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苦樂人生 4

  

苦 樂 人 生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4/5)

  

(3月6日下)

  

  【要點導讀】:

  ◎ 我們的苦樂來自于哪裏?

  ◎ 怎樣構建自己生命的藍圖?

  ◎ 爲何要經營良好的師友緣?

  

  六、依靠共業度脫生死·踐行聖言趣向菩提

  1、凝聚共業·度脫生死

  【對比】:

  ——我們常常講度衆生。我們過河要靠一只船,那我們佛法就是一只船。

  ——但是你一只船,從此岸要到彼岸,它光有船還不行,它還要靠人。

  ——學佛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它弄不好還是會翻船,這個是真的。

  ——怎麼樣才比較保險呢?就是你在船裏頭,在一只大船,很多人一起搖。這個就是大乘法跟小乘法的一種區別。

  

  【辨析】:

  ——小乘法,他完全靠自力,它靠個人的力量,靠別業;

  ——大乘法它靠共業,就把我們業的力量,融入到善法的共業當中。

  

  【認識】:別業跟共業,區別在哪裏?

  ——就是業的性質、業的行爲,這種行爲相應不相應的問題。

  ——你相應的話,它就融入到這種共業當中,你不相應的話,你就是別業。

  ——哪怕你人在一起,做同樣一件事,你心不在一起,它業就不在一起,

  ——你只要心在一起的時候,它自然而然,業就相應了。

  

  2、如理思維·依教奉行

  【如理認識】: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走聖者道,要順著這個聖者道去走,才有希望。

  ——要順著聖者的道去走、去做、去實踐,就必須要把我們的行爲,同佛菩薩的行爲,同聖者的行爲去相應。那麼這一點就是非常重要的!——師父強調!

  

  【何謂相應】:

  ——同聖者的行爲去相應。比如說,佛菩薩告訴我們,修行要怎麼修,做事要怎麼做,怎麼調心,怎麼用心,怎麼用功,那我們照著去做,就是相應。

  ——因爲這些經典,佛菩薩、祖師大德們講的,他們語業的體現,寫成文字。

  ——我們照這麼去做,我們的業就跟這個業相應。

  ——我們相應就不會錯,我們相應,我們就順著這個解脫道。

  

  【破除·邪分別】

  ——不是說我們在佛門裏邊,修行用功的時候,一定要怎麼樣子自己去講出一套出來,自己去搞出一套出來,這個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凡人怎麼會有那種經驗呢?我們凡人只有凡人的一些經驗,他絕對沒有聖者的經驗。

  ——更不是說,我們拿佛經上面的片言只語作爲一個借口。

  ——我們常常說利益衆生,利他。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不能相等的。

  ——爲什麼說不能相等呢?你利他的人很多,不學佛法的人也有利他,社會上面學其他宗教的人,他也有利他的。

  ——不僅僅說,你沒有車費了,給你十塊錢;你沒有飯吃了,給你一盒盒飯;你沒藥了,給你一瓶藥。這個就是菩薩,這不可能那麼簡單。

  ——不是因爲說我是佛教徒,我給你一瓶藥,我就是菩薩了;那人家不是佛教徒,給你一瓶藥,他就不是菩薩。它不是這麼來劃分的。

  ——你給他一瓶藥,也是利他,但你這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

  

  【樹立·正知見】:

  ——我們相應,不是說我們今天相應,明天不相應了,我們心心念念、時時刻刻、一天又一天,我們都是這樣用心,我們這樣子是不會錯的。

  ——佛法所談到的“利他”有特定的含義,就是說去利樂有情,沒有條件,並且自己要成就佛果,必須這麼做。

  ——那麼去利樂有情,就要利益他們一起來學佛法,去解脫生死,求證涅槃,並且是心心念念是這麼想的。

  

  【深入思維】:

  ——我們學大乘佛法,如何來認識究竟我們真的是大乘佛法?還是二乘法?還是凡人法?

  ——我們都要把整個概念要搞清楚,然後我們是跟哪一道相應,我們要搞清楚。

  

  【應起定解】

  ——要走大乘道,要走成佛之道,那肯定要照這套去走,照這套去實踐,才是有可能的,才是有把握的。

  ——如果不照這套去做,我們所有點點滴滴的經驗都是錯誤的,最後不能連成線,這絕對不可能,這個是真的!

  

  『附錄·思考題』:

  16.如何認識大乘法和小乘法的不同?共業和別業的區別在哪裏?

  17.如何同聖者的行爲相應?這種“相應”應該達到一種什麼內心狀態?

  18.爲什麼說“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那佛法“利他”的真正內涵是什麼呢?

  19.“叁法印”的內涵是什麼?如何理解“相依共存”?

  20.爲什麼說師友緣非常重要?什麼才是緣分好?

  

✿ 继续阅读 ▪ 苦樂人生 5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