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苦樂人生 3

  

苦 樂 人 生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5)

  

(3月5日下)

  

  【要點導讀】:

  ◎ 我們的苦樂來自于哪裏?

  ◎ 怎樣構建自己生命的藍圖?

  ◎ 爲何要經營良好的師友緣?

  

  四、修行學佛開啓智慧·利樂有情踐行佛法

  1、修行學佛·增上環境·覺悟智慧

  【對比認識】:

  ——我們修行佛法、修道,在家我們叫學佛,出家我們一般都叫作修行。

  ——那我們出家住在廟裏面,它爲什麼名爲修行呢?

  ——因爲寺廟裏邊的環境,比較適宜修行,是一個修行的環境。

  ——我們出家衆也好,在家衆也好,他來到廟裏面來,就適宜修行。

  ——你在家的時候,就不容易談得上修行。那我們只能在家的時候,同佛法結結緣而已。

  ——真正我們要談到,如何一步一步去修行,就非常不容易的。

  ——你可以說這是非常非常得困難,尤其是在現在這時候。

  

  【破除邪見】:

  ——我們修行學佛,它不是去找一個什麼見解,它也不是去找一個什麼答案,它更不是要去找一個什麼結論。

  ——它沒有結論,也沒有答案。就是說我們能不能覺悟,我們能不能獲得智慧。

  

  【樹立正見】:

  ——我們有智慧,自然而然自己的身語意、生活、工作、學習,一切都能夠聯系起來,都能夠融入。

  ——我們內心裏面有智慧,它是因爲有覺悟,所以就能夠産生智慧。

  ——有智慧,所以我們身語意的行爲就不會犯錯。

  ——身語意的行爲不會犯錯,都是正確了,自然而然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爲人處世,一切的一切就不會有問題。

  

  【如理認識】:

  ——我們修行也好、學佛法也好,它最重要的,我們要培養一種智慧,我們要培養獲得覺悟的能力。

  ——我們需要很認真去思考究竟什麼是佛法?

  ——佛法它就是要讓我們獲得這樣子的一種覺悟、智慧。

  

  2、慈悲入手·饒益有情·踐行佛法

  ◎【思維】:我們如何來獲得這種智慧和覺悟的能力呢?

  ——從內心方面就是要培養慈悲心開始。

  

  【體悟慈悲】:

  ——大家都知道慈悲的定義:“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慈悲本身跟苦樂有聯系,跟別人的苦樂有聯系,跟所有的衆生的苦樂也有聯系。

  ——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跟一切的衆生的生命有聯系。

  ——所以成佛以後,還是一樣要去度衆生、饒益有情。

  

  ◎【思維】:你怎麼來消化這個佛法?怎麼來體現這個佛法?怎麼來說明說我們對這個佛法已經有悟了、入道了、入門了?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實踐佛法】

  ——我們要成佛,也是要去度衆生,去饒益有情,才能夠廣集資糧。

  ——如果佛法不在自己身心、生命上面去落實、去體現,佛法它永遠同我們的生命是兩回事。

  ——要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去落實佛法,那麼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自己的身語意就跟別人又有聯系了。

  ——如果跟別人聯系不起來,那佛法對我們個人來講,也就用不出來,也就用不出去。

  

  五、趣入圓滿華藏世界·構建無限生命藍圖

  1、華藏境界·依正圓滿

  【華藏境界】:

  ——《華嚴經》裏面所描寫的是華藏世界,不可思議的境界,非常地清淨、莊嚴、圓滿。

  ——華嚴的境界就是佛教的宇宙觀、最完整的宇宙觀。這些世界是聖者覺悟以後告訴我們的。

  

  【思維體悟】:佛的世界也好,華藏世界也好,我們又如何來認識它呢?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呢?

  

  【深入經藏】:

  ——我們念誦《華嚴經》,它就是最好的一個寫照:依報正報莊嚴。

  ——然後我們怎麼修行都講得非常清楚。

  ——並且境界非常的廣大,包容一切,又是圓教、圓滿的教法。

  

  2、生命藍圖·終極信仰

  【認識·生命藍圖】:

  ——我們作爲一個人,每一個人在自己的思想裏頭,在自己的生命裏頭,應該要有一個藍圖。

  ——一般的人他只是說,我一生當中要有個什麼成就,在社會上面要賺多少錢,在社會上面地位要多高多高,勢力有多大多大。他把這個作爲一個目標,他真正很難去建立一個比較好的世界觀。

  ——這個世界觀就是我們生命的藍圖,我們生命當中的圖紙。

  ——我根據這個圖紙來生活,我是根據我自己的這個藍圖來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

  ——如果生命當中沒有這樣一套藍圖,系統的完整的一套生命的藍圖,那我們的這個生活就是很瑣碎。

  

  【領悟·依正不二】:

  ——佛法的生命的藍圖,它是把依報和正報結合起來來考慮的。

  ——它所有外在一切跟我們正報聯系在一起,跟我們的心聯系在一起,跟我們的行爲聯系在一起。

  ——它不是專門來說明外在一個世界是怎麼回事,它不是這樣的意思。

  ——它外在的世界跟我們內心的世界是相聯系的。

  ——如何來聯系?是通過我們的身語的造作,通過身語的行爲,通過業把它聯系在一起。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那麼“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就是依報正報的結合,依報正報的圓滿。

  

  【確立·信仰人生】:

  ——我們在念誦(《華嚴經》)的時候,在理解的時候,就是要把佛法這樣子一個信仰建立在自己的生命的藍圖當中去,才能夠真正莊嚴自己的人生;

  ——否則我們信仰的這個力量,信仰的這個內心的世界是會很虛弱的。

  ——你只是說我以後要成佛。那佛怎麼回事?佛在天邊,碰不到摸不著。久而久之,你內心的力量是會越來越弱的。

  ——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佛的世界,有一個很具體的一個形象,這樣子的力量就更加強了,然後我們慢慢慢慢去調適。

  

  『附錄·思考題』:

  11.我們修行學佛的目的是培養什麼?

  12.我們如何來獲得這種智慧和覺悟的能力呢?

  13.如何在我們的身心、生命中去落實和體現佛法?

  14.如何認識不可思議的華藏境界?

  15.在佛法的生命藍圖中,依報和正報應該是什麼樣的關系?

  

✿ 继续阅读 ▪ 苦樂人生 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