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1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理念課要點(一)

  

(6月24日 下)

  

  

【第一次課】

  

一、複習上一篇文章學的內容

  

1.要訓練心能放能收的能力,上課就不要再想白天的事,安住在聽課上。

  

2.怎樣如理聽聞。認識汙器是很重要的,要調整自己當下的心態,有正確的心態很不容易。

  

3.與人的應對,要緣到他人好的部份,不要去看別人的問題毛病,世俗習氣重的人更要在這上面努力。要去看他人的話對自己的幫助、聽他人話裏的佛法,長久訓練心相續就會發生變化,就會有受用法喜。心轉不過來,世俗習氣擋道,法就不能入心。

  

4.去做一件事情時本身不願意做,被逼著做,做了不歡喜,造這樣的業是不感果的,資糧也得不到增長。

  

5.開門、開門、敲門、贊歎、柔軟語、愛語要繼續實踐,長久練習,成爲自己的受用,將來對別人才會有幫助。

  

6.上殿也要繼續實踐,大聲念誦會讓自己沒有恐怖心,如嗓子啞可以大聲念某一段,若聲音太大影響別人跑調就調整適中,不用太大。上殿前5分鍾先拜佛,讓內心平和、平穩柔和,先將叁種決斷抉擇清楚。

  

  

二、討論:你是否認爲修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或不是分別說明原因,你希望這一生修行達到什麼程度

  

大家的討論大多在心的層面上,是正報,沒有考慮依報。願心與承擔的事情不能緊密結合,那所承擔的事情就不能對自己的願心起作用,偏于理了,修行就脫離了當前的緣起、脫離了現在所做的工作。要與現實緣起結合起來思惟,與現實結合內心才會有力量。

  

  

思考問題:什麼叫即生成佛、見性成佛、立地成佛?

  

  

【第二次課】

  

一、檢查大家思考問題的結果,對修行是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昨天思考不一樣的同學發言。

  

  

二、爲什麼讓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1.叁種即生成佛:理具之即身成佛,從理上講一切凡夫都能即身成佛;加持之即身成佛,發了菩提心、大乘資糧位的人;顯得之即身成佛,初地以上的菩薩可以示現成佛。

  

2.這個問題是讓大家認清修行的狀態,澄清誤區,一般是這叁種誤區。師父安立的觀點是:“修學佛法,是整個轉凡成聖的過程,它需要漫長的時間。”

  

3.成佛要叁大阿僧祗劫的時間:A.初阿僧祗劫,發了菩提心,修資糧位、加行位。B.二阿僧祗劫,從初地到七地。C.叁阿僧祗劫,從八地到妙覺、等覺(究竟位)。

  

4.了解了成佛要這麼久的時間後,要破怯弱的心(《廣論》P309-310頁),應生勇悍心。要通過修行,此生得八種圓滿,來生也得八種圓滿,生生增上,一生比一生好,生生都得到圓滿,無量劫就不是那麼長了。

  

5.了解了修行是漫長的過程後,要依著業果去努力,落實到眼前。如打掃衛生能感得皮膚好的果報,柔軟語、愛語、贊歎能感得聲音妙好的果報,基金會捐贈了那麼多衣服,能感得相好莊嚴的果報。

  

6.目標要高遠,現在就不能忽視對依報環境的創造。營造和合增上的團隊,對社會做出好的影響和貢獻,外在依報圓滿,內在正報八種圓滿,依報正報都圓滿,修行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舉例,佛叁十二相好,難陀有叁十相好,常被人誤以爲佛,其因都是多生種下的,因地時發過願。

  

7.《廣論》P312頁,因大慈大悲爲利有情而想快點成佛的心情是爲他人的心,因害怕路遙遠想快點的是心爲自己,會損害我們的願菩提心,反離成佛更遠。

  

8.所以修行一定要落實到眼前來,要與實際工作生活結合起來,歡喜工作,實踐。

  

9.破斥幻覺、附體、自說有神通等邪見。依著團體調伏煩惱,大家在慢慢變得調柔,依著正知見去實踐,雖然互相之間還是有煩惱,但已經比以前好了很多。

  

  

叁、調整大家上殿的威儀:站立、結定印、合掌。

  

  

(待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