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人不搭袈裟就等于還俗 Left-home People Who Do Not Wear Their Kashaya Sash Have Just As Good As Returned to Lay-life

  出家人不搭袈裟就等于還俗

  Left-home People Who Do Not Wear Their Kashaya Sash

  Have Just As Good As Returned to Lay-life

  

  恒仲 記錄 Transcribed by Heng Jung

  

  上人:「出家人不搭袈裟就等于還俗。中國的佛教一向就腐敗、墮落,所以我在海外講出家人要按佛製吃一餐、要搭衣,我們在萬佛聖城就是搭袈裟、日中一食,結果你們打禅七居然就不搭衣了,就吃叁餐了。我教化你們這麼久,你們境界一來就受不住了,你們是活人?是死人?你們還算是有血有氣?竟然就被支配得團團轉。你若認識萬佛聖城的家風,應該至死不變的。你叫我不搭衣,你叫我死可以,叫我不搭衣不可以;你叫我死可以,叫我不吃一餐不可以。有這樣堅決的定力,有這樣的信心,才是萬佛聖城的一分子。我要是認清了目標,到死也不變的,不搭袈裟進禅堂,就是一坐禅就開悟了,我也不幹!萬佛聖城弄成這樣子,我再也不回去了。」

  (1╱23╱1993上人開示于金輪聖寺)

  

  修行要抱定宗旨

  

  修行要抱定宗旨,不要把宗旨忘了。那麼學佛的人,也是要抱定宗旨,宗旨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認清楚了。向前啊勇猛精進,不要向後退。講到這個問題,我就回憶起來,在我剛剛出家的時候,我就想,我說出家人很多,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明白佛法了?是不是他們都有他們一個目的呢?可是我一考察,研究看,許許多多出家人不是爲著修行,不是爲著了生死,也沒有什麼目標,就是在那兒混吃等死熬歲月,這樣的出家人,只能給佛教增加累贅、增加瘡疣、增加負擔,對佛教並沒有什麼益處。

  

  那麼我又看現在在中國的佛敎,根本就沒認識這個佛敎的根本是什麼。佛當初講經說法,無非想要後人明白佛的道理。佛敎徒應該怎麼樣去發展佛敎,想到這個地方,我看中國的佛敎,始終沒有把根紮下去,就是沒有根的佛敎,受不住考驗、受不住外來的侵略。既然受不住考驗,又抵不住侵略,這是沒有根的佛敎。爲什麼呢?就因爲他把根本沒有認識,(原文無此標點)佛敎的根本是什麼呢?佛敎的根本就是敎育!那麼敎育必須要由幼小的兒童上來著手,給他灌輸這個佛教的知識、灌輸佛教的智慧、灌輸佛敎的思想。能以培植成一個最低限度,做一個世界的眞善美的良好的國民。他的思想有了基礎,行爲有了目標,他可以對佛敎來發揚光大,這樣子才不忘了佛敎根本的這個敎義。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人怎麼能弘道呢?人因爲他有了目標,有了宗旨,他才付諸行爲。可是在中國沒有根的佛敎,是既沒有根,又沒有梃子,只在末梢上轉轉。中國的佛敎,打水陸、放焰口、做佛事、超度人,這是中國佛敎的一種形狀、樣子。他就沒想一想這樣子下去,養成一班無業的遊民,在佛敎裏混飯吃。這有多可惜!只知道賺錢,做超度,超度你要有根基、有德行的僧人,不用說念經、念咒,就說一句話,「你往生去了。」他就會往生極樂世界去。你既無道德,又沒有一個行持,行持也不檢,這你憑什麼去超度人?可以說是只有負這個施主的債務。並且佛的製度也都不存在了。

  

  叁衣缽具不離體

  

  譬如在中國的佛敎,沒有人天天都搭著衣的,爲什麼不搭衣呢?你問他自己,他也不知道爲什麼就不搭衣了。本來比丘相、比丘尼相,時時刻刻都要搭衣,都要吃一餐的。他們居然就把它都忘了,忘到十萬八千裏以外,根本也不認識什麼搭衣的意思是什麼?吃一餐的意思是什麼?在中國的佛教,根本就沒有人懂。雖然有一、兩個或者還搭衣,或者吃一餐,一萬個裏頭也不一定有一、兩個,這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你問他這個比丘相是什麼?他根本就莫名其妙。現在中國的出家人,乃至于其他各國的出家人,多數在大乘的佛教,都不搭衣,這不搭衣,他們認爲這就天公地道,就是應該這樣子,可不知道不搭衣已經沒有比丘相了。

  

  說,那大乘佛教是菩薩。菩薩也不是不搭衣就是菩薩了,菩薩也是要搭衣的,菩薩更要莊嚴,你看那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和地藏菩薩,都有裝飾品在身上戴著。雖然這是一個假相,但是它也有所表法。它裝飾就是表示莊嚴佛土!那麼出家人、修道的人,都要規規矩矩的,不是那麼拖泥帶水的,像個瘋瘋癫癫的樣子。說,濟公和尚啊!他就是瘋瘋癫癫的。濟公,那是爲著那些個瘋瘋癫癫的人來混飯吃,給他們留飯吃,所以他也就裝成那個樣子。也就是叫一般的在家人不可以輕視瘋瘋癫癫的人,不可以看不起他,瘋瘋癫癫的人裏頭也有大權示現的;也有在那兒隱蔽他真正的形相,來教化衆生。

  

  爲什麼各處 Mahayana 的佛教徒都不搭衣了呢?它因爲 Mahayana 傳到北方了,這北方天氣寒冷的,你單單搭著衣,他受不住那個寒冷,所以在這衣裏邊必須要穿上內衣,穿上這個貼肉的衣服,好禦寒。穿上裏邊這個衣了,可是外邊這個衣一搭上,也就很容易丟了。在佛教剛剛傳到中國,比丘大約有的也不太靈敏的、笨笨的,搭著這個衣,往往就把它丟了。這一丟了,再做新衣,也沒有錢做。那麼沒有錢做,到各處去化緣,又令人居士怕。所以以後出家人和出家人就開個會,說這不是辦法,我們這個衣常常丟,也做不起衣。中國的人都是節儉生活。那個衣要不少錢來縫一套衣,你丟了,就發生問題了。于是乎大家就開會,開會就有個不是很聰明的祖師就想起來辦法,說我有辦法,這衣上,我們加上一個鈎,一個圈圈。這鈎鈎嘛!就叫鈎;那個圈圈就叫環。鈎、環把它往上一套,這個衣就不掉了,于是乎就發明出中國這衣的樣子來,加上鈎環,穿著這衣不丟了,于是乎就以此爲例了,就說這就是出家人的衣了。本來這個衣是沒有鈎環的,到了中國就加上鈎環,所以你看印度的出家人沒有鈎環,就是搭著那個衣,就那 Theravada 由這個就知道,這個佛教傳到某一個地區,因爲地區的關系,人的風俗的關系,就有很多改善。改善,中國改善,然後就流入下流,就不搭衣了。因爲中國的出家人,那時候也多數自耕自食。一工作的時候,就不能搭衣,搭著衣做工,就不大方便,所以只穿短衫褲做工,把衣就放下了。放下時間一久,做工的時候不搭衣;不做工的時候也不搭衣了。有的還是依照傳統的關系,上殿、過堂,吃飯的時候,還都搭上衣。傳流到今天!吃飯也不搭衣了;上殿、過堂都不搭衣了。就說這樣就是個出家人了,其實這出家人,現在中國、臺灣、香港,乃至于各處 Mahayana 的佛教,穿這個長衫,越南穿這個長衫,就認爲這就是佛教徒的衣,佛教徒的服裝了。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你出家人不搭衣,就等于還俗一樣的,和俗人沒有分別。並不是穿這彎彎領,這就證明你是出家人了,不要說穿彎彎領,就是搭著衣,你還天天總在犯戒,總在不老實,何況不搭衣!

  

  日中一食是佛製

  

  所以現在中國的佛教,簡直地是沒有佛教,中國傳流到各處的佛教,也都不是佛教,把佛教本來的面目都失去了。我看觀察到這樣情形,因爲在中國我想把這種風氣改變了它,我知道我自己人微言輕,我人呢,也沒有什麼地位;言語也沒人聽,啊!你就大聲疾呼,把喉嚨喊破了,也沒有人相信。于是乎我就發願把佛教在西方重新整頓了它,重新發揚光大,令人認識這個佛教是怎麼回事。所以一到美國來,我一個人就提倡這個搭衣、吃一餐。因爲美國人盡想享受,你這個,他也貪方便,教他搭著衣,他覺得不太順眼。可是不順眼,因爲也沒有什麼順眼的,也沒有什麼不搭衣的出家人在這兒。所以我就提倡搭衣,然後也要提倡吃一餐。因爲我從沒有出家以前,當居士的時候,我就吃一餐。等到出家以後,更是這麼多年以來都吃一餐,所以有人要跟著我出家,我沒有旁的道德,沒有什麼修行,我只可以用我表面樣子,來教大家模仿。所以跟著我出家的,不論男的、女的,都要吃一餐,如果能吃一餐,才收他;不能吃一餐的,我不收,這是跟著我出家的一個鐵定的條件,不能改變的。任何時候。任何環境壓迫下,也不可以改變的。

  

  禅七離衣打吃七

  

  因爲我提倡這個搭衣、吃一餐這種的佛教的方式,這幾十年了,到美國就是這樣提倡,到現在還是這樣提倡。幾十年耳濡目染,這麼漸漸地,我相信能深入人心。人人都會對我這種教導人的方法,會有一個認識。可是我近來發覺到,我沒有在萬佛城打禅七,萬佛城居然就出家很久的,衣也不搭了,也不吃一餐了,也學著中國打吃七,就吃叁茶四飯,外加包子,晚上還要吃包子,你若這樣,還能用功,這是我不相信的。我吃一餐,就已經覺得很麻煩了,那麼吃四餐,還外加包子,晚上加包子。在中國的佛教,叫晚上吃飯叫什麼呢?叫藥石,吃藥石,吃藥、吃石,就是在那服藥呢!這叫掩耳盜鈴,這叫自欺欺人。在那兒因爲晚上要吃東西啊!他說吃藥就是中國的佛教,這種騙人的佛教、欺人的佛教,我沒有法子改正,可是現在在美國這兒,我建立海外的家風,和亞洲的佛教完全不同。那麼居然跟著我出家的出家人,出家了大約二、叁十年了,還居然就改變我教化的方法,這令我特別痛心。所以我從去臺灣之前,聽說這個消息,一月二號到臺灣去,回來啊!我也不敢再回萬佛城去了。因爲什麼呢?我沒有面目再回去了。我幾十年的心血,付諸一旦,一旦就給我都一掃而光。把萬佛城的金字招牌給摘下來了。萬佛城的金字招牌,全世界都知道是吃一餐的。嘿!居然就改變吃叁餐,還吃包子。以前雖然說,也有出家人偷著到廚房去偷東西吃的,一、兩個,我也不管他;現在居然是一大堆,不知多少,數不過來這個數了,去吃叁餐。那…

《出家人不搭袈裟就等于還俗 Left-home People Who Do Not Wear Their Kashaya Sash Have Just As Good As Returned to Lay-life》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