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密宗?▪P2

  ..續本文上一頁提。這樣的教言,不僅密宗中有,顯宗中也有以隱藏方式宣說的。如《前行》中星宿婆羅門的公案,本來按別解脫戒的觀點,做了不淨行就要墮地獄,但他以菩提心攝持之後,不但沒有墮入地獄,反而還積累了廣大資糧。

  這個公案,在《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中也有記載[3],只是“星宿”的名字叫做樹提。經中說,樹提婆羅門于42億年在林中常修梵行。有一天他走出森林,來到極樂城,遇到一女人對他生起貪心,非要與他共同生活。他開始時拒絕了,認爲不能毀壞梵淨行。但見到女人欲絕身亡的樣子,他不禁心生悲憫,于是舍戒和她結成夫妻,一起生活了12年。12年之後,再次出家。這種貪欲的行爲,不但沒讓他墮入地獄,反而“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這個公案說明了什麼?就是在特定條件下,貪心可以轉爲智慧,這一點,佛陀在顯宗經典中也講得很清楚。

  日照法師翻譯的《大乘密嚴經》中,也有一句與密宗雙修類似的教言:“與諸明妃衆,離欲常歡娛,此之觀行法,薩埵之境界。”意思是,遠離貪欲的人與明妃們一起享樂,這樣的行爲,實際上是菩薩的境界。可見,雙運、降伏並不是凡夫人所能做的,藏傳佛教任何一個正規寺院,都不允許直接行持雙運、殺生。但在密宗的教法中,倘若你修行到了一定境界,這些行爲是有開許的。如果你對此無法理解,那只能說明你的智慧跟不上,實際上,當修行人達到最高境界時,確實有這麼一個方便道。

  當然,也並不是人人都要行持這種道。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依止上師後,有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發現母親去世了,房子也倒了,他最喜歡的《大寶積經》被雨水淋得七零八落,幾乎成了鳥巢。傷心之余,他把母親的骨頭作爲所依,作了超度,並想把《大寶積經》供養給從前教他識字的老師。可是到了老師家,他才知道老師也已去世了,于是就把這部經供養給老師的兒子。老師的兒子對他說:“既然你是馬爾巴羅紮的傳承弟子,就應該學你上師那樣享用明妃。不如你去弄一所房子,把你未婚妻結賽娶過來,繼承你上師的宗風,這樣不是很好嗎?”米拉日巴尊者說:“我上師非常了不起,他有這樣的境界,但我沒有。大獅子跳躍的地方,小兔子自不量力跟著去跳,一定會摔死的。”

  由此可知,是不是所有密宗行者都能修雙運呢?絕對不是!在這個世界上,米拉日巴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的大成就者,但他仍不能與馬爾巴羅紮相提並論,可見,雙運並非一般人可以行持。

  所以,大家在不了解密宗時,千萬不要對某些甚深行爲生邪見。當然,我們畢竟是凡夫人,如果看見一些雙運像,或聽說密宗中有雙修,有些人口頭上不敢說,但心裏卻無法接受。甚至還可能大肆誹謗:“佛教不是講斷貪欲嗎?如此行持的話,跟印度教性力派也沒什麼差別了……”這樣信口開河非常可憐。如果你真的認爲雙修是大逆不道,那顯宗經典中“與諸明妃衆”這一段文字,又該怎麼解釋?

  疑惑七:視師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

  有些人認爲:“密宗把上師當佛一樣看待,這種做法不正確。佛教要求“依法不依人”,如果把上師當成佛,一切身口意全依賴于他,那就是“依人不依法”了,四依法就顛倒了。”

  這種想法不合理。什麼是四依顛倒?什麼是依人不依法?我講《解義慧劍》時曾分析過[4],在此就不啰唆了。但把上師視爲佛、依止上師而成就的說法,不僅是密宗或藏傳佛教中有,漢地經典中也比比皆是。如《蘇悉地經》[5]雲:“弟子之法,視阿阇梨,猶如叁寶及菩薩等。爲能授與歸依之處,于諸善事,而爲因首。現世安樂,當來獲果,爲依阿阇梨故。”

  《大辯邪正經》中也說:“汝若學此安心妙法,先洹歸依真善知識。何以故?未知者令知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覺者令覺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悟者令悟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通者令通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證菩提者令證菩提亦當歸依真善知識。”大家都知道,依止佛陀的話,佛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就是自己以前不了知的會了知,不通達的會通達,未證悟的會證悟。而依止善知識也是如此,所以,善知識跟佛陀沒什麼差別。

  還有,《般舟叁昧經》雲:“當敬于師,承事供養,視當如佛。”

  《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雲:“了知秘密真實者,此阿阇黎佛無異。”

  《瑜伽大教王經》雲:“所有叁世諸佛,皆來詣阿阇梨所恭敬供養。何以故?此金剛阿阇梨,即是一切如來。”

  以上皆爲漢地經典中的教證,可見,上師確實與叁世諸佛無二無別。現在很多人對漢傳佛教的《大藏經》不了解,而我作爲藏族人,去翻閱你們的《大藏經》時,才發現視師如佛的教證,其實在漢文經典中多之又多。如果你把這些教言全部抛棄,一味指責密宗對上師恭敬如何不合理,這樣的胡言亂語,一點可信度都沒有。

  因此,大家在聞思過程中,一定要排除邪知邪見者的影響。有些人學得不紮實、不穩固,聽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語,就被轉了:“哦,的確是這樣,密宗把上師看作佛,絕對不合理!”從此之後,對上師一點都不恭敬,這樣的話,你加持來源的溪流就斷了,若想完全依靠自學,以研究的方式證悟心的本來面目,這是非常困難的。

  要知道,密宗有很多開悟的方便,有時依靠上師或證悟者的加持,哪怕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你心的本體也會當下呈現。到了那時,不管從空性方面還是光明方面,你已經通達了萬法真相,即使所有的智者聚集在你前否定它,你也不會有絲毫動搖。這一點,對很多道友而言,可能並不會太困難。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舍棄視師如佛的見解。

  當然,密宗的甚深境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證悟的。因爲密宗所講的清淨、光明,層次比較高,不要說我們,連舍利子最初也無法接受。當時他和螺髻梵王辯論時,舍利子認爲釋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淨,是個具五濁煩惱的世界。但從東方刹土來的螺髻梵王說:“在我的眼中,釋迦牟尼佛的刹土清淨無垢,宛如自在天宮。”他們兩人在爭執不下時,佛陀出來說:“我的器情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不過舍利子沒有見到而已。”

  這段教言,出自漢地的《維摩诘經·佛國品》,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引用過,無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網續釋》等中也引用過。其實,此處所講的“萬法皆爲清淨”、“煩惱即菩提”之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達的。由于它的內容很甚深,剛皈依佛門的人絕不會懂,但你不能因爲不懂就駁斥它,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實際上,如果你學過一些密宗續部,就會明白密法的不可思議。最近我在看《大藏經》,裏面有一部《月明明點續》,麥彭仁波切和無垢光尊者在論著中常引用它。我看的時候,越看越歡喜、越看越來勁,雖不敢說有所證悟,但的確獲得一些不共的加持和境界。該續闡述了很多清淨方面的道理,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些在顯宗中只是以隱藏方式開顯的,就好比我們讀小學時不明白的一些道理,讀大學時從上往下再看,原來竟然這麼簡單——我不是說顯宗是小學課程,密宗是大學課程,這一點有各種說法,暫時我們不談。但有些問題的深淺、難易,你們也不能否認。當然,也有些人是密宗無法度化的,而若學淨土法門,馬上就能往生面見阿彌陀佛,這樣的衆生肯定有,這也是佛陀轉不同*輪的原因所在。

  疑惑八:密宗可以涵攝一切乘嗎?

  續部中常說:密宗能涵蓋其他一切乘。對此觀點,有些人不太同意。但宋朝法天翻譯的《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中亦雲:“彼金剛大乘即攝一切乘,乃至過去、未來、現在亦複如是。”此經還講了八大成就[6]、視師如佛[7]等道理,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也介紹過這部經。

  不過,現在漢地的人特別忙碌,對佛經的聞思能力比較差。不像在藏地,每個寺院都有讀《大藏經》的傳統:人死的時候,會爲他誦《大藏經》;自己聞思時,也常翻閱《大藏經》。所以,在一些高僧大德所造的論典裏,《大藏經》中不管是密續還是顯教的教證,都引用得特別多。而在漢地,我特別佩服藕益大師,他從30歲那年開始閱藏,費時27年,曆經不同地方才讀完《大藏經》,並撰著了《閱藏知津》,共計叁十多萬字。其實,你們若實在沒時間看《大藏經》,讀一遍《閱藏知津》也是很好。有些人一晚上不睡覺,一直躺著看小說,到早上六點鍾看完了,高興得不得了。然而,這些小說沒什麼價值,完全是凡夫人的分別念,根本不如高僧大德的教言。所以,你們有時間的話,還是應該多看看這些。

  我剛才引用的《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的教證,意即金剛乘涵攝一切乘,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以前我遇到漢地一位法師,我們在文字上交流時,我故意說:“密宗是最高的法門。”(當然我也有很多教證。)他給我回信說:“這一句話我不承認。”我又給他去了一封電子郵件:“你不承認的話,請把理由講出來。”但他後來也沒答複,是有理由不答複還是沒有理由,我也不清楚。

  此外,在這部經中,還提到了聽密法之前要接受灌頂[8]。這些都是漢地經典中講的,所以你們不要認爲,密宗只在藏地有,只在喜馬拉雅山、雅魯藏布江附近才有,除此之外,其他地方都沒有。實際上,佛陀的顯宗、密宗在道理上是融會貫通的,只不過在有些地區,把某種教義開顯得更明顯而已。就像在藏地,密宗續部就特別多,新出的藏文《大藏經》108函中(對勘局的版本),我算了一下,密續就有28函。這些密續中,很多都有配套的儀軌和講義,再加上大德們所取的伏藏品、從清淨刹土迎請的續部,這樣算下來,密法的數量比整個《大藏經》還要多。

  另外,據某個資料說,漢地《大藏經》中,也有四百多部密…

《什麼是密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日修閉關要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