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整體性的意義 6

  

生命整體性的意義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6/7)

  

(4月26日 上)

  

【要點導讀】:

  

◎ 此刻佛菩薩是怎樣利益我們的?

  

◎ 我們感受到善知識的恩德了嗎?

  

◎ 什麼是生命整體性?

  

  

六、如理觀心破我執·從心開顯華藏境

  

1、明觀自心慎抉擇·祛除我執爲聖教

  

【斷惡修善】:

  

——這佛法本來是非常活潑的,也是非常自在的、快樂的,它是真理嘛。

  

——真理它就能夠驅除謬誤,它是真理就能夠讓我們越來越勇敢,越來越有智慧,越來越有能力去克服種種的困難和問題。

  

——那我們有這種能力,是善法的能力,是內心極其調柔,內心極其慈悲,極其善良。

  

——而不是常常像社會上面有些人的一種暴躁,一種殘忍,絕望,悲傷等等那種能力,那種是負面的情緒。

  

——這種負面情緒的能力有時候會是很強的,這些的負面情緒的能力就是煩惱。

  

——要把這樣子一些負面情緒的東西,把它去掉,然後才能夠逐步逐步,讓佛法的陽光,讓佛法的力量,越來越顯示出來。

  

  

【觀心抉擇】:

  

——我們要學佛法的時候,通過佛法來對治我們內在的無明煩惱的時候,同時也會顯示出我們內心的缺陷,我們內心的問題,我們內心的迷茫。

  

——當一個人了解到自己內心有這麼多問題、迷惑、缺陷的時候,恰恰這個時候,就是認識到自心,就是自心確實有這些問題。

  

——那麼有了這些問題之後,下一步我們怎麼辦呢?就很重要了。

  

——我們是不是表現出得過且過的態度,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表現出不抱希望的態度、自暴自棄的態度、玩世不恭的態度

  

——還是要抱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爲、勇猛精進、依法行持、發菩提心,這是不一樣的。

  

  

【破邪立正】:

  

——我們常常認識到內心有問題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很差勁,自己學了這麼久還如此,那幹脆不想去學了。

  

——實際上我們心情好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都不是真正在用功。

  

——我們只有在認識煩惱的時候,看到煩惱的時候,去對治的時候,去聞法的時候,去發決定信解、決定義的時候、作決定自己要用功的時候,然後你真正有一點一點去用功的時候,那才能夠算數。

  

  

【如法辨析】:

  

——有時候也有可能我們發了大心,發了菩提心。

  

——那麼這種發了菩提心,是爲了衆生,爲了佛法。

  

——爲衆生、爲佛法是不一樣的。

  

——爲衆生,就不是爲自己了;爲佛法,就不是爲了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想法跟佛法,這個概念是不一樣的。

  

  

【破斥我執】:

  

——那我們在護持叁寶也好,我們在做事也好,我們要用功也好,我們總是希望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照自己的辦法去做,總認爲說,自己的想法才是佛法。

  

——那我們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同佛法劃等號呢?這是很難講的事情。

  

——但是,總之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處總是希望說符合我自己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不對路,就不對,就有問題,那這個是不對的。

  

——所以我們爲衆生、爲佛法,而不是爲自己,爲自己的想法。

  

  

【認識自心】:

  

——我們自己的想法是非常的狹隘的,非常的零碎的、不系統的,甚至都是盲點,都是自己生命的盲點。

  

——就是我們會認爲說,這種是對的,最後恰恰就執在這一點上,這一點就成了我們自己的執著,很堅強的內在的執著,就過不去。

  

  

2、內充外顯度衆生·趣入華嚴精妙義

  

【師父教誡】:

  

——我們內心的活動、內心的世界,如果非常的豐富,非常的完整,我們在外在才能夠開顯出廣大的事業出來。

  

——如果我們內心裏邊只有極其單調的幾句佛法的概念,你想去度衆生,你想去建立教法,你想去承擔如來家業,這是不可能的。

  

——因爲我們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內充外顯,內在沒有東西,你外在的身語你反映不出來,肯定不能反映。

  

——人家跟我們談話,我們就談不來;人家的建議,我們不能接受;人家的意見正確與否,我們也是不知道的;

  

——我們去辦一件事情,是辦不通的;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做不出來的,是很難的。

  

——人家要到廟裏邊來學佛法,我們不要說能夠度化他,你要說服他都不是那麼簡單的,讓他覺得你講得有道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依法而行】:

  

——所以我們應該要有一種更加積極、坦然、有智慧的這樣子一種態度,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以及未來的一切。

  

——我們整個人生這些過程才是整體性的過程。

  

——所有這些,只有把自己放在整個人生的整體性當中去考慮,才能夠彼此的心靈相通。

  

——因爲放在整個人生的整體性去考慮,那每個人的心都一樣的,他心心相印,心心都能夠相通,法爾如是,如實了知自心,如實了知自心的問題關鍵之所在。

  

——這樣我們的能力一直在培養,那我們自己的這個能力得到了,有了,同時其他人的能力,也會得到我們的幫助,受到我們的啓發,同時也在增長。

  

  

【華嚴妙義】:

  

——這個也就是我們《華嚴經》裏面所談到的諸法相即的這樣一個道理:諸法相即自在。

  

——就是很簡單的事情,它都能夠說明很深奧的佛法,那這個就是華嚴的一種境界。

  

——《華嚴經》裏面所告訴我們種種的境界都是重重無盡的,都能夠讓我們用華嚴的重重無盡的,諸法相即的這樣子的一種思想、觀念去認識一切,去認識器世間、有情世間和正覺世間。

  

  

『附錄·思考題』:

  

1.當了解到自己內心有這麼多問題、迷惑、缺陷時,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

  

2.什麼才是真正的用功狀態?

  

3.我們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問題?爲什麼會成爲我們內在堅強的執著?

  

4.我們應該以什麼樣一種態度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以及未來的一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