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認識病相 5

  

怎 樣 認 識 病 相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5/6)

  

(6月11日上)

  

  【要點導讀】:

  ◎ 我是一個聽話服藥的病人嗎?

  ◎ 是否覺得佛法離自己很遙遠?

  ◎ 我是在想象中學佛嗎?

  

  五、希求解脫增上生·欲證佛果莫喜足

  1、生生增上求佛果·智慧方便得解脫

  【認識修行】:

  ——修行的成就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修得越來越好,一生比一生好,一世比一世好,就是我們常常所談到的生生增上,一生比一生殊勝;

  ——第二個更主要的目的是,要讓我們修行圓滿成就佛果。它這兩個是一體的。

  ——因爲你一生一生越來越殊勝,一生一生都是在修行、在用法。最後的目的在哪裏呢?是要成就佛果,這兩個是聯系在一起的。

  ——如果我們不能做到生生增上,那我們什麼時候會成佛,也是很難講。

  ——反過來說,我們不能一生比一生好,那我們的成佛更加是遙遙無期。

  

  

  【诠釋增上】:

  ——那如何要做到生生增上?

  ——我們可以把時間放得近一點,你應該要年年增上,一年比一年好,再近一點來講,應該月月增上,應該天天增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時刻刻都要向上,都要增上,都要越來越好。

  ——這樣子的話,我們同佛果的距離才會越來越接近,內心裏邊才會越來越真切,一生比一生好,一生比一生殊勝,一生比一生增上。

  

  

  【解脫之道】:

  ——我們要有希求心,希求解脫心。

  ——希求解脫,得到解脫,需要方便和智慧。

  ——方便才能夠産生出離心。但是,必須依靠正見,才能夠真正解脫。

  ——所以,解脫實際上,它的核心是要靠智慧。

  ——菩提心是說我們的大乘發心,大乘發心也是方便品裏面的一部分,

  ——方便是父親,正見是母親:方便是父,般若是母,

  ——諸佛從般若生,所以《般若經》名爲佛母。

  

  

  2、莫爲少利忘根本·常思宗旨安住修

  【深觀自省】:

  ——那麼暫時的、一般的、微小的一些利益,就是很細微的、很小的利益,那麼這在世間上面都是能夠得到體驗的、獲得的。

  ——同樣如此,我們遇到好人,遇到好事,甚至我們聽聞到佛法,我們來到道場裏頭,也是能夠做到的。

  ——大家比如說來到龍泉寺,在這樣一個境界上,是能夠感受到說,自己有收獲,自己有快樂,自己有進步。但是,不能以此爲滿足了。

  ——那自己的這些發心來到龍泉寺來,自己的這些進步、努力、成長是否能夠生生增上呢?是不是在解脫自己呢?是否自己所做的這些能夠同佛果的成就聯系起來?那這些方面,我們更需要去思考。

  ——那麼這些思考清楚了,自己作了定解之後,我們下面的努力、下面的發心,下面的承擔和成就才會更加踏實了。

  

  

  【邪執邪見】:

  ——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可能是一個不信佛的人,沒有佛教信仰的人,信了佛,皈了依,就會覺得佛法很容易會成就;

  ——我們也有可能說,進到廟裏面了,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要解脫,就要開悟,就要如何地在佛門裏邊有大作爲、有大成就。

  

  

  【修學要害】:

  ——不知不覺,我們會把非常重要的一些前提忘記掉,以及根本忘記掉:叁寶、善知識、佛法忘記掉,

  ——我們會把希求解脫忘記掉,我們會把生生增上忘記掉,我們會把成就佛果忘記掉,那是非常劃不來。

  

  『附錄·思考題』:

  1.修行的成就可分成哪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是什麼關系呢?

  2.如何做到生生增上呢?如何從當下做起呢?

  3.解脫的核心是什麼?方便和智慧二者之間是何關系?

  

✿ 继续阅读 ▪ 怎樣認識病相 6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