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5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理念課要點(五)

  

(6月28日下)

  

  

【第七次課】

  

一、介紹新加入的同學。

  

1.名字、什麼時候開始學佛的、什麼時候上山的?

  

2.介紹的目的在于大家要相互了解,在聽的時候有沒有真心隨喜新同學,是不是真心的笑?

  

3.我們心裏裝了多少人?平時互動了解的程度有多少?同行的名字、爲人、經曆自己了解嗎?師友緣對我們是絕對重要的。

  

4.師父怎樣看待新同學的加入?現在僧團24人,義工73人,甲班隨喜的法師,有100多人了,師父非常高興,因爲人才越來越多。師父說在國內至少要十萬個法師才能把佛法弘揚起來。所以,大家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怎麼看待新同學的加入。

  

  

二、提示上堂課的內容。

  

1.對經營增上環境、加深師友緣産生定解,自然待人的心會柔軟下來、急躁的心會沈靜下來、承擔心會增長,不會只在意自己個人的修行,而會努力去加深師友緣,積極改善師友環境。

  

2.爲什麼我們這一生這麼晚才學佛,就是上一生修的不好的表現,因爲沒有學佛的師友環境,跟一群不信佛的人在一起、跟邪見的人在一起,就是增上環境營造的不夠。

  

  

叁、本堂課的內容。

  

1.人身難得、暇滿人身更難得。爲什麼有的人得到了暇滿人身、有的人沒得到?我們得到暇滿人身了嗎?這些大家都可以去思惟。師父常說“時不我待”,我們有沒有覺得暇滿人身難得?

  

2.破斥當下打呵欠的現行,期待法師講點精彩的、快點切入正題,這就是不如理的聽聞狀態,因爲你一直在否定前面的,覺得前面講的不精彩、聽了犯困,當下的也聽不起去,後面的自然更聽不進去。

  

3.修學佛法的人和不學佛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討論:我們常會說什麼樣的绮語,會産生什麼樣的正反效果?

  

绮語是無意義的話,講多了,其果報、花報可能是過幾天你講話別人都不愛聽了,可能是私底下能講很多,到正式場合該講的時候卻講不出來了。

  

講話的動機是要很明確的,方便語不是绮語,比如給客人介紹寺裏情況,要講一些重複的話,就是方便語。

  

4.再次破斥“期待式”的錯誤聽聞狀態。聽課的當下、聽課的過程就是轉化身心的過程,聞法不僅只要聽得歡喜就夠了,還要把聞慧變成思維修行。大家不認識自己的煩惱現行,備了很多課在這種狀況下都無法往下講。

  

5.法師不是天天和大家在一起,對大家的狀況不一定都了解,所以大家要寫回饋,甯可批得辛苦點也希望大家多寫回饋。師父法師見到大家都是笑的,那是保持與你的善緣,你有沒有在這個善緣上跨一步?師父法師也許在專業上不如你,但他是心靈導師,誰好學、誰有希求心,都是看得到的。

  

6.破斥大家討論跑題、講偏,不能快速把自己內心的東西講出來,不能很坦誠,討論的效率低、效果差,後面就很難引導了。這都是互相觀待的,大家在一起不是好玩的,是要不斷解決大家心相上的煩惱問題,因爲我們所學與世間人已經非常不同了。座位的安排是讓大家更熟悉、加強緣份,大家應該坦誠交流。

  

7.善知識是一個強大的境,面對善知識怎樣調自己的心?舉師父不給好臉色的例子。善知識幫助我們調心,我們的心太高、太低、太精進、太懈怠,都不行,世間父母也不能做到這樣,我們能否體會到善知識的恩德?

  

周末上課大家要善調身心,把重點放到晚上上課來,不要太散了,要收攝身心,上課時心往道上緣,努力轉心,心與法越來越相應。(待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