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 樣 認 識 病 相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2/6)
(6月8日上)
【要點導讀】: ◎ 我是一個聽話服藥的病人嗎? ◎ 是否覺得佛法離自己很遙遠? ◎ 我是在想象中學佛嗎? 二、常觀自心作病想·遵師言教醫藥想 1、如理觀心破邪執·深思業果勿盲修 【認識自心】: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就猶如一個病人一樣。 ——一個生病的人如果被病魔折磨,就會非常的痛苦。 ——那要想減輕疾病的痛苦,要消除疾病的痛苦,需要吃藥,需要持續不斷地吃藥,要根據醫生的要求,來進行服藥。 ——一天吃幾次啊,幾點鍾吃啊,飯前飯後吃啊。它都是有一個嚴格上的要求,用多少藥量,什麼藥跟什麼藥可以搭配,什麼藥跟什麼藥不能搭配。 ——那麼我們的心無始劫以來一直都是被貪欲、嗔恚、無明種種的煩惱魔折磨、幹擾、侵襲,內心的痛苦是非常地深重,非常地多。 【破斥邪執】: ——可惜的是,我們不容易發起持續不斷用藥的這種心,吃藥的這種心,對治的這種心,用法的這種心不容易産生。 ——我們更多的情況下,只是希望說,我吃一次藥,就萬病皆除。 ——這個有可能嗎?可能性不是很大。 ——那麼重的病,那麼多的病,一天兩天吃藥就會好嗎?這是很不現實的問題。 ——除非說我們多少生、多少世以來一直在修行,今天豁然開朗,都貫通了,業障都消除了。不然的話,不是可能的問題了。 【省思病因】: ——那我們沒有很好地修持、用功努力,實際上還是對業果的不相信。 ——(我們)會認爲說,自己的這些困難啊,問題啊,負面的情緒啊,生活上的種種的不足和缺陷啊,都是因爲別人給自己造成的,別人給自己帶來的,或者說是社會影響我們。 ——就很容易去責怪別人,很容易去埋怨別人,從而逐步逐步對佛法産生懷疑,信仰退失,對社會、對他人,産生不信任。 ——就是對人、對法都懷疑,那這就是我們在學佛法過程當中內心很微細的、很嚴重的,但是也是非常有害的變化。 【盲修瞎練】: ——就是不知不覺,我們沒有根據醫生的要求,所開列的藥方在服藥, ——而是我們自己隨便在吃藥,吃錯了、吃偏了, ——或者說我們沒有按時吃藥,我們沒有吃足夠的藥,這些方面都是問題。 2、恭敬承事如教修·遣除邪執遵師言 [引]:《廣論》裏邊講,“于說法師作如醫想,如遭極重風膽等病,若得會遇,發大歡喜,隨教聽受恭敬承事,如是于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爲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如理事師】: ——就是說我們對善知識,就是應該當醫生想,就如我們患非常嚴重的病一樣,那我們遇到善知識,會有很大的歡喜心,就猶如極重病人遇到名醫,那我們生命有救了。 ——同樣如此,我們學佛法的人,佛弟子遇到善知識、遇到法師,是否能夠發起如患重病的病人遇到醫生那樣子的一種高興的心情? ——那麼遇到善知識之後呢,要隨教聽受嘛,而不是說自己喜歡聽什麼。 ——善知識告訴我們,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病根之所在。 ——如何指導我們,那我們都是要隨順、聽受,要聽進去,領納善知識爲我們教授的佛法,然後非常認真地恭敬承事。 ——我們如果照著這樣去做,就會有實際上的、真正的受用、幫助,我們很多的問題,就能夠得到化解。 【非理作意】: ——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就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這個病想上面談到:“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爲莊嚴”。我們不能夠照著善知識的言教去實踐的話,不知不覺會覺得是一種負擔。 ——覺得一種負擔,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在道場裏頭,法師就告訴我們怎麼做,那我們要不要去做呢? ——你說我們不去做呢,又不好意思;去做呢,自己又是心不甘、情不願,又是覺得這樣子是不是如法?這樣是不是同佛法相應?這樣是不是修行? ——我們天天在討論,天天在幹活,是不是就是修行?我們天天在念經,是不是就是修行?我們天天在互動,這個就是是不是修行?等等,我們在供花,我們在供水,是不是就是修行?都會有懷疑了。 【如理認識】: ——做病想不等于說,讓你認識到說,自己有病,自己有煩惱,要吃藥而已。 ——是因爲我們煩惱比喻成病,佛法比喻成藥,如理、如法、如量,就是我們吃的藥,要吃的真正的藥,吃的不是假藥,並且要按時服藥。 ——要根據醫生的要求吃藥,要持之不懈地吃藥,持之以恒地吃藥。 ——這個醫生和藥,對自己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非常珍貴的。 ——醫生就是人,藥就是法,是最爲殊勝的,最爲珍貴的。 ——如果沒有醫生,如果沒有醫藥,沒有佛法,沒有善知識,那我們的我慢摧服不了,“智者定應摧我慢”。 ——那實際上,不能依教奉行,不能真正以一種恭敬心去承事,那完全同佛法的教授,同道次第的教授背道而馳的。 【修學誤見】: ——而實際上,我們何時生起這樣子的心呢? ——我們非常容易把這樣子的一種教授理解成我們有病。 ——很難去理解成說,醫生的重要,醫藥的重要、珍貴。 ——我們就會認爲說,自己有了佛法,這個佛法就在自己的心裏,我們已經有了,必須按照那樣去做。 ——就會變成說,本來內心裏頭沒有實際意義上的佛法,我們只是道聽途說,從書本上面看兩句,就會以爲說是自己悟出來的佛法, ——沒有那種真正的境界,而當成自己有那種境界, ——這是一種錯覺,很嚴重的一種錯覺。 ——那麼你照著自己這種錯覺去走、去修、去做,怎麼會有可能成就呢?這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是非常大的一種愚癡。 【師父教誡】: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只有將過去自己種種的心得也好啊,經驗也好啊,世間上面生活、工作、學習,以及自己在世間上面所有一切的成就,當成是自己生命的附帶的部分,而不是主要的部分,不是核心的內容, ——我們生命的中心,所需要的是佛法。 ——只有這樣,佛法才能夠同自己的生命相結合,我們內心才會有真正的活力和熱情,才能夠真正發起這種心向佛菩薩學習。 ——唯有在這樣的一種心性當中,我們內心的狀態才有可能逐步逐步同佛菩薩的境界去相應。 『附錄·思考題』: 1.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善知識和善知識的言教? 2.如何如理認識“病想”、“醫想”和“藥想”? 3.學習佛法時,我們該如何對待過去自己的心得、經驗或世間上面所有一切的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