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理念課筆記要點&心得小結
(6月2日上)
《如理聽聞是趣入佛法的先導》(4-6講)
四、策發希求心,依師學法要
【要點】:
——是否經常想起佛?每天花多少時間祈求,念佛名號?是否相信佛真存在。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佛是我們內心一直向往、依靠的對象,每時每刻想起他,慢慢可感受佛存在我身邊。
——贊佛偈誦,憶念佛,要經常感念佛,希望與世尊見面。
——心得回饋-是向善知識表達希求心的一個最好途徑。
——上課後是否實踐,實踐後是否回饋,這都是表示希求心,表示想學習。
——對佛法的認識應該越來越踏實、越來越實在,與善知識的互動越來越能學到東西,並知道怎樣應對學到東西。
【心得】:
聽這堂課之前,我一直自以爲自己對善知識,對法都挺有希求心的,也時常聽到這樣的贊歎。但聽了法師爲我們分析微細的心相,並促使我們反思“我們真正有一顆想學的希求心嗎?”對境揀擇自己的內心,我才發現自己的希求心很微弱,不堪境界的考驗,不能得到善知識的回應和肯定,我就有受挫的感覺,生煩惱,動力不足。面對自己的內心還是一片無明,慢心障蔽,看不到真實的心相。原來自己希求的好像並不只是善知識的法,貪著贊譽肯定的世間心還是很強。而且求法求不到,就有受挫想退心的念頭生起,內心還是沒有真正思維抉擇過爲什麼要求法,不明確佛法和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什麼關系,把佛法當成世間知識求,沒有體會佛法的珍貴,更不能體會祖師大德爲求法不惜舍身的境界。
法師的提問讓我反省到,自己雖然很仰望歎服師父和佛菩薩的功德,但是自己內心是否真得有那種很強烈希望獲得這種功德的願望呢?這兩天剛聽完師父《怎樣認識病相》的開示,師父一開始就破斥“我們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旨,我們的終極目標還不明確,…對這樣一個重要的、重大的信仰上面的問題沒有定解,而是在這些枝末上的、方式方法上面去做考究,這是我們的無明之所在。”反觀自己的內心,之所以沒有強大的希求心,就是對于終極目標沒有定解,對于佛功德沒有生起真實的希求心,自己的心相和行爲正如師父所破斥的“只是要在精神領域裏提升一下心靈,改變一點自己的認識,端正一下自己的態度”。反省自己想學佛法,好像只是因爲佛法相對于世間法更能滿足我對自己內心世界認知的願望,但用佛法認識自我的究竟目的是什麼,我在內心沒有深入思維産生定解,所以一遇求法受挫,自己的希求心就容易退失。我想這是自己依師信心不堅固,修行心力不穩的一個最大的原因吧。
“我究竟希求的是什麼?我是否有一顆強大的希求心?”我想這是自己要不斷在內心去思擇和反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想清楚,沒有定解,還是不知道爲什麼要依師,依師是求什麼。這樣,轉來轉去,永遠都在門外轉。
五、學習心廣大,一切境提升
【要點】:
——效學孔夫子,學習叁步曲:彈奏技巧——意趣神韻——爲人風貌
——把一切境界當成可學習、悟道的因緣。學習心要廣大。
——比較好的學習心態,把心打開,向一切人學習,把一切人安立成尊長善知識。
【心得】:
有了強大的希求心,才會想去學習。但以何心態學?如何學?向誰學?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聽完這堂課讓我體會到,廣大的學習心是和強大的希求心相應的。有了強大的希求心,才會有迫切想學的願望,才會在一切時處,一切人身上學。反觀自己學習心還是不夠廣大,對很多事情用心不夠。大家常說“一切境界都是師父的加持”,那該如何去體會師父的加持呢?我想,如果能把“一切境界都當成可學習、悟道的因緣”,能在一切境界中學到東西,那這就是師父真實不虛的加持吧,因爲師父的心就是想讓我成長,讓我提升,斷除煩惱,增長智慧。否則師父加持我幹嗎呢?
這次法會上,我最大的一個體會和收獲就是在同行身上學法,這是當下緣起自己最好的學習途徑。“依師先從依僧起”,這次和幾位同修的深入交流都讓我受益匪淺,對理念課更強的信心也來自于和同修的交流。值得隨喜的是,因爲自己有希求心,想向同行學,所以很多資深同修都敞開心扉和我交流分享,感覺同行的加持不亞于師父和法師給我的加持。法會回來後,腦子裏時常現起的很多都是同行的分享。這也讓我越來越看清自己的緣起,認清自己的根器,不再好高骛遠。但也有值得反思的是,自己學習的對象不夠廣大,所以法會安排的課程反而學的不好,心裏還是有分別,還做不到把心打開,把所有人都看成自己的善知識。還是要調伏自己的慢心、分別心,安立好自己學法的目的。
六、串習叁教授,法義領納心
【要點】:
——方法A:5wh
——方法B:取相修(深入思維用功前已思維抉擇過,內心已很清楚,此時是把思維抉擇過的內容調出來加深)
——方法C:輪廓修
【心得】:
很感恩法師教授的這幾個思維方法。思維不能深入,不能持續是我苦惱很久的問題。一直找不到很好的方法。平時自己學習用的就是輪廓修,主要是憶持法義,但還是不能深入,所以內心的覺受不強。後來實踐了法師教的5wh和取相修(自取名)後,覺得挺受用。5wh應該是通世間法的,以前讀書倒是常用這個方法的。自己學佛學的不圓融,把很多世間法都排斥了。實踐了取相修,覺得更能觸動內心,對提策心力更直接有效。總體感覺,幾個方法更有所長,適用點不同。輪廓修側重在憶持;5wh有助于深入思維法義;取相修直觀,感性,有助于憶念、祈求,提策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