定,是此類藥師修證法門的根本。吳立民先生認爲:“藥師法的本質就是藥師定。藥師經是藥師法的說明,藥師法是藥師定的作用,而藥師定的本質就是色、息、心法。人爲色、息、心之一具,修藥師定者,教人明乎自己色息心之所由具,以及如何用此色息心之所具而做頂天立地之人也。亦即教人如何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也。所以藥師經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教人即身認識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也。釋迦爲人問之本師,藥師爲人道之本尊,大日爲天道之本尊。修密教者,修人道也。而修藥師法者,是正修人道,以人合人,以人合天,天人合一也。故藥師經法,是人間佛教正信正念、正知正見、正定正命之正法也。”吳先生認爲,禅定的修法,不外乎色法,息法,心法叁門。佛教八萬四千法門,“攝之不外如來禅、祖師禅、秘密禅叁大類。如來禅以安般入手,都攝六根,較側重于息法;祖師禅以觀心爲本體,較側重于心法;秘密禅以六大四曼叁密爲體相用,較側重于色法。故如來禅爲破惑證真之禅,祖師禅爲明心見性之禅,秘密禅爲即身成佛之禅。”而“色,息,心”在生活中即對應“飲食、呼吸、睡眠”叁大活動,由此可見,藥師法正是爲我們現實的人生所立,非常的平易但又深不可測。“會做人生活者,會通藥師法。而不會做人生活者,必不會藥師法。所以修學藥師法必需做人第一,學會生活。”
吳立民先生的《藥師經法研究》把藥師定的修持要點歸納如下:“一、上座推開尾闾(色法) 單、雙盤爲好,鼻吸口呼數分鍾。二、誦咒大咒一遍,心咒七遍。叁、視鼻端白(心法) 內視,用神照顧一下鼻頭,心息相依。四,安那般那(息法)數息1,2,……10,1,2,……lO,1,2……鼻吸鼻呼,呼吸勻靜、細長。防止:①散亂:攀緣心;②昏沈:打瞌睡;③無記:失念。五,下座鼻吸口呼數分鍾(與上座時間相同)。”此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息法。
藥師定包括色法,息法,心法,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但重點還是在息法中。息法在四大(地,水,火,風)中屬于風風大,是交融體內物質(比如骨骼,排泄,消化等)和精神(如思維等)的地方。我們的消化,排泄,循環都靠呼吸(息)來推動,所以息法是修法中的樞紐。“藥師定的功法在息,藥師定的本體在色,藥師定的妙用在心。”“息是色,心的交融點,心是息色的生化機,色是心息的依止處,這就是藥師經精要的地方。”
叁、簡短的結論
佛教號稱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爲了對治人們的八萬四千煩惱。生死問題正是人們的一大根本煩惱。藥師經法在解脫人們的生死方面不僅自成體系,而且有其獨特的一面,即在現世求解脫,在生活中解脫,不尚空談,立地起修。這是它殊勝之處,正是非常符合當今時代特點的當機法門。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必將越來越認清它的價值。藥師佛之十二大願,猶如琉璃光一般,照耀著我們的世界,淨化著我們的靈魂。近代大德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的思想,就是要我們人人都發藥師大願,行藥師法門,轉此娑婆世界爲人間淨土。藥師經法的宏揚必將給人類一個光明的未來。
《藥師經法與人間佛教(程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