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子還不算犯戒,表現于言行了,才算犯戒。這樣相比,那類大德更應該持戒呢?
14. 在佛教僧團中,就清規戒律來說,應該多提倡戒律學?還是要多提倡清規?以哪個爲主要?
答:①戒律是佛陀親自製定而不通他人,他是僧團和合、正見張顯、分別邪正的保證之一。
②清規是在人多、事繁、物累的情況下産生的,他有他的作用性與機時性,但,清規的出臺一定以戒法爲根本依照原則,同時,生活中的運作也還必須以戒律爲唯一溯原對象。
③再者,清規流行到北宋及元代,經過多人數次增訂,即使是德輝《敕修百丈清規》的出臺頒行全國。雖仍命名爲《百丈清規》,而其內容精神已去古益遠,或更嚴肅的說是面目全非。這樣就難怪,弘一大師及現代的聖嚴法師也作一些評價,甚至說“或可不用也罷。”
④所以,當以戒律爲主要,清規爲輔助。
15. 僧人的僧臘、戒臘和夏臘有什麼區別?叁者中以哪個爲重要?
答:①僧臘是出家爲僧的時間。
②戒臘是受戒的年數。
③夏臘又曰法臘。比丘之真正年歲也。比丘每歲爲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數,以算法齡,稱呼爲法臘幾歲,故安居中與安居竟之日,猶如世俗之舊臘與歲首。
④就此叁種中,以夏臘爲僧人的真實歲數,猶如工作的工齡。
16. 尼衆于安居期間,應該依止個人爲合法?還是依止僧團爲合法?
答:①在明了論裏說。無可依人不可安居(可依人還須具備能決斷是非,正見無曲等條件方可依止),男衆需要依止,尼衆同樣需要依止。
②關于尼衆安居的依止,現在一些尼寺廟的作法有所差異。有的是依止某個男衆僧團,有的是依止某個男衆法師。
③從佛姨母大愛道依八敬法而出家,尼衆半月請教誡等許多做法來看,男衆都要經過男衆僧團的公開差遣委派,才能到尼衆僧團中去教誡。
④由此可知,尼衆的安居是依止男衆僧團,而不是男衆某個法師。
17. 叁個月安居,到底在做什麼事情?
答:學習或溫習戒學,誦經、講經、聽法。
18. 僧人可不可以還俗?尼衆不許重新出家,但開不開舍戒?
答:①首先切不可沒有經過成熟的考慮而還俗,不要隨便就回家。
②律製僧人在本人決定下,或者在某種事件的逼迫下,可以還僧爲俗,還俗並不是可恥的事情。但希望回家後有個正常的生活,吃了幾十年的佛家飯菜,回家後要時刻不忘叁寶的恩德,不能做與佛教不利的事情。看到僧團的不正之風,可以以事實來提出建議。不能毀謗叁寶。否則,我想是有果報的。
③律製尼衆,還俗後不得再度出家。于回家前要舍戒,否則,有戒在身,處處都有違犯的可能。
19. 沙彌于登壇受戒時,多少人一壇爲合法?爲什麼要有這樣的人數規定?
答:①從近代多處受戒的情況來看,有的一壇叁人,有的五人,乃至十人二十人。
②按律典,戒子登受具時,一起上去的只能叁人,不能超過叁人。如果超過叁人,十師不能爲他們加法。因爲,律中就僧團作法的條件來說,所謂的成僧是:四人及四人以上。即此一個僧團,不能爲另一衆加法,不能以衆加衆。
③所以規定登壇受戒時,只能叁人一壇。
20. 于剃度時出現過“代刀”的做法,請問什麼叫“代刀”?“代刀”合法嗎?
答:①所謂代刀,是代替某師對其弟子進行剃度。還有另外一種,就是居士准備在以後出家,現在請某法師先爲他作所謂的“代刀儀式”,目的是,于以後此居士就可以隨時剃頭改裝出家,不需要重新剃度了。
②在律典中,沒有所謂代刀的字眼,同時也不允許代替剃度、代替和尚(于一些戒場中,就出現過冒名頂替的戒和尚),因爲于剃度或受戒時,律製和尚不現前是不得戒的。
21. 于受戒時,如果戒子的年齡達不到二十歲,就有一些法師用“贈歲、借歲”的辦法,將不滿歲的沙彌湊足二十歲,請問這種作法合法嗎?真的能將歲數湊足嗎?
答:①這種作法的原因是:某戒子年齡不到二十歲,可能這位沙彌很能幹,但于僧團中作事的人,都要具備比丘的身份。爲了使他盡早成爲比丘,那麼有人就創造出這種辦法。
②戒律當中沒有所謂的贈歲、借歲的說法與作法。但在近代的受戒場中卻真實的出現過。
①這種的作法不但不能增加年歲,而且是枉然毫無意義的。
22. 佛製比丘不許剃度尼衆,那麼,尼衆能度男衆嗎?
答:兩個都不可以。
23. 于月底誦戒到戒本“請問諸大德,是中染淨否”時,在坐的比丘要不要回答什麼?
答:①佛世佛陀答應別人請求也好,或者于僧團中作法也好,對事情的確認都用默然表示同意,不同意的話可以開口說話的。
②于誦時“請問諸大德,是中染淨否”時,同樣也以默然表示清淨。不需要在下面喊:清淨或什麼的。
24. 所謂的“僧人”,到底幾個人才算是“僧”?
答:依《大乘法苑義林章》載,僧有叁種:
①就理和,則一人即可稱僧;
②就事和,約叁人始稱爲僧;
③就戒律辦事來說,則有四人僧、五人僧、乃至二十人才稱僧。
25. 大和尚升座穿戴千佛袈裟如法嗎?佛陀到底穿幾的祖衣?
答:①現在有各別大和尚于升座時,穿著二十五條的千佛祖衣登上法座,將佛像坐在屁股底下,大家以爲如何?
②大衣雖然有叁類九品的差別,但佛陀他只穿糞掃的九條袈裟。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的探討至此結束,最後祝福諸位法師:統理大衆,一切無礙,謝謝!
《《戒律學常見問題探討》講稿(界崇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