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3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理念課要點(叁)

  

(6月26日 下)

  

  

【第五次課】

  

一、對前一段時間實踐狀況的總結。

  

1.大家上課前不要嘈雜聊天,要讓身心寂靜,進入聽法的狀態。

  

2.上殿威儀。

  

這段時間一直規範大家的身語、調整實踐上殿的威儀,但一個簡單的合掌大家要做到統一都非常難,可見習氣有多堅固。不是大家不願意做,而是做的時候就忘記了。上殿一個小時都不能堅持,那平常會是什麼樣子?也有個別做得好的同學。

  

大家技巧已經掌握了,但神韻出不來,散發不出甯靜安詳寂靜的心業力,而是呆板僵硬。大家有沒有把調整威儀規範身語當成一個教授、一個重要的事去做?真正用了心就不會那麼難。

  

  

二、上堂課所學內容回顧。

  

1.學了釋女瞿波的故事後,大家心裏有沒有生起相應的量?認可修行是無量劫的事,心不再著急,而是能安住當下,從今生、從當下就努力去種好因。

  

2.老同學要注意淨化雜染的心,不要以貌取人,看哪個法師順眼就跟著學一下,看著不順眼就不想學。

  

  

叁、破斥義工中的兩個不良現象。

  

1.看到山下來的居士唱念不熟練、找不到地方,你有沒有主動遞一下功課本,窗臺上順手就可以遞,你有沒有幫忙翻到唱念的地方給他?大家的心太硬了,沒有慈悲的滋潤,真正有宏法度生之心的人不會忽視身邊的每一個人,男女老少都不會忽視。

  

2.女衆那邊上殿各種動作都有,站的、拜的、坐的,都沒按規範統一,這是大家的身不和合,唱的聲音,高的低的,扯著嗓子的,不齊,這是大家的語不和合。爲什麼呢?因爲大家心不和合,每個人沒有去觀顧周圍的人。

  

下殿後叁叁兩兩談笑的,勾肩搭背的,上殿專注的那一刻都不能延續。男衆這邊比較好,都穿海青,排班魚貫而入,排班出去。大家只有認真去做,市井習氣才會慢慢從臉上消失。

  

3.善知識爲什麼會生病,因爲弟子們做得太差了。你們跟善知識發願要做到怎樣怎樣,結果卻做不到,善知識救拔大家的心很強烈,這個業是交織在一起的,業會回饋的。

  

  

四、今天學了叁段內容。如何認識自己?佛法裏對“人”的定義?如何認識人生?

  

(一)如何認識自己?

  

1.我們是根據肉身來判斷認識人,我們把身體當成“我”,然後就非常在意它,很努力地爲它付出。冷了不行、熱了不行、困了不行、累了也不行,爲它付出很多很多。

  

2.討論問題:從小到大我們爲這個身體做了多少辛苦的努力和付出,付出後我們得到了什麼?

  

討論5分鍾,大家快速討論、快速複述,思惟就活起來了。互相之間已經熟悉了,就不要有什麼執著,有什麼就說什麼。

  

3.討論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覺得爲身體付出有所得,有的人覺得什麼也沒得到,這都是因爲這個“我”。“我”即“俱生我執”、“分別我執”,我們一直爲這個“我”付出,五蘊和合而成這個色身,我們雖然在修行,但對“我”的執著卻極重。

  

4.由色身而引發的就是財色名食睡。

  

法師觀察師父,師父對身體如何不執著,舉師父自己煮剩菜面條吃早餐的例子。

  

看師父洗臉、剃胡子、穿衣服,做這些動作的感覺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是對身體非常不執著的表現。師父是有什麼吃什麼、有什麼穿什麼,對飲食衣服的戀著極淡極輕,說一點沒有可能大家不容易相信。

  

看師父吃東西感覺是放進去就可以了,正如日常法師講的一樣吃進去騙騙餓了的肚子,而不是象我們常想吃什麼、想要吃什麼、吃進去合適不合適,等等。

  

睡覺也是,有時跟師父談事情到很晚,以爲影響師父休息了,趕快走讓師父好休息,師父卻開始工作了,師父說剛才跟你講話的時候已經休息了。由此可見師父一方面對五欲極輕,另一方面師父宿世修行一定是很精進的,感得的果報就是對睡眠無貪著。

  

師父跟我們同樣做這些,但心情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對身體不貪著、極不執著,願自己也能達到師父這樣的境界。

  

5.但大寮做飯的同學不一樣,應認真做好飯,調好飲食,爲大衆付出集資糧,吃的人生不生貪心是他的事情。身安則道隆,若大寮飲食調不好,而對大家的修行有影響,是有責任的。

  

6.對比我們和師父的差異,是要讓我們知道一個修行人應有的狀態是什麼,不應有的是什麼,所以我們要淡化物欲,把自我拿掉。

  

  

(二)佛法裏對“人”的定義?如何認識人生?

  

1.人是“數取趣”,暇滿人身難得、佛世難值、好時易過。

  

2.我們沒有天眼看不到人的過去、未來世,我們說相信佛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這還不夠。暇滿人身的條件要遠離八無暇,那我們具備不具備?

  

  

(叁)破斥現階段修學中錯誤的現狀。

  

1.很多同學學得心太沈,活力智慧開發不出來,弄成象機器人,法師說東就往東、說西就往西,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惟了。

  

2.常住義工有排斥人的心態是不對的,他人來到寺廟都是他久修的善根,你不僅不幫助別人增長善根,還破壞常住義工的形象,斷人善根,間接使人對僧團、對師父觀過,有的人以後就真不來了。

  

3.無論你在哪個組做事都是爲叁寶爲僧團做事,而不是爲自己的形象好壞,否則反弄成産生強烈的執著。義工護持久了不要認爲自己就是主人,這個地盤是我的,其他組的人、山下居士不要進來,這歸我管,要知道常住物十方賢聖僧都是主人,做執事的人不注意這些是有很重的果報的。

  

4.常住義工應和善待人、待人以誠,我們是爲常住做事,對山下居士要象對待自己家人一樣。法師做得不好毀壞的是佛教,居士做的不好毀壞的是龍泉寺的形象。對山下居士要倍加恭敬,一旦認爲自己比山下居士強就錯到不知哪裏去了。造業多了,風水會輪流轉。

  

寺裏來客人,法師們都非常恭敬、客氣,讓別人感覺親切,倒個水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常住義工看到好吃的、好用的有沒有禮讓先讓山下居士吃和用?一個行持勝過許多的理論。

  

5.多聽聽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個人兩個人有意見可能是會冤枉,若十幾個很多人有意見,那肯定就是自己的問題了,應承認錯誤、好好反省,向他人請教改正。

  

6.學了理念課後切忌空談,一定要務實,師父親自搬磚帶動大家,那麼累那麼辛苦都去搬,就是要務實。

  

(待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