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律大綱及刑罰(龍慧)

  戒律大綱及刑罰

  龍 慧

  戒是佛陀隨犯隨戒的,卽:凡是有妨害修道,破和合,自他不利的行爲,卽禁止。當然其主要目的在使安然地趨入湼盤了。這種禁止的約束,卽所謂的戒。因此,戒(sila)含有行爲、習慣或誡禁的意思。如能守持不犯,卽叫做善戒者,反之,卽叫做惡戒者。這又有重罪(偷蘭遮)與小罪(突吉羅)之分。小罪的名目極多,但與重罪合計,大約有:比丘二百二十七戒,比丘尼叁百零五戒。其項目那下:

  名 目 比 丘 比丘尼 五篇門 備考

  波羅頁 四 八 波羅夷 重罪

  僧 殘 一叁 一七 僧 殘 重罪

  不 定 二 突吉羅 小罪

  尼薩耆波逸提 叁○ 叁○ 波逸提 小罪

  波逸提 九二 一六○ 波逸提 小罪

  提舍尼 四 八 波逸提 小罪

  衆學法 七五 七五 提舍尼 小罪

  滅诤法 七 七 突吉羅 小罪

  二二七 叁○五 突吉羅 小罪

  (偷蘭遮罪普通是名波羅夷罪,僧殘罪的未遂犯。波逸提、提舍尼普遖攝于突吉羅罪。這些戒條普通甜,比丘二百五山戒,比丘尼五百戒。這也許是起因于戒本的不同而來。)

  現列其詳目如下:〖圖略〗

  比丘與比丘尼的禁戒,巴漠兩譯的出入很多,本應列表對照,但現從略,只說明大要如下:

  ㈠波羅夷罪:這是指邪淫、偷盜、殺生、詐僞證悟等四種。波羅夷是被棄舍的意思,所以犯了此罪,就無法再在僧團中居住了。

  ㈡僧殘:這是指故意失精、毀謗他人、不用谏誡、計謀破和合衆等十叁罪。此罪次于波羅夷,被列入重罪。犯此罪者,卽被處罰別住之刑,並依僧伽作法受六夜摩那捶刑,洗淨殘余的罪垢後複位,所以一名僧殘。六夜摩那捶就是六夜間被褫奪種種權利,另外住宿之意。與所謂禁足同。如果再掩覆其罪垢不肯坦白,卽加罰相當日數的波利婆舍(重別住),然後再受六夜摩那捶。

  僧殘罪在僧伽屬于重罪故,其作法當然頗爲嚴肅莊重了。最初被告被傳到僧伽(大衆)面前,受警告,令其自覺役告訴其所犯罪名與事實。如果這時能坦白地吐露並悔過,卽僅處于六夜摩那捶。如覆藏不說,郎處于相當日數的波利婆舍。憎伽對于摩那捶的被告,必依一白叁羯磨的作法課刑(叁度提出動議征詢僧伽的同意)。六夜摩那捶完後,被告必在比丘二十人以上的大衆面前,請其出罪(複位)作法,這時僧伽必依一白叁羯磨作法,作完出罪儀式,使其複位。

  ㈢不定:這是指與婦女有暧昧時的調查時期,因其犯罪未確定故叫做不定。

  ㈣尼薩耆波逸提:這是指對于衣缽坐具等所有物,有不法之行爲時,論處的罪名。普通沒收其衣物並在當伽前忏悔。這有叁十分。尼薩耆耶爲沒收義,波逸提爲忏侮義。漢譯爲墮,與願意稍有出入。

  戒律的思想原意稍有出入。

  ㈤波逸提:這是指妄語、毀訾、故殺蟲、相謀與婦女同行、同宿等九十二罪。罪體與尼薩耆波逸提同。不同的是,對于前者論處有關財物,這是主罰執著心、瞋恨心等妄心的。犯此罪的人,必在叁人的儈伽中忏悔。

  ㈥提舍:這是接受非親戚的比丘尼的飲食等四種不相應事。犯此罪者,可在一人比丘處悔過。

  ㈦衆學法:這是有關飲食方法的規定。如接近俗家的須知等。這在四分律、五分律,列有數百項,因此一名百衆學。如犯者,卽爲突吉羅罪。這有故犯與非故犯二種。如系故犯,卽必在上首比丘處悔過(對首忏) ,非故意卽可自責悔過(責心悔) 。

  ㈧七滅诤:這是僧伽中起了紛诤時或將起紛诤時的製诤法。有:對法相、對罪過、對犯罪的虛實輕重、對僧伽作法等四種事诤。,製止這些的法規叫做七滅诤法。故減诤法與誡禁不同。

  僧伽的誡禁方法大略如下:

  (甲)不供住:一名不共住,這是處罰犯波羅夷罪者的。因爲他已無比丘的資格(非求道人)故,不許在僧中共住。爲最嚴重的刑罰故,又鬥做斷頭刑。四波羅夷罪中,因淫行尚有寬恕的余地,所以佛陀曾允許奸死馬的難提比丘,得住于僧中。可是他被褫奪了許多的特權。

  (乙)放逐:放逐又叫做滅殡。這是對大言無慚的人,其身口惡叁業能禍害他人的一種處分法。犯此戒者,卽被放逐至別處,不許在僧中居住。

  (丙)差止:這是對自知犯罪,又受人矯正,而毫無慚愧心的此丘的刑罰。犯此戒,卽被剝奪比丘的權利,不但不得爲他人依止,更不得蓄沙彌,不得舉他人是非。

  (丁)梵壇刑:這是佛陀入滅時課罰闡怒比丘的刑法。犯此戒者,受到僧伽的默殺(默擯)無人與之理會。

  (戊)監視:這是上輩呵責下輩的作法。不但停止種種特權,又受到監視,同時必須聞法質疑。

  (己)令謝罪:這是謀計在家衆的不利,令其誹謗叁寳——無故非難在家人的一種刑罰。犯此戒者,必須與僧伽的副使到在家人處謝罪。

  (庚)波利婆沙:譯爲別住。這是對外道的請求加入佛門時,令其居住獨房四個月,加以考核的作法。佛陀入滅時取消了對于釋種外道及螺髻外道的波利婆沙會。

  (辛)摩那捶:這是僧殘罪的主罰,六日間課刑別住。較波利婆沙輕。在這期間對其他比丘必須執下位禮。

  此外對在家信徒,本也應有種種刑罰,可是佛陀未曾製定,只有伏缽法而已。這是不去托缽,不受布施的處分。如在家人想①計謀比丘受布施的損失時;②想加害比丘時;③想覊占比丘的住房時;④誹謗比丘時;⑤破和比丘之和合時;⑥非難佛陀時;⑦非難教法時;⑧非難僧伽時等,卽宣告伏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