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理念課筆記要點&心得小結
(6月3日 上)
《如理聽聞是趣入佛法的先導》(7-9講)
七、加強師友緣,修行不畏難
【要點】:
——我們與師友、法師的緣分完全看自己如何造作。
——要培養和善知識的緣分,用自己的希求心去培養。
——反饋多少,有多少受用,要珍惜這種因緣,業感!
——緣分要平時加強,多鋪墊,有話說,關系好,緣分近。
——師友緣好,修行上升很快,無形的心業力增強,很多功德聚集起來。這樣別人對你就會生起善念,互相策勵,修行上升快。
【心得】:
這次法會最值的隨喜自己的就是增廣和加深了與同行善友、法師的業緣,實際境界上自己的受用和提升,真切感受了師父爲何在開示中不斷教誡要增進師友緣,法師專門開班會來引導大家認識師友緣的重要。“有緣,他才能夠聽得進去話;有緣,他才能夠接受佛法;有緣,他才能夠依照去實踐。”師父在《不被六根蒙蔽》中的這句教誡,我在自己身上有了真切的體會。
雖然我只上過四次山,第一次是和姑姑一家一起去,在寺裏只呆才幾個小時,就見了賢甲法師,沒和什麼人講過話。很奇怪的是,我和山上的義工緣分都很好,尤其是和那些資深義工的緣分更好,雖然我學佛時間很短,能到寺裏的機會更少,但好像我比每周上山的同修認識的人還多。而且和法師們的緣分也很好,雖然我只參加過兩次法會,但法師們卻都記得我,幾位負責的執事法師都很加持我,讓我非常感恩。我非常珍惜這份師友緣。雖然身在異國,但心卻始終牽挂著寺裏,就是因爲有緣吧。我感覺自己是和這個道場有特殊的緣分,也是和師父宿世的緣分吧,以至于每次我都做好准備坐公交車上下山,但都沒找到機會,總是碰到有緣人送一程。這次法會,我感覺自己的內心狀態和上次法會有很大不同,我開始在心裏把龍泉寺當成家看待了,所以用寺裏的東西我會更愛惜,就像在家一樣,平時幫大家打水,隨手幫點什麼忙,也沒想到是要集資糧,只是覺得在家裏做這些是應該的。
這次法會第一天剛上山,我就見到了幾乎所有的執事法師,幾位法師們忙著手裏的活,還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我很歡喜,但也很難受。這些本來都是應該我們居士來做的,讓法師們這麼辛苦,太損居士的福報了,還是我們做的不好,能力不夠,成長得太慢,還遠遠趕不上師父建立教法的步伐。
這次法會我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對自己非理作意起煩惱,但唯一沒忘的就是師父廣結善緣的教誡和理念課的實踐教授。上次法會認識了不少山上的常住義工,這次法會不但把以前的善緣加深了,還結了很多新的善緣。正是因爲和大家緣分好,所以我從同行身上學到很多佛法,領受很大加持。感受比較深的是,這次和鄭居士的緣分更深更好了,雖然她年齡比我小很多,甚至還沒我的學生大,但她無論是策勵我,還是批評我,還是和我分享依師的體會,我都聽得很受用,不會起慢心,不會排斥。對比反省,爲什麼法會的課程我聽不好,反而對比自己年長的同修起分別心、稱量心呢?我體會就是主要還是師父講的緣分問題。因爲我覺得和講課的師姐緣分不夠好,自己就沒有想要親近學習的希求心,沒聽課心裏已經有障礙了,真的就是師父說的“緣分不好,佛法肯定學不進去”。
隨喜自己的是,這次我按著師父的話去實踐,主動創造和改善了很多師友緣,非常受益。這次除了和鍾居士有很多交流外,我和基金會的林師兄和漆師兄,以及從福建來的付師兄都做了很深入的交流,非常受益,感受同行的功德,也在同行身上感受師父的功德。我很感恩這些師兄專門抽出寶貴的時間和我分享師父的功德和自己依師的心得。臨下山的上午和漆師兄交流,本來他計劃和我聊半個小時,爲了避免戲論,我們還做了緣念,但最後我們交流了一個半小時,臨別漆師兄一直把我送到門口,還不斷鼓勵我要多造親近師長的業。我也體會了法師課上爲什麼說“希求心表現在和善知識的應對上”,我想也是我的希求心讓漆師兄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和我分享吧,當他講述師父的功德時,我幾次不能自已的流淚。
最殊勝的應該是臨下山時改善的兩個師友緣。法會上有位師姐是我的輔導員,常上博客,其實對她的情況很熟悉,以前就想結識她。但她性格好像比較內向,和人交流不多,雖然上山已快兩個月,但感覺還沒我和山上的義工熟悉,本來也想和她聊聊,但沒碰到合適的機緣,自己主動去和她結緣的動力好像也不太強。後來在參加DVD組結行時,我和大家分享看師父開示的心得,我發現大家聽得都很投入,但她卻一直在看手機,還有很多小動作。當時一個直感就是看來和她的緣分不夠好,所以她不願聽自己講話。一直記得師父的教誡,所以下山前總想找機會改善一下和她的業緣,種個正因。臨走前想送她個從韓國帶回的結緣品,但怎麼也找不到她。本來很遺憾,提著行李離開居士樓時,心裏還在祈求佛菩薩是否能有機會來改善這個業緣,結果沒想到她突然就在自己身後出現了。想到和她緣分不夠好,就把帶回來的一個最精致的手機鏈和她結緣了,她很歡喜。我更歡喜的是,沒想到祈求的力量如此靈,叁寶地真是有願必成。後來也是她的因緣,我竟然搭了賢乙法師的車下山了。我和寺裏的法師緣分都挺好,但唯獨和賢乙法師不太相應,記得第一次上山就是聽他開示,自己就起分別心,華嚴法會還是不相應,後來寫心得反省了這個問題,本來希望這次法會如理聽聞,努力改善和賢乙法師的業緣,但遺憾的是這次法師們全都不出來了。佛菩薩慈悲,臨下山還是給了我個機會,一路上向法師請益了很多佛法事業的問題和如何看待這個時代佛弟子的責任。法師那種直下承擔的願心讓我非常感動,也備受策勵。法師對開展佛法事業有很多不同常人的想法讓我很受啓發,也對自己的緣起和將來能承擔的工作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一路上觀到賢乙法師很多功德,也從法師身上觀到了師父的功德,和法師的緣分好了,很得加持,非常歡喜。
這次法會自己在師友緣上的收獲,讓我對師父的法更有信心了,對理念課的信心更強了,去實踐的動力更強了。對于師父建立教法的思路,引導團體所走的路以及開展的廣大佛法事業,我內心有了更強的認同和信心。
八、多角度思維,善創造緣起
【要點】:
——關鍵是我們如何造作、希求和祈求,業就會怎麼轉變。業如何發展,全看我們的造作。
——緣起法完全在自己的造作上,如何造作就如何感果,這樣就非常有力量,因爲非常主動,心力不會經常低沈。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智慧一定增長,心的執著、粘著的特性就會下降。
——培養從多個角度觀察問題,緣起要自己調整,生命不斷提升,這要智慧。
【心得】:
在師父開示的諸多法類中,我聽得最相應、最歡喜的就是緣起法,在這一點上尤其體會佛法的殊勝,去除了很多內心的執著分別。理念課的教授更讓我找到了實踐的下手點。對這個法類的實踐,最大的收獲,就是改善了和父母的溝通,以前總是會被他們的煩惱卷著走,自己也煩惱不堪,很排斥。現在從緣起上去觀待很多問題,並在他們身上實踐柔軟語,溝通大有改善,不被父母的業牽著走了,不排斥境界了,更有耐心了,自己也不煩惱了。隨喜!
但在多角度觀察問題上,實踐得還是不好。尤其是自己起煩惱時,心還是執著一點,非理作意,不靈活。
這次法會另一個很大的收獲是,我對自己的緣起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真正認識到理念課就是最契合自己當下根器的引導,幾乎自己修行上的問題法師在課上都講到了。尤其是法師在依師問題上的教授,讓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並知道該如何去改進。所以,我會跟著法師在理念課上的引導,認真去實踐,在自己的緣起上踏踏實實去提升。珍惜可以和山上義工一起學習的因緣,感恩師父、法師的攝受,感恩同行幫助成就這些因緣。
對緣起的思考讓我體會到,唯有對當前佛教現狀和中國社會的現實有深刻的認識,對整個世界在多極化趨勢下共業潮流的變動有所了解,我們才能對師父建立教法的理念,對團體和整個佛法事業的開展有真正的信心,願意把自己融入到團體中去走增上生,而只有對自身緣起有了清楚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在團體裏安住當下地去承擔,去作師所喜。
九、依緣起發願,以願心導行
【要點】:
——沒有願心,很難安住在當前的事情上。
——修行沒有力量,是因爲修行的狀態脫離現實緣起,脫離佛教緣起,脫離衆生的緣起,脫離所處環境當前的緣起。
——要結合現實緣起去思維,脫離緣起發菩提心,具體對人、對事沒有力量。
【心得】:
針對理念課的討論題“你希望這一生修行到什麼程度”。我自己的想法是,因爲成佛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無限生命的修行之路該怎麼走、當下該怎麼修行、做什麼,自己完全不清楚,唯有依靠善知識。因爲對于依師學法才能成佛在心裏很笃定,所以這一生要造一份如理依師的業。對自己具體要修到什麼程度沒想太多,只是希望自己能發起和師父一樣的心,真正做到同心同願,把跟著師父建立教法,開展佛法事業就當作自己此生的修行。對于如何結合現實緣起,確定自己這一生的修行的程度,還需要在認識自己緣起的基礎上,再深入思維。
《《如理聽聞是趣入佛法的先導》(7-9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