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 樣 認 識 病 相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1/6)
(6月7日下)
【要點導讀】: ◎ 我是一個聽話服藥的病人嗎? ◎ 是否覺得佛法離自己很遙遠? ◎ 我是在想象中學佛嗎? 一、欲求菩提先立本·至心學佛生歡喜 1、明辨宗旨破無明·人法殊勝發定解 【開宗明義】: ——我們學習佛法要先作決定,就是自己決定要修行成佛。 【反觀自省】: ——那麼修行是不是會成佛?學佛能不能成佛?實際上還有很多人未必能夠完全相信。 ——意思是說,一方面我們沒有作出決定想要成佛;一方面我們沒有真正相信學佛成佛這一個意義。 ——只是說我們要在精神領域提升一下心靈,改變一點自己的認識,端正一下自己的態度, ——偶爾我們也會說,我自己確實需要經過一番的改變,需要經過一番的努力, ——但是究竟要如何改變?如何努力?不知道,請法師們爲我開導,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直指要害】: ——這樣子一個問題,在表面上看是沒有錯的。我要好好追求進步,我要好好改變自己,我要好好努力、發心。 ——那實際上,改變也好,努力也好,發心也好,提升也好,這只是一個方法,用功的方法,用功的方式。 ——只是一個過程,一個宗教的行爲,或者說內心的行爲,你只是需要這樣子的一種修行的行爲去努力。 ——那麼究竟修行的行爲是什麼?究竟什麼樣子才算修行?究竟修行是不是爲了成佛?不知不覺還是繞開了這樣一個主題。 ——這表明我們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旨,我們的終極目標還不明確。 ——沒有真正對法殊勝、人殊勝産生信心,做了定解。 ——對這樣一個重要的、重大的信仰上面的問題沒有定解,而是在這些枝末上的、方式方法上面去做考究,這是我們的無明之所在。 2、真心向佛自歡喜·修行疲厭深自省 【樹立正見】: ——如果我們真正從內心裏頭,從生命的深層次上認識到,佛法是最核心的內容, ——自己就不會被動,自己就不會放逸懶惰,自己就不會僅僅在日常生活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上去分別。 ——因爲解脫道、菩提道,它本來就不是一般意義上面的世間的善惡是非。 ——世間上面的善惡是非,根據佛法的標准來看待,都是衆生無明煩惱。 ——它不是無漏法,它更不是無漏的無爲法。 ——所以,我們內心只有真正向佛法方面靠攏,想要成佛,才會有一顆真正意義上的歡喜心。 【認清症結】: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們不能持續地用功,我們不能非常有興趣地修行,不能天天修行,那麼它的原因就是修行産生不了歡喜,産生不了好樂。 ——就是學的時候很苦惱,修行的時候也很苦惱,內心依然同沒有學的時候一樣。 ——這樣子下去,時間久了,時間長了,就會覺得學習佛法是一個很耗費時間的事情,並且不能得到明顯的進步。 『附錄·思考題』: 1.我們學習佛法要先作什麼決定? 2.我們在學佛修行上的無明表現在哪裏? 3.根據佛法的標准來看待,世間上面的善惡是非是什麼? 4.爲什麼我們不能持續地用功,不能非常有興趣地修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