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乐 人 生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5)
(3月6日下)
【要点导读】:
◎ 我们的苦乐来自于哪里?
◎ 怎样构建自己生命的蓝图?
◎ 为何要经营良好的师友缘?
六、依靠共业度脱生死·践行圣言趣向菩提 1、凝聚共业·度脱生死 【对比】: ——我们常常讲度众生。我们过河要靠一只船,那我们佛法就是一只船。 ——但是你一只船,从此岸要到彼岸,它光有船还不行,它还要靠人。 ——学佛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它弄不好还是会翻船,这个是真的。 ——怎么样才比较保险呢?就是你在船里头,在一只大船,很多人一起摇。这个就是大乘法跟小乘法的一种区别。 【辨析】: ——小乘法,他完全靠自力,它靠个人的力量,靠别业; ——大乘法它靠共业,就把我们业的力量,融入到善法的共业当中。 【认识】:别业跟共业,区别在哪里? ——就是业的性质、业的行为,这种行为相应不相应的问题。 ——你相应的话,它就融入到这种共业当中,你不相应的话,你就是别业。 ——哪怕你人在一起,做同样一件事,你心不在一起,它业就不在一起, ——你只要心在一起的时候,它自然而然,业就相应了。 2、如理思维·依教奉行 【如理认识】: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走圣者道,要顺着这个圣者道去走,才有希望。 ——要顺着圣者的道去走、去做、去实践,就必须要把我们的行为,同佛菩萨的行为,同圣者的行为去相应。那么这一点就是非常重要的!——师父强调! 【何谓相应】: ——同圣者的行为去相应。比如说,佛菩萨告诉我们,修行要怎么修,做事要怎么做,怎么调心,怎么用心,怎么用功,那我们照着去做,就是相应。 ——因为这些经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讲的,他们语业的体现,写成文字。 ——我们照这么去做,我们的业就跟这个业相应。 ——我们相应就不会错,我们相应,我们就顺着这个解脱道。 【破除·邪分别】 ——不是说我们在佛门里边,修行用功的时候,一定要怎么样子自己去讲出一套出来,自己去搞出一套出来,这个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凡人怎么会有那种经验呢?我们凡人只有凡人的一些经验,他绝对没有圣者的经验。 ——更不是说,我们拿佛经上面的片言只语作为一个借口。 ——我们常常说利益众生,利他。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不能相等的。 ——为什么说不能相等呢?你利他的人很多,不学佛法的人也有利他,社会上面学其他宗教的人,他也有利他的。 ——不仅仅说,你没有车费了,给你十块钱;你没有饭吃了,给你一盒盒饭;你没药了,给你一瓶药。这个就是菩萨,这不可能那么简单。 ——不是因为说我是佛教徒,我给你一瓶药,我就是菩萨了;那人家不是佛教徒,给你一瓶药,他就不是菩萨。它不是这么来划分的。 ——你给他一瓶药,也是利他,但你这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 【树立·正知见】: ——我们相应,不是说我们今天相应,明天不相应了,我们心心念念、时时刻刻、一天又一天,我们都是这样用心,我们这样子是不会错的。 ——佛法所谈到的“利他”有特定的含义,就是说去利乐有情,没有条件,并且自己要成就佛果,必须这么做。 ——那么去利乐有情,就要利益他们一起来学佛法,去解脱生死,求证涅槃,并且是心心念念是这么想的。 【深入思维】: ——我们学大乘佛法,如何来认识究竟我们真的是大乘佛法?还是二乘法?还是凡人法? ——我们都要把整个概念要搞清楚,然后我们是跟哪一道相应,我们要搞清楚。 【应起定解】 ——要走大乘道,要走成佛之道,那肯定要照这套去走,照这套去实践,才是有可能的,才是有把握的。 ——如果不照这套去做,我们所有点点滴滴的经验都是错误的,最后不能连成线,这绝对不可能,这个是真的! 『附录·思考题』: 16.如何认识大乘法和小乘法的不同?共业和别业的区别在哪里? 17.如何同圣者的行为相应?这种“相应”应该达到一种什么内心状态? 18.为什么说“利他不等于就是菩提心”?那佛法“利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19.“三法印”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相依共存”? 20.为什么说师友缘非常重要?什么才是缘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