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 世間法 Buddha Dharma Worldly Dharma

  佛法 世間法

  Buddha Dharma Worldly Dharma

  

  主講:張文毅 Speaker: Chang Wen-yi

  記錄:陳運璞 Edited by: Chen Yun-pu

  

  

  對于世間法與佛法之關連素有研究的張文毅,于八月十九日科學研討會的第叁天,應邀到萬佛聖城演講。張文毅由物理學、文學、藝術和哲學的角度,闡述佛學中的無常、無我、因果大相續流、時空相對,以及轉世等觀點,爲這次的科學研討會生色不少。以下就是張文毅演講的內容摘要,整理于下:

  

  因爲人皆有佛性,所有宇宙的學問,其實全都在人的身上。泰弋爾在《漂鳥集》裏的第一首詩:

  

  夏天的漂鳥,

  飛到我窗前來唱歌:

  唱了一首歌,飛走了。

  秋天的黃葉,沒有唱歌;

  只輕歎一聲,飄落在那裏。

  

  從這首詩裏,我們可以看到一種遷流無常的概念:季節的變換、漂鳥的來去、黃葉的歎氣——我的時候到了,我掉下去。丘吉爾說:「酒店何時關門,我何時走。」可見他明白人生的意義。不論麻煩或快樂,當人的生命結束時,就要走了。所以從這一點知道,人生是遷流無常的。這一點可以從中國的「道」字來講,「道」本身就是遷流無常。未講此字之前,先講「易」字。「易」是由日、月二字合成。日是陽、月是陰,—陰一陽兩者合而爲一就是道,它是一種動態的對稱,自然的法則運行不已。所以《易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效法這陰陽、道的道理,自然的法則就是在走。

  

  印度跳舞之神濕婆,他看整個宇宙的程序都是四步舞曲。我們是生、老、病、死;宇宙是成、住、壞、空;一年有春、夏、秋、冬,都一直在這四步舞曲中打轉,都在轉的現象中。老子《道德經》雲:「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宇宙的現象就是這樣遷流無常。

  

  除了無常之外,宇宙現象最重要的是無我。現在的科學家都證明,我們身上的細胞每天都在生滅,細胞裏還有比細胞更小的原子,內有核子、電子,到最後變成能波。我們每個人之間的磁場、能場,就像大瀑布一樣,能波在不停地交換著,所以我們之間,是不能分開的一個整體,整個宇宙是一面天地蛛網。講到無我,我們就不會對人生瞋恨心或報複心。人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世界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自己就是宇宙。

  

  宇宙中有一個原則,一念即剎海。剎,代表時間;海,代表空間;所以,一念代表宇宙。從縱的看,是無始無終;從橫的看,是無邊無際。這麼小的一念,卻代表無始無終的大相續流。

  

  按照基督教「神創生命」的曆史來說,創造生命是在一萬年前。但是從現在地層及地理的種種結構來看,創造生命不是一萬年前,而是更久以前。基督教要找的是第一因,宇宙大爆炸的第一因。他們認爲上帝就是第一因,但是佛教講沒有第一因。因爲整個字宙是因因果果,互相前後維系,無始無終的。所以整個字宙即是因果大相續流。

  

  現在的科學承認確實有轉世之事,轉世是前生所有之意識,現在全部帶到這一生來,轉世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對話。你前世做得好,這一生得到好報。這一世修行,下一世得到正果,這是宇宙自然的物理法則,自然的力量,絕對跑不掉的。但是,這也不是一定的一對一。佛家所講的因緣果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這在物理現象來講,叫「測不准原理」,一個未知數。所謂時候未到,就是有一種「測不准」,不曉得什麼時候會來。佛教這一點,比宿命論強的,就在這裏。印度教是宿命論,我一出生,就決定以後怎麼樣了。佛教是講「未知數」,所以給人很大的動機,要做好事,要積陰德,無形中把壞的業除掉了。

  

  在原子的小宇宙裏,有兩百叁十五價與兩百叁十八價電子的鈾原子,算是比較複雜而能代表電子與核子相互作用的一種。這些電子一方面被核子吸引,一方面又不願被局限在核子旁的小空間,而各自以平面、斜度及立體的交錯往外飛離,又回轉到核子旁。這兩百多個電子,在這兩個交互作用的力量影響下,來回畫成不同的弧度,而形成一朵蓮花的形狀。所以佛說「蓮花藏世界」的含意,就是這麼小的原子粒子(微塵),也蘊藏著生成異滅,或是大宇宙成住壞空的玄機。

  

  另外,也讓我們了解蓮花所代表的佛性,充塞任何宇宙的角落,甚至在這毛端處的小宇宙中,也有不可說(無限數量)的諸佛如來。所以說,蓮花暗藏著宇宙法則的玄機。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如果你以光速旅行,你將比你在地球上的孿生兄弟要多活百分之七十。所謂「天上一日,人間千年」,從較寬的角度來看,這是解脫時空的標准,也就是《妙法蓮華經》所說的:聽《法華》一天,外面已過了幾千億年。

  

  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我們跟整個宇宙的關系,就像水泡跟大海的關系,我們是一面網。水泡跟大海是不能分開的,我們大家都是有緣,「同舟必有前世因」,我加了一句,「擦肩而過也是緣。。在這宇宙幾億萬個星球中,我們很榮幸有整個地球的人在一起,這是說,整個世界人類都是同胞物與。

  

  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思想,和佛教的淨土宗簡易法門很相似,例如:佛教說,「一心不亂念阿彌陀佛,可得往生極樂世界。」基督教說,「信主可得永生。」佛教講「怨親平等」,基督教講「愛你的鄰人,也愛你的敵人。」基督教說,「天國就在你心中。」而佛教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在,只向靈山塔下修」。

  

  可是我們曉得整個宇宙裏的各部,都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開獨立的大同體。佛教的大乘宗派不認爲只是一心念佛就可以成佛,而是視一切衆生都有同體關系,如同大海裏的小水泡和整個大海同體不可分,一切衆生是我父母,亦視衆生如一子(獨子)。是故大乘佛法認爲既然萬物同體,則要到涅槃之境或成佛,不能一個人成。因此,大乘佛教特別注重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智慧),即六種從苦海的此岸渡到快樂彼岸的六種方法。整個地球的衆生都是一個大同體,大同體裏要做到渡到彼岸,大家一起渡。大乘像一艘船,宣公上人如同一艘大船載大家一起到彼岸去。

  

  整個宇宙到處都有佛土,觀世音菩薩可以一身化萬身,度億萬人,就像我們聽收音機,只要頻道對了,千萬人都可以同時收到無線電波。波是本來有的,不需要人跑去接這波來。物質等于能量,電子等于能波,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菩薩能夠來去自如,祂的能量比光速更快,可以到任何地方,他也是非來非去,如如不動。我們衆生的轉世輪回,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回音(echo).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seminar on science, Mr. Wen-Yi Chang, who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ldly dharma and Buddhadharma, was invited to lecture at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From the various points of view of physics, literature, art, and philosophy, Mr. Chang talked about impermanence, no self, the great continuous stream of cause and effect, contrast of time and space, and reincarnation in Buddhism. The variety of topics in his lecture gave the seminar a greater scope. The key points of his speech are given below:

  

  Since all people have the Buddha-nature, all the knowledge in the whole universe is actually within ourselves. A poem written by Tagore says:

  

  Stray bird of summer fly to my window

  Sing a song and fly away

  Autumn leaves which have no song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

  

  In this poem, we can see the concepts of ceaseless change and impermanence: the changing of seasons, the coming and going of a bird, the sighs of the withered leaves. "When my time comes, I fall." Churchill said, " When the tavern closes, I”ll go." It is clear that he understands the meaning of life. Be it troublesome or joyful, when a life comes to an end, one …

《佛法 世間法 Buddha Dharma Worldly Dharma》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